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中外专家谈葡萄酒市场

2007-08-21 09:16 行业分析

 国外有哪些经验,中国可以借鉴:

  马会勤:澳大利亚和美国都在我们前面经历过葡萄酒消费迅速增加的这么一个时期,今天中国每个人的平均消费量还是远远低于1升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和美国,他们在扩大自己本国葡萄酒消费过程中做了哪些方面的推广和努力,让葡萄酒呈现很快的上升趋势,他们有什么经验可以给我们介绍?

  Larry Lockshin:我被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如果我能够真的告诉你,就是我能够真的确切的知道答案的话,那我就有钱了。
 
 
 
(笑)在澳大利亚来说单一去推广一个品牌,这个工作跟推广一个行业、推广一种消费、推广一种生活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

  在澳大利亚历史上我们有一个转型,就是从生产的加了酒精的强化葡萄酒,变成生产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葡萄酒,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变革,技术上有变革,比如大量的引入制冷剂,让葡萄酒生产出来是更多的果味,让人口感上更能接受。

  另外一个变革,我们沿用了盒中带袋这种包装形式,就是外面有一个盒子,中间一个包装袋,这个包装首先大大降低了酒的价格,很简单的葡萄酒我们放在一个相对而言比较便宜的包装里头,大大降低了酒的价格,人人开始能够说我们每天喝一点葡萄酒,我们开始尝试喝酒,这是一个主要的影响。

  另外一个方面,在美国可能方式是不一样的,他们可能用更多的其他的推广方式,比如说介绍人们让酒和菜搭配在一起,去宣传我们要享受美食,到外面去吃饭,通过这种方式。当然英国可能跟美国的情况是比较类似的。

  马会勤:刚刚谈到的两条都是产业改变对消费的影响,那这种消费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行业的推动,没有市场的拉动。

  Larry Lockshin:实际上应该是双方面的,实际上要看到澳洲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十年前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什么是澳大利亚的餐饮,现在大家对这个都比较感兴趣,所以是双方面的动力。

  Liz Thach:在美国是不一样的,我们有一个葡萄酒形象计划,要做三件不同的事情去推广葡萄酒。在这个推广计划下我们还是能够取得一些成效的,从市场的调查发现,葡萄酒的消费人群从过去占20%的人口,到现在能够占35%。有几个方面受影响,比如说可以看到煮菜这种活动越来越多,第二个就是让葡萄酒在媒体上出现,在这种美食电视节目、美食活动或者是杂志媒体,让它有这个形象出现,互联网也很重要。

  第三,葡萄酒旅游的大量提升,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去葡萄酒产区,去酒厂参观、旅行,尤其在拉帕信……比迪斯尼乐园的游人还要多。

  Larry Lockshin:这个行业把桌子布置好,将水到渠成。
 中国消费者怎么可以品尝到更多的葡萄酒:

  马会勤:王秘书长谈谈中国怎么能够推荐更多的消费者喝更多的葡萄酒。 
 
 
 

  王祖明:因为毕竟中国葡萄酒真正发展也就是近五六年的事,再多一点也就是十年左右,真的发展比较快就是近五六年的事,本来葡萄酒是一个国外品牌,所以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了解其实很少,所以对于国内来说能做到的应该先普及葡萄酒的基础知识。我知道在国内中高端的人群喝葡萄酒的人不少,但是对葡萄酒的了解太少了,别看很多人喝葡萄酒,但是对葡萄酒基本的东西还不知道,所以这个可能在国内普及葡萄酒的基本知识。

  第二,葡萄酒的发展从国外来说也是伴随着好多文化的推广,中国本身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也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中国的酒文化里边,以前跟国外也是不一样的,怎么把外来的东西跟中国本身的酒文化和中国的各个民族、各种文化更好的结合起来,这也是值得探讨的,如果说这个能做好的话,应该中国葡萄酒市场能更大。实际就是洋为中用,怎么把洋的东西拿到中国来结合起来,包括中国的餐饮问题、酒文化也好,其实跟西方的差距是很大的,就是怎么把这个东西结合起来,如果做好了中国的葡萄酒市场肯定会非常大。
 中国葡萄酒市场大概是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马会勤:最后问一个问题,大家觉得中国葡萄酒市场大概是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呢?

