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课题组:当前价格走势与未来趋势分析(2)
另外,受成本上升和国际市场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影响,油脂价格同比涨幅持续提高,8月份同比上涨34.6%,涨幅比5月份提高13.2个百分点,拉动CPI上涨0.5个百分点。
三、供求矛盾加剧、供给成本上升推动房价加速上涨
(一)商品房需求持续保持旺盛势头
今年以来,商品房需求增长加快,具体体现为:(1)住房消费贷款增长加快。2007年5、6、7和8月份住房消费贷款增速分别为21.7%、24.0%、27.0%和30.0%,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16.2、18.5、21.2和23.7个百分点;(2)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大幅提高。2007年5、6和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16.6%、21.5%和25%,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20.8%、24.9%和29.5%,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6、7.3和14.4个百分点。
商品房需求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是受去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持币待购者增加,但年初以来房价涨势并未趋缓,住房需求集中释放;二是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包括海外资金在内的大量资金涌向房地产市场,这其中包括来自股市的部分资金。例如5月份以后房价出现加速上涨,可能与5月份后股市风险增大投资者转移资金有较大关系。
(二)商品房供给趋紧
供求矛盾不断加剧,销竣比 呈现加速扩大趋势。2007年以来,房地产投资虽然持续高位,但主要反映为土地购置等费用上涨,商品房竣工面积增长有限,商品房的实际供给仍然没有明显增加。2007年5、6、7月份商品房竣工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11.6%、11.1%和10%,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2.4、9.3和1个百分点。2007年初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明显快于竣工面积增速,7月份销售面积是竣工面积的1.9倍,为近年来的最大值,表明供求矛盾进一步趋紧。
(三)土地价格上涨推动住房开发成本上升
2007年上半年,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上升仅有10%,但同期购置土地费用同比上升高达28.6%。地价上涨使得单位土地面积开发成本明显加大,最终反映到房价的加快上涨。
Ⅲ未来经济增长与价格变动趋势预测
一、景气指标分析
(一)通胀预期上升,价格上涨压力加大
人民银行2007年8月中下旬对城镇居民、企业和银行家的调查显示:
1.城镇居民物价满意程度大幅下降,六成多居民预期4季度物价继续攀升。城镇居民对当前物价快速上涨反映强烈,当期物价满意指数比二季度大幅下挫22.5个百分点,创单季历史最大跌幅。居民对四季度物价预期仍不乐观,六成多居民判断物价继续上涨。预期第四季度物价上升的居民人数占比,比2季度提高11.1个百分点,达到61.3%的历史新高。
2.上下游行业间的价格传导迹象有所显现,通胀压力显著增强。上、下游行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扩散指数不断攀高,第三季度分别达40.8%和36.9%,比二季度提高5.9和6.3个百分点,均为2006年以来最高。随着价格成本压力的不断增大,企业内部消化吸收能力逐渐减弱,价格传导迹象有所显现。上下游行业销售价格扩散指数持续走高,下游行业产品销售价格扩散指数呈现更强的上涨趋势,已达到1996年以来的最大值。
3.银行家对物价走势继续看涨,物价预期扩散指数创历史新高。超过88.7%的银行家认为上升态势仍将持续至四季度。本季度物价总体预期指数、消费品和服务价格预期指数及投资品价格预期指数均再创历史新高,分别达76.9%、74.0%和78.0%,较二季度分别提高6.0、4.0和7.7个百分点,表明银行家对未来通货膨胀的担忧进一步加剧。
(二)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止跌回升,购进价格大幅反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PMI)指数结束了3个月的持续回落,开始反弹。8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为54,较7月份回升0.7个百分点。
在分类指数中,除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低于50%以外,其余各指数均高于50%,包括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采购量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等在内的各指数均回升到55%以上。其中,出口订单指数由7月份的53.5升至55.2,反映出国外需求基础依然稳固;购进价格指数8月份升至63.0,较7月份提高了4.1个百分点,反映出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很大,短期内难以缓解。从2005年以来PMI的变化趋势看,PMI从3、4月份高点回落,然后7月份以后回升的规律性变化非常明显。
二、未来GDP增长趋势预测
(一)全球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仍存在较大向下风险
世界经济仍将较快增长。(1)受“次按”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但美联储降息和及时补充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的负面影响,同时,美元走低和其他经济体增长的良好态势,将促进美国出口,因此美国经济仍将保持一定增长。(2)欧元区经济基本面良好,设备投资强劲增长,私人消费稳步提高,预计欧元区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3)日元贬值以及新兴市场国家需求旺盛,日本出口增速加快,日本经济持续向好。(4)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拥有大量国际储备,公共部门资产负债状况良好,宏观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改善,受“次按”危机影响较小,同时这些国家内需增长强劲,经济仍然充满活力。
