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甜型白酒乳高己低的成因及措施
安徽九华山酒业有限公司地处安徽南部,主要采用绵甜型白酒酿造工艺。绵甜型白酒是采用泥制窖池,使用红粮、大米、中高稳曲、糠壳等原料,采用老五甑续渣工艺,经中长期发酵而生成的一类白酒。近一段时间,生产的大曲酒入库检验时,乳酸乙酯总是高出己酸乙酯数倍。这已严重偏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离浓香型白酒风味特征,也与绵甜型白酒的质量要求相差甚远。
成因
经研究分析,产生的原因应是以下几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成:
窖池设计存在缺陷。因九华山酒业地处安徽南部,窖池基地建造在酸性、黄色粘土之上。南方雨水充沛,空气湿润,而黄色粘性土壤含水性比较差,虽然窖池底部整体做了防水,但土壤中含水比较多,致使窖池会存在渗水现象,且比例比较大。这会使窖池底部糟醅含水量过大,此外渗水中会存在溶解氧,又会抑制厌氧微生物的活性。事实上,优质酒主要产于窖池底部,是因为糟醅与窖泥的接触面积最大,与酿酒微生物接触最多所致。
窖泥质量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现代微生物技术发展表明,浓香型大曲酒窖泥中代表性微生物主要是己酸菌、丁酸菌、甲烷菌、梭状芽孢杆菌等;有益菌种的接种需合理配比,必要时,应取长年优质窖池的底部泥,配合适当比例的培养液、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经充分混匀,密闭培养,且培养时间在40天以上,达到满足使用要求为止。切忌不入池发酵,这会使乳酸菌的生长数量过多,上述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致使乳酸菌在微生物分布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
工艺操作未完全达到标准要求。浓香型大曲酒工艺操作规程要求做到“稳、准、细、净”,如操作不规范,也会带入杂菌,继而影响成品酒的质量。
投料配比存在问题。因绵甜型白酒投料中,大米会占一定比例,大米的骨力比红粮小,糊化比红粮快,用糠量不能过大;如用糠量过大,会出现跌窖过猛,池壁窖泥外露,使窖泥产生结块、板结、发霉,好氧微生物大量生长,继而最终影响成品酒的风味和质量。
措施
针对成品酒乳酸乙酯高出己酸乙酯数倍的情况,笔者结合九华山酒业的一些做法和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大家探讨。
对窖池做防水处理。在规划窖池群时,应四周开挖深沟,确保地下水位低于窖池底部平面50cm—60cm,必要时可设置排水设施,用机械泵进行抽水;否则渗水会最终严重影响绵甜型白酒优质酒率和出酒率。
调整投料配比。绵甜型白酒酿造工艺大米用量比较大,在日常操作中,可减少大米用量,大糠用量也相应减少,红粮:大米以8:2或9:1为好。这样在生产过程中,窖池不至于跌窖而导致四周裸露在外比较多,从而使得窖泥产生板结、发霉、老化。
严格生产工艺。确保做到“稳、准、细、净”;严防在生产过程中,因操作粗放带入杂菌,抑制有益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活性,导致发酵不正常。
采用夹泥发酵工艺。在窖池糟醅中,夹入优质窖泥进行发酵。具体用量根据实际使用效果而定。应选用己酸菌、丁酸菌、甲烷菌、梭状芽孢杆菌等有益于酿酒的微生物占主导地位的窖泥;入池后应采用盖帽工艺,盖面糟应高出池口50cm左右,同时加强封窖管理。这样,随着发酵的进行,面糟会不断跌落,及时管理会减少空气的进入,抑制好氧微生物的生产、繁殖。
加强压窖管理。大曲酒安全度夏,压窖时工艺管理至关重要。可采用纯红粮投料,红粮的粒度应比正常生产时稍大,这样可延缓发酵速度,便于酿酒微生物的滋养以及转排后酿酒微生物活性的及时恢复。
加强窖池养护。日常操作中,糟醅全部起完后,应及时去除发霉、板结、老化的窖泥,并选用前述优质窖泥适时修补;在入池之前,用酒尾加曲粉在窖池四周及底部进行养窖、护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