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给茶叶走绿色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2007-07-24 11:13 行业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茶叶消费的选择已不是单纯追求品质和口感风味,而是更加关心有无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的污染。本文针对区域产业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发展绿色、无公害茶产业的建议,以便业内人士参考。

  茶叶绿色产业化的现状

  当前,茶叶中的农残已成为茶叶贸易和消费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一些茶叶进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明显地扩大检验农药的种类和大幅度降低茶叶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

  如欧共体国家1988年规定茶叶中检验的农药仅6种,1996年扩大到62种,对除虫菊脂类农药的MRL严格控制标准为0.05mg/kg~0.1mg/kg,1998年对三氯杀螨醇实施0.1mg/kg的严格检验标准;日本对茶叶中农残检验范围1986年为34种,1993年扩大为51种,并对进口茶叶的28种农药残留量作出最高限量,其中:六六六、DDT为0.2mg/kg、草甘膦0.5mg/kg、三氯杀螨醇3.00mg/kg、功夫16mg/kg、氯氰菊脂20mg/kg、溴氰菊脂、敌杀死10mg/kg;美、日1971年开始禁止生产使用有机氯,美国1994年又规定茶叶中不得检出三氯杀螨醇等,可见茶叶进口国对茶叶农残及卫生质量的高度重视。

  福建是全国重点产茶省之一,现有茶园面积12.66万hm2,1998年产茶11.36万t,是我国的特种茶区,也是出口茶叶的重点口岸,发展茶叶绿色食品显得更为重要,有些茶区偏面追求产量,在茶园中大量使用农药,促使茶叶农残量超标影响销售和出口,这应该引起每个茶叶工作者的关注。

  为降解农残、开拓更多的茶叶出口市场,多年来当地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曾多次向有关部门或省政府报告,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农业厅于1997年5月下达了“福建省无公害茶园项目试验示范方案的通知”在全省共建立10个无公害茶园试点,经过两年的运作,目前已抓出成效,在这些点上生产的茶叶经检测农残均未超标,准备1999年在全省茶区推广。几年来,福建部分茶企业降残试点取得了一定成绩,于1997年部分茶企开辟了无公害茶园和绿色食品试点工作,乌龙茶部与建瓯凤山茶场的绿色食品基地已通过检测,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为其他开辟绿色食品出口的企业树立了榜样。

  发展绿色、无公害茶叶的建议:

  各级政府领导部门的重视是关键。要加强领导,敦促农资、农业、贸易、科研各部门通力协作,有计划、订措施、抓落实,就能见成效。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茶农的思想认识。必须加强科学防治病虫害知识的教育,大力宣传做好茶农的思想工作,转变观念,做到在茶园上禁用高残留剧毒的农药。

  要与有关部门配合控制三氯杀螨醇、甲胺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产销,共堵污染源头。如今年茶季以来霞浦县和福鼎市茶区采取措施禁止喷施这两种农药,今年生产的茶叶经检测其农残超标问题大大好转,当年就见成效。

  大搞生态农业,应用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在有条件的地方种植茶园遮荫树、合理密植、茶园间作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茶园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减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要提高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在植保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减少农药对茶叶的污染。

  加强科技投入,采用高新技术。要与茶叶科研所和大专院校配合利用生物工程把抗性基因导入茶树体内,使茶树产生抗性基因,以增加茶树自然抵御病虫侵害的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

  需要用化学防治的,应在预测预报的前提下选择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严禁使用甲胺磷、二二三、三氯杀螨醇、呋喃丹、有机氯、砷等强毒和重金属杀虫剂及2、4、5-T除草剂等,并严格用药浓度、用药时间及用药后的鲜叶采摘间隔期,同时注意保护天敌资源,应尽量减少用药次数。

  选择低成本低容量高杀伤率的喷雾器械。目前福州市农工商总公司与红旗茶场研制成功的3WDR-0.8型手持式电动喷雾器是一种低容量高效喷雾器械,值得推广,其雾滴比一般喷雾器细4~6倍,每台售价130元,小巧轻便,使用这种喷雾器既可省工、省药、省水,并能减少对天敌的杀害,又能降低农残留量。

  茶叶加工企业和销售、出口收购单位必须配置检测农残的仪器设备。茶叶卫生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工厂和进货销售单位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