全球经济仍然有较大的下行风险:(1)“次按”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尚难以估计;(2)全球通胀压力加大,食品、能源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市场趋紧,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制成品价格也可能回升;(3)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成本过高,一方面美国为弥补经常账户逆差进行融资的难度可能会加大,进而引发无序调整,另一方面持续、严重的贸易失衡可能会引发日益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
(二)国内经济形势展望
1.投资存在一定的反弹压力,预计全年增速为25%-26%。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土地供应没有大幅增长;(2)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推进,将提高煤、石油、电、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增加投资成本,降低投资回报率,进而抑制投资需求;(3)当前,证券投资回报过高,会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4)新开工项目和计划总投资比较稳定。
促进投资快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地方投资冲动仍然较强;(2)企业利润增加较多,自有资金增长较快,部分行业利润前景较好,激发了企业投资的动力;(3)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流动性过剩仍比较突出,整个社会资金比较宽松,商业银行受利益驱动,提供信贷的意愿较强;(4)前段时期自然灾害可能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造成了部分影响,灾后重建可能会增加部分投资;(5)物价上涨导致贷款实际利率偏低,较低的资金成本会刺激企业的投资意愿。
综合上述因素,投资存在一定的反弹压力,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5-26%。
2.实际消费增速有回落的风险,预计全年实际增速在12%左右。由于物价上涨较快,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年名义增速16%,但实际消费较快增长的势头会受到抑制,实际增速约为12%。
抑制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房价加速上涨,挤占消费。尽管今年以来房价呈现加速上涨态势,但住房需求仍持续扩大,商品房销售额实际增速明显提高,挤占了部分消费。2007年5月份,商品房销售额实际增速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均出现拐点,二者走势背离非常明显。未来几个月,住房需求可能会进一步释放,出于投资升值和分散风险目的资金仍会不断进入房地产市场,挤占部分消费。(2)物价上涨和通胀预期会抑制部分农村消费。由于农村消费的弹性较大,物价上升对农村消费的抑制作用明显。2007年8月,农村消费实际增长仅为8.3%,连续三个月同比涨幅回落。随着通胀预期的加大,农村消费进一步收缩的可能很大。(3)利率水平的提高将抑制消费。为稳定通胀预期,央行年内已经5次调高利率,增加了居民消费贷款的利息支出。尤其是利用抵押贷款购房的居民,还贷支出会增加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消费增长。
促进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2007年二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同比增长17.6%,实际增长14.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2110.6元,同比增长17.5%,实际增长13.9%。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虽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且比较稳定;得益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村居民收入持续上升。未来几个月,农产品价格将维持高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仍有保证,居民收入的实际水平将继续提高。(2)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持续增长。2007年8月,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幅较同期下降了1.6个百分点;但金银珠宝类、汽车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和家具类等受消费结构升级拉动的产品,销售额实际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49.4%、53.3%、31.4%和27.5%,增幅较上年同期分别上涨了45.8、19.8、11.1和10.3个百分点。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将会是消费增长的持续推动力。(3)人民币加速升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人民币升值会减弱国外需求,增加国内供给,同时导致进口价格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
3.出口增速会有所回落,进口增速会略有提高,贸易顺差仍会保持较大规模,预计出口增速将会有所回落。这是因为:(1)一系列抑制出口的贸易调控措施将逐步发挥作用。2007年6月以来,国家相继采取加征出口关税、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产品目录等手段调控对外贸易。(2)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可能会受到"次按"危机拖累而放缓,导致外部需求减缓。(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以及实际有效汇率持续升值。(4)国内劳动力和资源价格持续上涨,提高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可能会降低出口竞争力。
进口增速会略有提高。(1)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处于较高水平,对国外能源、原材料的需求依然旺盛。(2)部分商品进口关税的降低和人民币稳步升值,对进口的促进作用将逐步体现。
预计贸易顺差增速回落,但仍会保持较大规模。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速提高,预计贸易顺差快速增长的势头将会得到遏制。但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加工贸易顺差仍然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部分,且国内储蓄率仍远高于消费率,因此预计贸易顺差仍保持较大规模。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在2500亿美元左右。
(三)预计GDP增长率2007年全年为11.6%,2008年上半年为10.8%
