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产生与发展 11-23
精细化管理产生与发展 11-23
第一阶段,科学管理
20世纪初,美国学者F?W泰罗等人以研究工厂内部生产管理为重点,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心,提出了生产组织方法科学化和生产程序标准化方面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也因此被西方管理学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铁作业试验
1898年,美国学者F?W泰罗根据自己几十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工人的操作动作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合理的工作方法选取合适的工具,规定标准的工时定额,以提高劳动效率。
他用形状相同而铲量不同的四种铁锹(每次可铲重量分别为5kg,10kg,17kg和30kg的四种铁锹),去铲同样的一堆煤。虽然17kg和30kg的铁锹每次铲量大,但试验结果表明,用10kg的铁锹铲煤效率最高。
他做了许多试验,终于找出了铁锹的最佳设计方案,并找出搬运煤屑、铁屑、砂子和石等松散粒状材料时每一铲的最适当重量。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这就是着名的铁锹作业试验。
第二阶段,丰田生产方式
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始于丰田佐吉,经丰田喜一郎,到大野耐一成形。20世纪40年代在大野耐一主持下中开始的“多品种,少批量”的丰田生产方式,目的在于“彻底杜绝企业内部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
自働化
自働化产生于丰田公司的创始人丰田佐吉(1867-1930)发明的自动织布机,经线断了一根或者纬线用完,织布机立即停止运转。
机器的高速化使得工厂稍微发生一些异常情况就非常麻烦:不同规格的材料混进了机器、边角料卡住,设备和模具就会损坏;丝锥一旦折断,就会造出没有螺纹的不合格品眨眼间堆积如山。
丰田公司的任何一个工厂几乎所有的机器设备(包括新的和旧的)都装有自动停止装置:“定位停止方式”、“全面运转系统”、“质量保险装置”。人只是在机器发生异常情况、停止运转的时候才需要,一个人可以管理好几台机器。自动化的关键在于赋予机器以人的智慧,同时还要设法让操作者的单纯“动作”变成“工作”,使人与设备有机联系起来。
第三阶段,中国式的精细化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以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众多企业,通过对国外先进管理模式的吸收与实践,并经过一些优秀管理专家的总结、提练,目前,正在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海尔的2945
到过海尔电厂的人会发现:该厂的卫生特别好,尤其是窗户上的玻璃,更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所以如此,源于以前该厂的一个材料库,由于经常有人来参观,卫生需要保持干净,可是让五层大楼上的2945块玻璃保持干净并不容易,如果请外人来打扫既要花费一大笔钱,又怕商业秘密被泄露。所以,他们想出了一个高招:把2945块玻璃分工到人,并在每块玻璃旁贴上一个小条,条上写有擦玻璃人和监督人的名字及玻璃编号。如果哪一块脏了,直接找这两个人就行!于是,整幢大楼的玻璃都变得干干净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