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啤酒是如何做精做美的?(八)
2007-06-29 09:33
行业分析
质量背后看人才
有一句经验之谈,说是“一流的产品,出自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企业,必然拥有一流的设备技术,并以一流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保障。”
参观了茅台啤酒公司,我们想为这个经验之谈加上这样一句话:“在高质量产品的背后,应当有一个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支撑。”
茅台啤酒公司党委书记卢爱华在与我们谈到人才与产品质量关系的话题时,每每流露出一种对人才格外重视与珍惜的情感:“任何一家企业,拥有的设备技术再先进,也需要人来掌握;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做后盾,最终都不能转化为新的生产力。茅台啤酒的高品质得以造就,居于行业领先地位的设备技术是基础,完善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是平台;而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则是使这些基础优势得到有效整合与发挥的根本保证。”
她的这番见解,说出了我们在茅台啤酒公司所见所闻的深切感受。
此次采访,我们虽然没有接触更多的科技人员,但是从曹利平、彭远航、黄勇、韩贞圣、贺先志这五位年轻技术骨干的身上,却触摸到了这家企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成长和发挥重要作用的跳动脉搏。
十分令人佩服的是:当他们对来访者谈起啤酒酿造的工艺技术以及先进设备的性能时,是那么的“如数家珍”;而提到各自所在工作部门及每个操作岗位的运转状况时,又是那么的“了如指掌”。谈吐之间折射出来的感染力,既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与睿智,又饱含着个人对企业、对岗位的满腔热爱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
这样的人才队伍是如何成长起来的?通过访谈,我们对茅台啤酒公司确立的“让能干实事的人有发展平台”的人才培养使用观念、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发育环境,一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人才培养的方式选择上,他们把“请进来,走出去”与“在岗培训,选拔深造”并行实施,既结合生产需要就地强化了一线工人对引进设备技术的掌控技能,又开发了关键岗位迫切需要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的人力资源。
毕业于武汉啤酒专科学校的黄勇就是一个代表。他经过在企业工作两年,即被选送到高等院校深造,以优秀的成绩获得由德国啤酒专业认证机构颁发的《酿酒师》证书。此后,又于2005年获得了“国家一级酿酒师”的资格。
像黄勇这样的科技人才就有好几位。2003年前,全公司仅有3名啤酒酿造专业技术人员;而此后各年获得国家或省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每年都有2人以上。贵州啤酒行业惟有的2名国家级啤酒评酒委员,都出在茅台啤酒公司。
我们常听一些企业总是感叹“人才缺乏”。殊不知,知人善用不拘格,放眼身边尽是才。[茅台啤酒是如何做精做美的?全文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