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白酒涨价,确实存在许多让人难以理解的“怪象”
临近“十一”,茅台、五粮液[37.63 0.53% 股吧 研报]、洋河等中国名酒继中秋猛涨后,市场上再次出现“季节性”涨价,有些白酒市场价格已比厂方“最高限价”高出一倍,“坐地起价”堪称疯狂。
而且,国内白酒上市企业公布的半年报透露了其涨价带来的明显效益,业绩一片大好,所谓原料、人力成本上升导致涨价的说辞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白酒顶住消费者的抱怨和舆论的质疑,甚至不顾发改委的约谈,价格一路飙升,想涨就涨,究竟哪来的底气?
白酒涨价很离谱
进入9月,国内各大白酒品牌趁着中秋、国庆“双节”蠢蠢欲动,酒价开始蹿升。9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经贸司、价监局共同召开白酒价格座谈会,要求稳定价格、加强自律。
随后,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发出倡议,要求相关白酒企业严格遵守《价格法》等法律法规,不囤积居奇,不提前散布涨价信息,不集中“搭车”涨价,更不能合谋、串通涨价。
但是,道道“金牌”管住了谁?记者在市场上看到,白酒不但价格照涨,而且涨得凶猛异常,涨得理直气壮。
比如作为中国高档白酒标杆的茅台,记者询问了上海多家专卖店,一斤装53度飞天茅台,先前的限价959元已经变成1099元,即便如此,消费者也难以从“主渠道”买到酒。记者询问的几家专卖店回答完全一致:“没酒,等着,什么时间到货也不一定。”
茅台真的没货?不,市场上有的是,关键是看你能出什么价格。记者在上海安远路一家名酒商店看到,同样一斤装的53度飞天茅台,标价1680元,该店主告诉记者:“两个月前,这瓶酒标价1400元,诚心要1300元也可卖,但现在低于1600元不可能出手,因为全部都涨了。”
记者发现,这里的价格比正常价高出近600元,但远不能算“贵”。在上海北京西路上的一家正规烟酒商店,同样飞天茅台已经涨价100元,标价高达1780元。而在衡山路上的一家食品店,已经标价1898元。而在饭店、酒店等场所,身价已经普遍超过2000元。
这还不算最贵,记者在上海复兴西路上的一家酒类专卖店看到,一瓶号称极为紧俏的两斤装飞天茅台,在专卖店标价2680元,但有价无货,这家店有现货,标价高达4180元,令人咋舌。
中国白酒涨价,往往伴有“多米诺”效应,一涨俱涨的情况非常普遍,近期随着五粮液、洋河等白酒企业涨价消息传出,记者看到,高档白酒涨价可谓你追我赶,五粮液原先800多元的市场价早已不见踪影,52度五粮液大多已经涨到了1109元,而洋河系列白酒、水井坊[23.06 0.44% 股吧 研报]、泸州老窖[0.00 0.00% 股吧 研报]、剑南春等各种知名白酒都在涨价,涨幅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
白酒涨价,“怪象”丛生
国内白酒涨价,确实存在许多让人难以理解的“怪象”:
其一,一店一价、一天一价。同样一瓶茅台酒,在不同商店价格居然天差地别,专卖店价格与其他经销店价格可以差近千元。记者在上海南京东路一条街上看到,相距几百米的不同商店,同一瓶酒价格相差三、四百元,完全没谱。
而且,临近节日,高档白酒还出现“一天一价”,静安区的一位酒类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好酒每天都可能调价,关键看市场动向,有人带头涨价,大家就跟着涨。
高档白酒虽然不在物价监管目录之内,也不属于进行价格监管的公共产品,但价格如此紊乱,实在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
其二,该卖的不卖,不该卖的乱卖。记者走访了一些茅台专卖店,这些店面宽敞、布置豪华的店内,可谓“门庭冷落”,根本见不到什么顾客。理由很简单,因为“限价”茅台根本没得卖,但专卖店里的经销人员根本不急,当被问起“何时有53度飞天茅台,什么价格?”他们往往很不耐烦地说:“不知道!”
