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绅商
“新绅商”,是我们对一部分具有君子之风和责任担当意识的企业家、商人的称呼。
新绅商的特征,按编辑部同仁和一部分作者的共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受过一定教育,对传统尤其是儒家(国学)有一定了解或亲近;认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律;有推己及人的美德;有公共精神和现代意识;倾向于济世,助人为乐。如此等等。
如果以此标准来看待国内的企业家,会发现这种新绅商不在少数。
很多年前,商界把有修养、有文化意识的企业家称为“儒商”,这两年,又根据所谓信仰的不同,在一些企业家头上贴上“佛商”“道商”等标签。其实做什么概念分类并不重要,关键是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企业家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企业家的人生追求指向在哪里,企业家怎么做才能最终安身立命?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求。
从市场本身来说,商人永远逐利;为最大限度谋求利润,就会损害公共利益。因此,所谓的成为新绅商,对许多企业家来说,一定程度上就显得勉为其难。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企业家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因为,只有改变形象、提升素质,企业家才能把自己的基业做得更强更大;只有多做一些善事、多尽一份公共责任,企业家才能成为广受爱戴的一个群体。
由此而言,新绅商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种境界。打量一下中国源远流长的绅商传统,我们会说,我们不会做得比先人和前辈差!
本刊本期推出专题策划报道《中国新绅商》,冀望抛砖引玉,引发社会对新绅商群体的关注。
【溯源篇】 近代商人的公益情结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举办慈善最卖力、最务实、最有成效。从在家乡修路建桥到响应政府号召捐输,再到创办具有现代意义的书院或学堂,近代商人不断推高着做慈善的境界。
中国商人热衷于公益,乐善好施,并非到了现代才蔚为壮观。明清以来,在山西行省、徽州、闽浙等地,商人从“士农工商”中慢慢脱颖而出,并逐渐走上经济发展的舞台中央,中国商帮史大幕也从此拉开。在此背景下,有关中国商人捐资乡里、修路赈灾助学,以及商人为主流名士所称道的记载,如一道春光乍泄。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举办慈善最卖力、最务实、最有成效。从在家乡修路建桥到响应政府号召捐输,再到创办具有现代意义的书院或学堂,近代商人不断推高着做慈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