在假设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8%、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为12%、利率保持目前水平的前提下,我们对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和CPI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模型对2007年三、四季度和2008年一、二季度GDP增长率的预测值分别为11.7%、11.5%、10.9%和10.7%,2007年全年和2008年上半年GDP增长率分别为11.6%和10.8%。
三、未来价格变动趋势预测
(一)影响未来价格变动的因素
1.影响未来价格水平向上的因素
(1)国际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有小幅上涨的可能。国际原油价格可能继续小幅持续上涨的原因是:①供求紧张是油价趋势性上涨的基本原因。目前原油供给增长缓慢,非欧佩克产油国产能已接近峰值,欧佩克剩余产能逐步趋紧;原油需求持续增长,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07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将达到8600万桶,比2006年增加2%,且未来几年将继续增加。②灾害性天气、地缘政治和投机资金炒作也会推动油价上涨。
未来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将继续在高位运行,并有小幅上涨的可能。目前,世界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有色金属需求依然旺盛,而有色金属供给能力有限;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日趋严格,有色金属生产费用将会不断上升。因此,预计未来有色金属价格将继续在高位运行。
国际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上涨会带来CPI、PPI上涨的压力。
(2)食品价格涨势趋缓,但仍有上涨的压力。猪肉价格将高位逐步小幅回落。分析饲料、仔猪、生猪与猪肉间的联动关系,建立实证模型进行预测,我们预计猪肉价格从9月份开始将逐步小幅回落。主要理由是:①国家积极采取的补贴生猪养殖,防治疫情,疏通市场流通环节等措施逐步显现成效,猪肉供给逐步增加;②猪肉价格高企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农户养猪的积极性,考虑到饲养周期,2-3个月之后猪肉供给将会大幅增加;③“中秋”和“春节”先后将至,“两节”期间的传统消费会增加猪肉的需求。
粮价涨势不减,未来几个月将继续小幅上升。小麦、稻米、大豆和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年内各品种价格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涨压力。受国内和国际因素影响,今年后几个月粮食价格将保持小幅上涨趋势。主要依据是:①全球粮食总体供小于求,国际粮价持续走高,带动国内价格上涨;②国内市场供求偏紧,推动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小幅上升。此外,农产品期货价格显示近期粮价将维持走高格局。
(3)劳动力成本增速有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速的趋势,单位产出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会带来未来价格上涨的压力。我国技术型劳动力短缺,年轻劳动力供给呈下降趋势,劳动力供求结构性趋紧,加上劳动保障水平和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近期食品等价格上涨导致的生活成本增加,会带来工资上升的压力。这些都会使企业用工成本逐步增加,未来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的趋势会非常明显,带来价格水平上升的压力。
(4)通货膨胀预期仍然强烈,会对未来价格形成向上压力。调查显示,居民、企业家和银行家的通胀预期都较前期有较大的提高,这会影响他们的消费、生产和投资行为,推动未来价格水平上升。
2.影响未来价格水平向下的因素
GDP增长缺口与GDP平减指数、CPI的走势(1991年-2007年上半年) 资料来源:CEIC 人民银行研究局 |
(1)进出口关税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会对未来价格带来一定的下行压力。自2007年6月1日起,我国提高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关税,同时对一部分轻工业产品(多数为消费品)实施较低进口暂定税率。6月19日,我国又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从7月1日起,取消和降低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这些都将使得相应产品的出口增长放缓,进口增长加快,国内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供给相应增加,竞争程度加剧,给下半年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价格带来一定下行的压力。
(2)部分生产资料与消费品的产能过剩会带来价格下降的压力。2005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投资基本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新增产能不断形成和释放,而国内需求相对不足,如果外部需求增长放缓,国内消费品和部分生产资料产能过剩的状况会加剧,带来PPI和CPI下行的压力。
(3)未来GDP增长缺口趋于缩小,有利于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未来GDP增长缺口缩小的趋势明显,总需求增长趋缓,价格上涨的压力将得到一定的缓解。
(4)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缓解未来价格上涨的压力。从目前情况看,中央银行仍面临较大的基础货币投放压力。9月4日,央行首次以特别国债为质押,进行了10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表明特别国债将在流动性回收中发挥作用。预计未来中央银行将继续搭配使用央票、特别国债等多种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缓解价格上涨压力。
(二)预计CPI 2007年全年为4.6%,2008年上半年为5.0%左右
综合上述因素,未来PPI总体上会存在一定的上行压力,PPI同比涨幅会有所上升;在粮价不出现较大上涨的情况下,未来CPI上涨压力会趋缓,CPI同比涨幅会在12月份以后逐步回落。模型对2007年三、四季度和2008年一、二季度CPI同比增长率的预测值分别为6.3%、6.1%、5.5%和4.5%,2007年全年和2008年上半年同比CPI增长率为4.6%和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