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当今中国发展最大的背景
中国的经济活动,企业运营如今都无法脱离全球化这个背景。在十二五规划酝酿过程中,政策制定者将未来的全球市场作为最突出的思考重点 ,企业也必须对全球化新趋势有全新理解,并在这个框架之下制定竞争战略。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全球化,是中国主动参与全球经济分工的结果。埃森哲2010年的中国企业全球化调研显示,89%的受访中国企业表明已经开展了全球化业务。随着经济规模和影响力的扩大,中国企业已经逐步转变为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推动者,拥有了更多可以在全球市场获取资源、资产、技术、和人才的能力。2009年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已经超过 700亿美元。然而,发达市场的跨国公司依然占据全球化商业体系的制高点,他们左右全球产业整合和价值链的能力依然不能被动摇,他们在研发能力、技术创新、人才、品牌和营销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依然是多极世界的主导,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才刚刚开始。
中国企业正在谋求提升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但这一历程需积于圭步。全球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通常需要经历初始阶段、出口导向或价值链优化阶段和全球化运营阶段的演进过程。中国企业实现全球化,不只要考虑海外业务的规模和地位,还必须同时考虑到战略层面和运营层面的问题,必须具备全球化管理和运营的能力。
过去数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常常引起波澜。海外并购能够帮助企业迅速获得资产,但并不意味着能立即提升能力和创造价值。根据埃森哲对全球150 宗超过5亿美元的并购案例的分析,其中只有17%的交易创造了明显的回报, 33%创造了少量价值,更多的交易最终没有给收购方创造价值。因企业治理传统,文化和沟通问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挑战更是异常艰巨。
全球化战略的制定,受企业全球化目的、企业自身能力与行业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因行业特点、自身能力和需求的不同,不同企业的战略重点也不同。迫于国内市场压力而谋求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应将战略重点放在构建海外营销网络,利用成本优势来整合全球资源;那些把优化运营环节和延伸价值链作为全球化主要目标的企业,其战略选择主要在于通过研发和创新实现向价值链高端转移;而一些已经走在全球化前列的企业,其战略重点在于优化全球布局,进一步加强全球化运营的能力。
在全球化战略的基础上,企业需要构建一套合适的全球运营模式来为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撑。全球化运营模式包括五个要素:领导力、人员素质、组织架构、流程和技术,以及绩效考核体系。一个成功的全球化运营模式需要以上五个要素彼此协同运作,在软性要素和硬性要素之间取得平衡,同时,企业的全球化战略要和当地市场环境相符,实现在本地化基础上的全球化。
全球化能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带来更多竞争挑战和市场风险。只有当更多中国企业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经受住全球化的考验而真正成为全球化运营的企业,中国经济才能在整体上提高承受和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能力,成为全球化的主角。中国企业必须深刻理解当今全球化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在全球化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不断提升全球化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和运营管理的能力,最终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家全球化运营的企业,在多极世界的经济舞台上,长袖善舞,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