记者不禁要问,这些店铺装修、租金、水电、人工成本不低,长期没货可卖,靠什么盈利,为什么不急?究竟是“心态好”,还是有别的获利方式?
专卖店没酒,而其他店都有酒,确实不正常。专卖店“主渠道”不卖酒,其他渠道反而很活跃,网上卖茅台、手机短信卖茅台的都有,这些酒都是哪里来?
其三,“季节性”涨价变成“四季”都涨价。知名酒类分析师童驯告诉记者,高档白酒季节性涨价是惯例,每年春节、中秋、国庆等节假日临近,白酒都会涨价。
但目前的情况是,白酒“淡季不淡”,今年春节过后不但没有像往年一样价格回落,反而连续上涨,本不该是涨价季节的夏季,白酒照样价格上行。“今年白酒市场的涨价预期太大了,在二季度尤为明显,本来是淡季,却持续涨价,说明消费者害怕价格上涨而购买。”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孙立坚说。
其四,终端价格推动涨价。东方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施剑刚说,国内白酒涨价有个有趣的现象,推动涨价的不是成本原因,而涨价依据是终端价格上涨,理由是压缩经销商的利润空间。
换句话说,白酒涨价出现了个奇特不等式:市场卖得越贵,越有理由涨价。
其五,白酒涨价的“连锁”效应。只要茅台一提价,其他品牌的纷纷跟着涨价,一线品牌一涨价,二线、三线跟着涨,形成新的价格体系。
如果说,一种茅台酒确实存在供不应求,但大多白酒还是敞开供应的,连锁涨价既没有道理,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即使喝不起茅台酒,也可能为茅台涨价而付出代价。
“赤裸裸”涨价,不需要理由?
今年初,国内高档白酒出现一轮涨价潮,当时面对消费者和社会各方的质疑,所有厂家几乎都把调价原因归结为企业成本上升:农产品[14.30 -0.76% 股吧 研报]涨价、人工开支增加,以及严格征收消费税等因素,使白酒厂商成本有所增加,成本压力导致价格上调。言下之意,涨价理所当然。
但大家都明白,越是高档白酒,原材料等成本所占的比重就越小,而国内部分知名高档白酒的价格动辄上千元,所谓粮食价格的上涨,对其成本而言,实际上微乎其微,比起其猛烈的涨价幅度,这些成本增加,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倒是各大上市白酒公司公布的半年报,让公众了解到,目前白酒企业的盈利有多好。如贵州茅台[209.05 -0.03% 股吧 研报],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9.07亿元,与去年全年基本持平;净利润增长率高达58.31%,是前两年的三、四倍。
再如五粮液[37.62 0.51% 股吧 研报],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超过33.6亿元,净利润增长率高达48%,比去年大幅提升。洋河股份[143.63 -0.40% 股吧 研报]股价不仅高挂在130元以上,上半年净利润也超过了18.1亿元,增长率接近70%。目前国内高价股中,贵州茅台、洋河股份、古井贡酒[94.45 0.68% 股吧 研报]、山西汾酒[70.37 -0.89% 股吧 研报]等酒类企业都位列其中。
酒类分析师施剑刚说,白酒企业业绩如此抢眼,与其涨价直接相关,酒企赚得盆满钵满。如茅台今年出厂价涨了24%,预计销量增加20%,两者综合,利润可以增长近50%。
“值得关注的是白酒企业的财务费用,”施剑刚分析,一些酒企账面现金有上百亿元,利息就有好几亿元,与其他行业高昂的财务成本相反,不少酒企财务成本可以“钱生钱”,又增加了一大块利润。所以其他人力、原材料等成本都是刚性的,对白酒企业的真实成本影响极小。
孙立坚教授说,一方面是白酒企业赤裸裸涨价,另一方面也是市场强劲推动。而市场动力来自三方面:一是近年来国内形成的炫耀性消费成为“刚性需求”;二是众所周知的公款消费;三是负利率时代下,消费者基于涨价预期而出现的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