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难为:员工频炒企业“鱿鱼”
总经理难为:员工频炒企业“鱿鱼”
【情景案例】
丰隆公司是广东江门一家小有名气的小家电制造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有时代,公司的产品就多次获得国家级的质量大奖,10年前改制成为民营企业,这10年来,公司发展虽无大的波澜,但是并不顺利,3年前,前任老板再也无心支撑,由现任董事长完成了收购,总经理陈智金就是那个时候进来的。
刚刚结束早会,总经理陈智金就开始头大了:秘书把几份辞职报告送到他的桌上。提出辞职的分别是销售部的大区经理张鹏,制造总监胡亮,市场主任袁丽琴和车间工人吴志勇。这几人的辞职原因还不一样。
张鹏是陈总一路提拔起来的。3年前,陈总刚接管丰隆公司的管理岗位,来之前公司业务一直下滑。公司的业务人员比较老化,对陈总的到来普遍持观望态度,有一位员工私下断言陈总干不了3个月。陈总着力推动生意的发展,为了减少矛盾,他把公司的销售部划为三个大区,把原来的老业务集中在一区,另外两个区分设人员管理。二区是公司很薄弱的区域,以前的老业务员都不愿意干。张鹏就是二区的业务员。张鹏是从经销商那里应聘过来的,之前还是个主管,到这里来后愿意从业务员干起,陈总当时也是看中了他肯干这一点。张鹏一路从业务员做到业务主管,去年年初张鹏被提升为大区经理,到去年年底,二区的销量已经快和一区持平了,这时销售部经理离职,陈总还一度有意让张鹏接管销售部。
张鹏辞职源于上个月发生的一件事。江门是公司的本部所在地,公司实行的是增量提成制,基本工资并不高。由于去年张鹏所负责的华南区总量没有增长,因此张鹏是没有增量奖的,而江门地区对比去年同期是有增量的,业务主管们都拿到了增量奖,因而,业务主管当月拿到的钱都比张鹏多。张鹏心里极不平衡,于是向江门地区的主管们索要一部分奖金,其中一人坚决不给,还写信给董事长、人力资源总监投诉,董事长认为性质恶劣,必须严肃处理,但是他还是把最终决策权交给陈总。让陈总不解的是,这封投诉的邮件居然是越过销售部经理和陈总直接送到董事长和人力资源总监那里的。陈总之所以迟迟没有决定,是因为目前实在无人能接替张鹏。另外,3年来,陈总也就培养出这么一个人,就这么处理了,陈总实在不甘心。
再来说一说制造总监胡亮。
胡亮是从一家著名机械设备公司过来的,虽然同属制造业,但是制造方法还是有较大的不同。当时董事长和人力资源总监之所以找胡亮过来,完全是因为看到陈总在生产和营销方面两头分心,担心公司经营出问题。
然而胡亮过来之后,生产并没有如想象之中那么顺畅,下面的生产各部门对于胡亮的工作也不怎么配合。胡亮觉得丰隆公司的管理完全不上轨道,他尝试着推动改善,但是推的难度似乎很大。胡亮有内审和现场管理方面的经验,他来公司后,着手制定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然而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由于他对小家电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并不熟悉,因此制定出来的工作流程和岗位操作书显得比较粗糙,员工对他并不信服,而他也觉得这公司的人实在很难打交道。这和他以前的工作环境相差太大,以前的公司,大家都按制度办事,各司其责,员工相互之间的配合程度实在不是丰隆公司可以比的。胡亮感觉自己要不在这里累死,要不在这里气死。他犹豫了好久,来这里的4个月中,自己似乎没有取得什么成绩,算了,还是别干了。然而,这里工资虽然没有过去在省城打工那么高,但是在自己老家这个二级城市,也算不错,他迟迟下不了决心。近期,因为连出了两次质量问题,陈总非常生气,昨天把他叫过去狠狠批评了一通,陈总那失望的眼神让胡亮顿时决定辞职,报告就是这么交上去的。
另外两份辞职报告,让陈总觉得有点好笑。
袁丽琴是1984年出生,大学本科毕业,她的辞职报告上的离职原因是找不到男朋友。陈总工作了20多年,所处理的辞职报告之中,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的辞职原因。袁丽琴是公司的市场主任,要说比陈总还早来几天,也许是因为同时期进厂的缘故,陈总对她也多了几分关注。小袁在工作方面很出色,一直单身。公司里的办公人员多数已婚,工厂在开发区,大家下班后都各自坐公司班车回家。公司给需要住宿的同事租了房子,就在公司不远,上下班也有班车接送。陈总记得以前公司的同事还打趣说某某同事要求高等,其中就提到了小袁,当时陈总也没当回事,没想到小袁要辞职了,真是没想到啊。
车间工人吴志勇是个“90后”的小帅哥。记得刚来不久,陈总到车间巡视,发现一个头发染得黄黄的小伙正在干活,陈总很惊诧,公司的管理条例上写着可以染黄头发吗?他马上把车间主任叫过来,很生气地质问,这人是谁招进来的?当时车间主任连忙解释,陈总您别生气,现在可不是以前可以选择工人的时代了,现在招工很不容易,我这个岗位都空了3个月,小吴还是应聘里稍微合适一点的,平常还不好严厉批评他们。上个月,有一个小伙,刚批评几句,转头就跑了,连半个月工资也不要了,现在是求工人做事的年代啊。陈总从那时起就记住了这个小伙。这小伙为什么辞职?他拿起电话打给车间主任了解情况。
车间主任是这样回复的:“小伙觉得每天干活很没意思,一点也不好玩,现在生产车间分成两个车间,情况特别明显:老李的那个车间,都是“70后”和“80初”,绝大多数已婚,比较好管,都是成熟工人,工资待遇也好一点,他们干活主要就是物质激励;而自己管的这个车间以“85后”和“90后”为主,不论给他们奖多少钱,都认为自己拿的少,他们的特点就是喜欢玩,上个月开生产动员会那天晚上,带他们去吃了一回烧烤,结果当月不仅顺利完成生产指标,合格率、劳动生产率也是历史最高的,这个月没搞活动,情况又恢复到以前的状况了。我刚有了小孩,也不能陪着这群小年轻整天玩啊,陈总,你说是吧。”
车间主任讲的事情陈总是有印象的,原来制造总监还想把两个车间的人匀一匀,老中青,传帮带,但最后担心效果达不到,反而影响了公司整体的工作效率。虽然大家工资是保密的,但是实际上相互都能猜得到,小年轻一比较,不会比劳动贡献,只会认为自己的工资低,那还不闹翻天了?
这几份辞职报告让陈总陷入沉思,是不是公司的管理出问题了?解决起来似乎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