再谈如何做个好主管
已经是10年前的事情。笔者刚毕业从事销售工作的第一年,接受的一个培训,至今还记得名字――如何做个好主管。这个培训也许不是笔者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培训,进而现在也忘记了培训的详细内容,但这次培训给了笔者内心的某种“震撼”,直到现在余威也没有“消散”。
最近看到很多人谈怎么做好主管的文章,但感觉只是触及皮毛,谈不上深刻,他们只是告诉别人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至于怎么“做”个好主管,则语焉不详。光告诉人家这样就是好主管了,这是静态的东西,而“做”个好主管,则是动态中、变化中,怎样“做”成好主管的角色。
从麦肯锡的观点我们可以清晰的得到这样的结论:不要把假设当作结论。在这个事情上,也是一样的。不要跟别人说:你只要有领导能力、有沟通能力、有执行能力••••••这样你就是一个好主管了!关键问题是:要在怎样才能具备这些能力呢?也即是说:要怎么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好主管!
关于主管的定义和职责就不说了,可以在网上和书籍上都可以看到,在这里不谈定义。我们还是举几个例子还说明,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好主管,从这些例子中,你也会看到反面:怎么又不是一个好主管!
一家消费品企业的销售经理,此君平时尚好,在公司表现低调,但一旦涉及利益关系,如工作的协调、团队协作等,就表现出“极度”的不合作,过于显现出控制欲望和面子心理。其实也可以理解,其内心的虚弱和不自信罢了,但如果过于强烈,很难取得团队的成功。因为人在不断的学习和交往中获得更好的更有价值的知识,如果仅仅认为自己最好或最聪明,将不会有人给你建议和纠正你的错误。久而久之,他就将在日复一日重复着昨天的故事,长期下去,下属也不会买账。
这个小案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其一,主管一定要心胸开阔,大气,大度,善于合作;其二,不要过分的“控制”别人,那样不利于团队的创造性发挥。
一家小企业,老板很有眼光,也很有实力,应该说各方面的专业素质很强,但多年之后,这个企业还在原地踏步,很多后面成立的企业都超过他了。此人专业是很强,强了之后不容别人的质疑,也容不得一点不同意见。你想,凡事有点能力的人,必然会想表达自己的思想,长期做个傀儡肯定难受,时间久了心理得到不满足,必定走人。
专业是第一位的吗?有时候不是。如果你永远一个人,那么专业可以在短期内助你开疆辟土,但成了一个团队的时候,就需要相互支持和配合,人没有万能的,也没有永远正确的时候,因为你无法在所有的时候,做完所有的事情,还不出错。
这个案例说明:一定要能容忍别人,包括你的下属和你下属的某些缺点。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有一个员工,各方面都很好,上班期间工作认真,仔细、负责,但有一个缺点,上班经常会迟到一会儿,除此以外都很好。怎么办?他的老板也跟我提起这件事,我跟他老板说,首先,人都是有缺点的,看这个缺点对工作和公司的影响;其二,经常说,已经没有用了,习惯很难改变;第三,换一种办法和思维也可以行得通。因为这是一个私营店铺的经营者,不可能用考勤,扣工资等办法等强制手段,也没有必要这般利害。
笔者建议他采用提醒的办法,明天什么时间有什么事情要处理;最好的办法是,迟到几分钟,下半时要补回来,这样,他就不会明目张胆的迟到了,迟到受到了处罚,比罚款效果好多了。
对上面的事情,如果一味的扣钱,显然行不通,毕竟人家的工作效率很高,另找一个就算不迟到几分钟,但碌碌无为或上班偷懒,消极怠工,不迟到又有何用呢?!
目前很多企业的主管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管理风格,一种是放任型;另一种是严酷型,前一种只要结果,没有结果就一顿骂,轻则扣钱,重则调离;后者事事亲自上阵,下属没有权力就没有责任,当然也没有积极性和责任感了。控制力是必须的,但一定是过程的控制才能达到结果的完美。
现在大家都在说,管理的重心是管人,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真正有多少人能做到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呢?放下小团体的利益,私人利益不说,就心胸的豁达来看,能做到的不多。有人跟我说,做人就要“眼高手低”,“眼高”就是要眼界高,“手低”就是要从细微处着手,作为主管,笔者所看到的现实是:能做到的确实不太多。
作为一个主管,不但要能容忍下属的某些缺点,还要具有战略眼光,能控制局面,否则大家都在茫然、被动中得过且过。将帅无能,累死三军,主管要明确方向,并在所负责的工作领域内强势直达目标,找到通向目标的途径。 用人的问题,一直考验主管的眼光。现在也有很多观点,比如最近有人抛出王永庆先生的用人观点。王先生将人才分成四类人:勤劳而聪明、聪明不勤劳、勤劳不聪明、不勤劳不聪明。
王先生认为:勤劳而聪明的人不可重用,原因是,一个人如果两样全占,看上去是个难得的全才,这类型的人什么都自己干,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其结果就是底下养了一群懒汉,剥夺了底下员工的成长和存在价值,就会变成什么都是,这位主管自己“行”而他底下员工“不行”;相反,聪明而不勤劳的主管反而更能调动团队的积极性,他聪明能指挥全局,他的不勤劳(懒惰)使他能够避免亲力亲为,让手下人忙碌起来,从这个意义上,他的懒惰反而使团队中的每个人体现了他们的价值。
还说到勤劳不聪明的人不可用,而不勤劳不聪明的人反而能用。因为后一类型的人可用之处在于;每个人都觉得比他优秀、比他有用,他的存在能让其他人找到自信,一个团队里有一小批这样的“底子”做平衡淘汰率用,能从反面起到管理中放鲶鱼在沙丁鱼群里刺激它们生存的作用。而勤奋不聪明的人不可用的原因是:愚笨不聪明的人,当他找不准方向走错路时,他还有股子倔强劲儿,再加上其勤劳,他会猛劲地向错误的方向干,那将会走的越来越偏,给团队造成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
以上的道理总会有点,但总觉得过于绝对了。其实我们这里所说的主管还没有到王先生说到的那个层面,如果真有人是勤奋不聪明的人,估计也很难到那个层面了,所以假设不成立。还是麦肯锡那句话:不要把假设当成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