  王祖明:刚刚说到中国葡萄酒真正发展也就是十年左右,但是近五六年实际上中国葡萄酒界对葡萄酒的理解应该说这五六年有非常大的飞跃,很简单的例子,中国03年之前还有半纯葡萄酒,我碰到几次国外使馆的,他们就不理解说你怎么半支怎么还叫半纯葡萄酒,实际上从03年才废止。
 
 
 
中国葡萄酒从这个行业也好、从这个市场也好,其实都是一个起步阶段。

  Larry Lockshih:我愿意说一下我的第一印象,也愿意和美国这样的国家比较一下。中国实际上是一个新兴的葡萄酒销售国。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可能跟美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在于葡萄酒消费上,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有很长的数千年的饮食文化,当然这个饮食文化通常是不包含酒的,你可以喝很多酒,但是这不算菜的一部分。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毫无疑问的人们会喝越来越多的葡萄酒,但是如何融入到你的饮食文化里头,变成一个佐餐的一个饮料,这个不敢肯定,因为人的饮食文化最根深蒂固、最本源的文化,改变人的文化是很难的,可以说十年之后中国很多人都有手机、都可以戴手表,这是容易的,但是改变人的饮食习惯是很困难的。

  Liz Thach:虽然我们在一个很开始的阶段、很初级的阶段,但是我们的市场展现了一种非常积极的态度。有几点可以看出来,第一,中国有很多人口,非常非常小的一个比例就可以是很多的人,对酒的消费是很有帮助的。另外一个,中国的政府很支持葡萄酒的饮用,他们建议饮用葡萄酒,出于一种健康的考虑,这点美国政府是绝对不可以做这种事情的。另外,年轻一代比较喜欢饮用葡萄酒,他们在这方面的表现也很积极,他们喜欢去表现自己的一种形象。

  李德美:其实现在在中国葡萄酒消费面临一个比较好的形式,为什么呢?刚刚都提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其实现在大家想想每个人都面临着困惑,过年过节都不知道该干什么,对与吃都没有什么兴趣了,所以现在中国的传统饮食面临着很强烈的要求需求把它做得更精细,要提高。其实引入葡萄酒这个元素,我想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之一,因为葡萄酒在欧洲大众化发展的时候实际上也有这样一个过程,对于餐饮的精细要求开始做到了餐与酒的完美结合,提到了跟高的层次位置,我想中国可能在接下来,包括现在政府也在探讨我们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如何来过,传统的东西如何来发扬,我想这是很好的机会。

  主持人:我想可能会有几点,第一点,北京马上就要举行奥运会了,可能所有的商品正好赶上这么一个推广契机,再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越长久,市场就会开放的越深入,各种产品也会越来越多地引入中国。再有,我想可能需要时间换空间,老百姓对于这个东西接受可能就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积累了,等时间一到,加上我们的宣传,我们今天做的事情就是在宣传,可能我们宣传到位了,老百姓对这个东西了解了,可能自然而然的就提上了一个档次。

  举个例子,比如说前几年我们做婚礼的时候可能是中式婚礼,现在大家做婚礼的时候可能都西式化了,有可能这边做着西式又来一个中式的。婚礼是中国传续了好几千年的传统,现在已经西式了,说明市场在扩大化。我相信葡萄酒经过今天的讨论也好,经过以后在媒体上频繁的让老百姓获得认知也好,将来随着市场更加的开阔,我相信葡萄酒在中国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的。

  赵凡: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信息的可得性非常便利,因为酒对于中国既然没有这么多的文化可能会吸取更多的东西来补充到你的思想里边来,如果以前我们通过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相对而言比目前来说更多的有互动性的媒体,互联网这样的媒体,是不一样的,传播速度远不及互联网这么快。所以可以在互联网上,国内也好、国外也好、门户网站也好、专业网站也好、休闲网站也好,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关于葡萄酒的信息,对这个是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的。

  主持人:谢谢各位,时间差不多了,大家一直都在谈论酸酸的东西,我们的胃液也分泌的很旺盛了,所以我们最后可能要去吃点东西来结束这个访谈。
来源:搜狐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