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竞逐白酒业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白酒,一个相对封闭且高度分散的传统产业,千百年来,无论手工作坊阶段还是现今新型工业化时代,都很少被视为经济社会的主流产业。即便是今天,其区区2000亿的产值,也只占国家GDP总量的千分之六(2009年中国GDP总量为333,244亿元)左右。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各路资本如过江之鲫,前赴后继,豪饮白酒,将这个原本保守的产业搅动得热火朝天。
资本竞逐白酒业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贴牌(OEM)期
从1990年代末到2003年左右,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各类资本尤其是外向型资本因出口受限,为“突围”寻找出路,纷纷试水白酒业。先是1997年广州电器经销商云峰集团在茅台镇贴牌开发小糊涂仙系列酒,1998年新华联集团与五粮液集团合作推出金六福酒。“金六福”、“小糊涂仙”获得的丰厚回报给业外资本投资白酒提供了成功范本,刺激了大量外来资本争先恐后涌入白酒业,形成了资本的第一波白酒淘金大潮。做药的“天士力”、做家庭影院的“奇声”、影视大鳄邓建国、做摩托车的“力帆”、“嘉陵”、做汽车的“长安”等也相继加入白酒淘金大潮。
第二阶段:改制并购期
从2003年到2006年前后,许多白酒企业股改吸引大量外来资本。例如“健力宝”入主“宝丰”、成功控股集团进入“酒鬼”、四川宝光药业集团以4.9亿元整体收购“郎酒”、武汉天龙投资公司并购停产13年的黄鹤楼酒业、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重组贵州鸭溪酒业,河南辅仁集团以承担债务、注入资金、收购股权的方式接手宋河酒业,香港万基集团以百分之九十股份绝对控股被誉为“山东白酒第一品牌”的“孔府家”,2006年11月维维股份出资8000万收购双沟酒业百分之三十八点二七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仅仅是知名企业投资白酒的部分案例,那些不知名或者不大张旗鼓介入白酒行业的资本,更是数不胜数。
第三阶段:新资本整合期
从2006年至今,第三波资本进军白酒行业,势头迅猛,运作方式也开始多样化。
2006年底,随着洋酒巨头帝亚吉欧间接控制“水井坊”百分之十六点六四的股份而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之后,白酒行业一场外资“入侵战”序幕徐徐拉开;5月,颇富盛名的四川文君酒被另一洋酒巨头轩尼诗“拿下”。这是继2004年啤酒行业并购,2005年葡萄酒行业并购之后形成的第三波外资并购高峰。只是这次并购来得更凶猛,其目光对准的是一直未被外资染指的中国酒类最后一块“净土”——白酒。
2008年9月,美国高盛集团出资5200万美元收购安徽口子集团百分之二十五股权。
2009年度,业内、跨行业、国际资本纷纷进入白酒行业,白酒业资本事件的密度、资本整合的数额和对于区域市场和行业的影响程度,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明显增强。1月1日,以丝绸为主业的浙江万事利集团以债转股方式,从原“东家”浙江嘉得莱集团手中接盘控股安徽沙河酒业;3月29日,随着伊川杜康和汝阳杜康合并签字仪式的举行,资本的力量了结“杜康”俩“兄弟”近三十年品牌之争的恩怨,步入整合之路;7月23日,鹏威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成功拍得河南赊店集团的破产资产;7月30日,安徽古井集团将百分之四十国有股权转让给上海浦创股权投资有限公司;8月6日,华泽集团收购陕西太白酒业百分之五十一股权,成为控股股东;8月28日,同样是华泽集团通过旗下华致酒行以8250万元的价格竞购到有“易地茅台”之称的贵州珍酒厂;9月中旬,深圳盈信创业投资公司正式收购安徽双轮酒业有限公司百分之百股份;维维股份在2009年08月转让所持双沟股份获得净收益2.1亿元后,于10月19日以3.48亿元获得枝江酒业百分之五十一股权……
当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开始时,中国白酒业看似平静的湖面下正激流暗涌,又一场石破天惊的行业大事件正悄然酝酿、上演——
2010年4月8日,在南京隆重举行的“宿迁市国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与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签约仪式”上,宿迁市国丰公司将其所持“双沟酒业”百分之四十点五九股份正式转让给洋河酒厂,由“洋河”、“双沟”两大酒业巨头强强联合后共同组建的“苏酒集团”宣告诞生。
这是一场引发行业地震的并购。毕竟,两家具有老牌“中国名酒”显赫身份的主流白酒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联合在一起,实现了“同城联姻”,在业内尚属首例。
资本与白酒的碰撞,从局部到整体,从表层到深水区,从冲动到理性,从犹抱琵琶到明火执杖。既纵横捭阖,又扑朔迷离。当我们看到并购浪潮一步步改变传统白酒企业发展模式的同时,发现资本正以新的姿态,一步步成为改写行业格局的主导力量。
如果说这一轮资本运作与以往有何明显不同,那便是:十年前那种浓厚的“投机”色彩似乎正被当今沉稳的产业战略意识所替代,无论国内还是国际资本、也无论业内还是业外资本,其“经营”白酒业的“目光”和“行为”已日益显露出某种战略性的长远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