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资本非第一次经历互联网投资热
对比这两次投资热潮,华兴资本合伙人之一杜永波向《环球企业家》表示,除了金额更高,更重要的不同在于,2007年的小高潮得益于整体市场的增长。“东拉一块西拉一块做了不少案子,”杜永波坦言,“那时候有很多偶然因素在。”但现在局面则更多体现了战略的作用,即华兴自觉地猎取更大的交易。
从2009年开始,包凡引进一套体系用来筛选优质的客户,他的核心目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公司的资源有限,要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放在能够长期合作的客户上。
例如电子商务、在线游戏等每一个细分行业,包凡每年只给20至30个名额让相应的团队去覆盖,2、3个人的小团队要求一年能覆盖10个公司。这大大低于一般投行覆盖的企业数量。这意味着团队必须从大量的新老公司中进行筛选和判断,来尽量保证覆盖到优质公司。
这种做减法的思路来自于包凡在金融危机时所接受的教训。金融危机前,华兴正处在狂飙猛进的上升期,公司从2006年的十几人,增加到80多人,也试图覆盖更多的行业,趁势扩张。在上海也租了很大的办公室。
金融危机中投资人明显捂紧了口袋,一些按计划即将完结的融资也被推迟。作为融资顾问,包凡自己看到过不少公司,在拿到大笔融资后,开始疯狂扩张,当时的华兴并没有比这些公司更清醒。融资本来就具有极强的周期性,盲目扩张更加剧了低谷期的风险。2008年,华兴除了将人数从80多人减少到60人左右,早期创业伙伴的分道扬镳,一度让他陷入“众叛亲离”。
危机让包凡重新思考公司的未来。其后的华兴资本变得更加专注和挑剔。
一方面,包凡开始提醒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放弃了进入不熟悉领域的想法,确定了要在私募领域里做得更深的战略,不仅要覆盖业已成功的企业家—过去,华兴的客户大部分是与包凡生于同一年代的创业者,现在也正在往下看下一代的企业家在哪里。另一方面,包凡坚定了要选择优质的创业公司,与之长期合作。哪怕短期内没有合作机会,也会争取长远合作的机会。同时减少质量一般、短期能够获益的投机项?目。
在一些投资人看来,华兴经手的案子,公司质量很好,但价格比较贵。华兴会给投资人灌输的观点是,所有回报大的公司都是因为投资了一家好公司,而不是投资的时候捡了一个便宜。杜永波说:“例如百度这样的公司,即使融资时给的价格比别人贵,但企业成长这么好,何须在乎当时小小的差别。”
这意味着在如今市场大好时要放弃很多眼前的利益。经常有公司找到包凡,有些案子接下来肯定能够带来收益。杜永波承认,“要抵制住诱惑还是很难”。一方面从经济利益而言,能够做的案子总是想接下,而且的确可以预见有些案子收益可观;另一方面也常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情,例如好朋友或投资人介绍过来的案子。现在,华兴资本平均每接下一个案子的同时,就意味着拒绝十个。
坚持优质路线能够增加在投资人心目中的信用—如果推荐的案子只是忽悠投资人掏钱,而公司质量不好,会影响作为中间人的信誉。更进一步而言,只做少量如京东这样的优质公司,也让华兴最大限度地超越了简单的“中间人”角色。
对于包凡而言,判断优质公司的标准足够简单。首先,市场足够大,再优秀的公司在一个小的市场中发展前景有限,所以需要“下注于赛道”;其次,挑选现有市场的佼佼者,或是具有颠覆性商业模式的公司,简单说来,就是市场的前几名,和未来有希望进入前列的公司。
包凡坚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项目做得好前提是本身有个好公司。在华兴有40多人每天泡在行业当中,研究和寻找优质的团队,并与他们保持频密的联系,哪怕短期看不到合作的可能。
另一方面,这些人也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弄清楚企业的需求和风格,精准地知道什么项目适合什么样的投资人。当企业需要融资时,不是简单给提供二三十个投资人供挑选,而是综合投资人的性格和风格、某个阶段的投资偏好来推荐。大部分近几年完结的项目中,华兴推荐的投资人在十个以内,有的两三个就能够做成交易。
外界看来,华兴的案子执行速度快、成功率高,“这是表象,根本上是对项目的质量控制和对投资人的深刻理解,就像互联网广告一样,不能每天到新浪门户做广告,要精准。”包凡说。
精准是包凡思维逻辑中的重要一条。他曾在微博上提起一个细节,在摩根士丹利刚入行时,会拿尺子量PPT左右的边距是否对称。“这是很"脑残"的做法,但是背后代表的是专业精神。”包凡说。
同样以PPT为例,华兴在做PPT上会花去很多时间,从字体、字号、表格都有严格规定,数字上的任何错误都会直接影响到业绩考评。包凡甚至会给公司发邮件,指出PPT上的错误。“好比职业赛车手,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到了赛场之后一眼看去就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你要做业内最优秀的人,就要跟别人不一样,久而久之你就是最优秀的。”包凡说。
但包凡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包凡认为最大的判断错误是没有选择优酷。2006至2008年间,YouTube在美国流行起来,国内的视频分享网站迎来投资热潮,在排名靠前的视频网站中,优酷是唯一没有跟华兴合作的一家。包凡反思,当时对市场的判断的确有问题,那时候觉得技术和产品是更重要的,但现在看来,团队对大局的把握、资源整合能力和媒体运作能力更加重要。
“我以后肯定会跟他做一个事情,未来6至12个月内一定做成一个事。”说这话时,包凡将手中的水杯往桌上一顿。上一次包凡有“一定要与他做一件事”的想法是他认识刘强东不久。
复盘华兴资本的大交易之路,包凡很是感激2009年低迷期的反思,这让他比以前更加理性。最直观的改变是他的脾气。包凡毫不讳言,以前他会经常因一些小事暴怒。在气头上,他曾言辞激烈地让犯错的员工离职,而没有考虑员工的错误是否足以让他离开。也曾经在与竞争对手交手时,不计后果地凶狠杀价,无暇顾及对未来收费体系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