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酒攻势声声急
进口酒品牌攻势加大
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连锁反应和欧盟等传统葡萄酒消费国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国外葡萄酒消费市场日渐惨淡。而中国市场远未释放的葡萄酒消费潜力和国人对外来事物包容的心态,使中国市场成为国外进口葡萄酒商日益追捧的“乐土”。曾经标榜“典雅高贵”的进口葡萄酒也纷纷放低身价,加大对国内中低端酒类市场的争夺。
近日,《华夏酒报》记者在走访北京市海淀区沃尔玛知春路店、北京朝阳区家乐福国展店等几家大型连锁超市时发现,进口葡萄酒的品种和数量均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加,单瓶售价在百元左右的洋酒销量占据了酒类市场销售的大半份额,而进口葡萄酒依然是洋酒销售的主流。
记者在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家乐福国展店发现,在该店洋酒区的货架上,不仅集中摆放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阿根廷、智利、南非等国家的葡萄酒,而且还有尊美醇爱尔兰威士忌,百龄坛特醇苏格兰威士忌,墨西哥的富博士龙舌兰酒,孟买蓝宝石金酒,甘露咖啡力娇酒等。
“商品的走量与顾客的选购舒适度是成正比的。”家乐福国展店酒水区的导购陈小姐向《华夏酒报》记者解释说:“摆放在货架的三、四层的酒品,顾客选购的几率最大,产品走量也较多。”记者发现,在这一区域的酒品种类较多,且价位集中在百元左右。
《华夏酒报》记者随机采访了正在选购葡萄酒的张小姐,她表示:“我对葡萄酒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有时会参加一些小型品酒会,通常会选择智利、美国、澳大利亚等新世界产区的葡萄酒,因其性价比较高,且口感较为适合国内消费者饮用。”
国产葡萄酒优势正在消退
“现在生意竞争更为激烈了。越来越多的‘版权华夏酒报圈外人’进入到进口酒领域,不少人凭借资金实力成为进口酒代理商,并选择国外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在国内销售,势必降低进口葡萄酒的市场价格,使得国内葡萄酒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在北京从事进口酒贸易的赵先生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进口酒代理商的服务做得很到位,不少代理商提供电话和网上订购业务,达到一定金额后还可送货上门。”
这无疑是对国产葡萄酒渠道优势的冲击。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酒商持续加大对中国大型商超的铺货量,而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酒类生产企业也开始频繁在北京等大中城市举办品酒会,加紧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力度。
相较国外葡萄酒的能进能退,国产葡萄酒的品牌运作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在位于北京西直门外的华堂商场的食品超市区,记者看到张裕集中堆头进行的“买一赠一”的促销活动。一位在超市购买国产葡萄酒的消费者向记者表示:“作为上班族,平时会购买30元/瓶—40元/瓶的国产葡萄酒。”该超市酒水区的负责人表示:“超市内几十元一瓶的国产葡萄酒目前走量较大。”
“从长远着眼,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势必会在酒饮消费层面上升级。随着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的增强,国内消费者在选购酒品时会逐步显现出自主性倾向。”一位葡萄酒生产商对《华夏酒报》记者说。
在当前形势下,国产酒在与进口酒争夺市场的过程中,除了运用加大促销力度和渠道建设等传统“防御政策”外,根本是要提升产品质量,生产高性价比的产品;国内葡萄酒厂商应充分利用中国葡萄酒产区资源的多样化及文化的多元化,打造特色产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才能真正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