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军:从一夜成名到亿万财富
2009年4月9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农产品交易会上,一个100平方的展位充分显示了企业的实力,当展位的主人公许志军一出现,前来洽谈业务的人都惊诧了,因为他只有27岁,年纪轻轻就掌管一家年销售额3.8亿元的水果配送公司,他的创业经历被业内人士喻为一个传奇。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傅秀泉曾指出:果品配送方面有个质的变化,就是由过去传统的经营方式,从批发市场发展到由配送直接到终端市场,就是超市。
许志军在这个变化中抓住了机会,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许志军:从一夜成名到亿万财富
走险棋
15岁入行,22岁搞配送,不到5年时间,就把水果配送到102家超市。许志军是怎么出奇兵、走险棋,在未到而立之年,就成为业界一匹黑马呢?
许志军是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从爷爷辈开始就从事水果生意,爷爷去世后,由父亲接管了家族企业,5个姑姑跟着父亲一起打拼,到上世纪90年代,这个经营水果的家族企业,在漳州水果界已经颇具名声。本来父亲对这个家族的长子寄予了厚望,可许志军偏偏不爱上学,15岁小学毕业后,就被父亲派到山东去收苹果。
本该是无忧无虑的花季年华,可许志军却已经开始饱尝成年人的艰辛,就这样历练了3年的时间,他也逐渐掌握水果行业里赚钱的门道,并有了一显身手的冲动。2000年,刚满18岁的许志军,就做出一件让长辈们心惊胆战的事情。当时的苹果运输大多采用汽车或火车,许志军在一次跟朋友的聊天中得知还有另外一种运输方式——船。
既然船的运输成本是最低的,那为什么没有人用船来运苹果呢?别人一点拨许志军就知道了其中的原因:一是因为船的量很大,要卖出去很有一点难度;二是船的运输时间比汽车要慢好几天,水果有保鲜期,从资金角度、风险角度和收购角度都有极大的压力。
也正是压力太大,用船运苹果在漳州史无前例。可许志军偏偏往反里想,如果船运能成功,那就意味着1斤苹果的成本能比汽运便宜4毛钱,如果量大那利润让他自己都感到震惊!
背着家人,他开始走出第一步险棋。2000年10月,许志军用父亲在山东收苹果十几年来积累的信用,赊欠了350吨、价值100万元的苹果,从离烟台最近的青岛港悄悄地发往厦门。
350吨的苹果,就是漳州所有的商贩都卖他的苹果,也要7天才能卖完。
10月22日一大早,正在忙着卖水果的二姑接到许志军突如其来的电话,说350吨苹果已经抵达厦门港,这消息让二姑大吃一惊。
看着卸载在码头上一柜又一柜的苹果,父亲后背直冒冷汗,这么多的货到底该怎么卖?
就算赔了钱,年轻人买个教训也是好,这个家族的人在这样宽慰自己的时候,码头上却又是卸货又是装车,到了第5天,350吨的苹果全部都拉完了。原来,许志军把苹果兵分三路,漳州100多吨,泉州100多吨,厦门100多吨,拉到三个地方去做降价销售。
许志军把苹果定价每斤比别人低2毛钱,因为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350吨苹果5天时间就卖完了,赚了几十万元。
因为这件事,许志军在当地一夜成名。
出奇兵
正是因为这次成功,反而成为他以后事业发展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因为在父辈的眼里,他太莽撞了。
2001年,许志军替父亲去广州收荔枝时,在广州的超市里,他被一些奇形怪状的水果吸引住了。
这些价格惊人的水果都是进口的,许志军在那里第一次见到山竹、莲雾等各种新奇的进口水果,尽管价格贵,但销量不错。于是许志军就给管账的二姑打电话要钱,想进100箱进口水果,可二姑担心进口水果卖不动谎称没钱。
但没想到,这一下事情变得复杂了,一连几天,家里人没有许志军的消息,就在大家着急上火的时候,五姑突然接到了一个从香港打来的电话,让她汇钱赎人。
原来,自从那次成功之后,许志军感到管钱的二姑对她非常提防,有时明知账上有钱,却偏说没钱,眼看着广州超市里进口水果卖得红火,凭着对财富的敏感,许志军不甘心就这么回家了。于是,第二天天一亮,他就急冲冲地坐上开往香港的大巴车,在那里他通过一个熟人的介绍,找到了经营进口水果的供货商,让供货商直接发了100箱进口水果到漳州,而他把自己抵押给供货商。
这一招果然灵验,许志军当初要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第二天,他就赶忙回到漳州向父亲要了1/4的摊位卖起了他的进口水果,开创了漳州销售进口水果的先河。
闯新路
许志军的大胆在业界算是出了名,但让家人担心的是,大胆的许志军偏偏总是有新的想法出现。
2002年初,徐志军去香港进货时,途径深圳考察了一圈,回来后他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当时的漳州,超市只有零星几家,那时候超市还没有卖生鲜农产品的,老百姓买菜、买水果都只能到农贸市场买,许志军觉得这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以后要长远发展,现在就得提前进入这个市场。许志军向长辈们说出要把水果卖到超市的想法时,遭到全家人的一致反对。他理解长辈们的想法,但他凭着对市场的敏感,又不愿放弃这个机会,于是他故伎重演,再次先斩后奏,悄悄地从朋友那里借来80万元,注册了一个水果配送公司,同时在超市里开了一家店中店。
2002年5月1日,许志军的第一家店中店正式开业了。
2003年的除夕夜,就当家族的所有人员全部到场时,许志军宣布了一个震惊的消息,他要单干了。
经协商,许志军从企业中拿出了属于他的200万元股金。这一年,他只有22岁。
许志军对超市的判断是准确的,但超市的迅速发展让他措手不及。
2004年,随着福建省兴起了一场对城市农贸市场进行生鲜超市化改造的热潮,漳州市的超市一下子冒出了30多家,好在许志军提前介入,抢得先机,做起生意轻车熟路。
与此同时,许志军的另一个项目也在悄悄地进行:建一个8000平米的配送中心。他要向更现代的水果配送模式迈进。
厦门长新隆购物广场董事长吴梦清在参观了许志军的配送中心后,最终同意把4家超市交给他配送。之后,许志军又把水果配送到福州、汕头等多家超市,彻底改变以往店中店和联营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