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酒的加减乘除
减法,集体失语的尴尬
山东,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孕育过孔丘、孟子、孙武、孙膑、王羲之等名人。鲁酒的酿造和它的文化历史一样悠久。“兰陵美酒夜光杯,玉碗盛来琥珀光”,作为鲁酒的代名词,兰陵美酒拥有三千多年厚重的文化底蕴。而产于齐鲁三大古镇之一“景芝镇”的景芝景阳春酒,自元末清初伊始,也有千年历史;孔府家酒始酿于孔府内的酒坊;扳倒井始于唐末;就连泰山酒也是历代皇帝祭祀的泰山脚下的酿酒坊酿造。
时光辗转到现代,鲁酒的发展并没有辱没自己高贵的出身。1985年孔府家在全国推出了第一个低度白酒品种,引领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当其它企业还处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沉睡中,鲁酒第一个推出了广告营销的模式,并大获成功;上世纪90年代鲁酒异军突起,成为中国酿酒行业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鲁酒企业可以说是中国白酒市场创新的引领者,开启了白酒市场营销的新时代。孔府家、孔府宴、秦池和兰陵遍布大江南北,年销售额均突破10亿元,令五粮液、茅台等名酒心里直打怵。
秦池“标王”事件绝对是鲁酒不愿回首的痛。“勾兑酒”引爆的危机炸弹不仅炸毁了秦池,也不同程度地波及了其他鲁酒。“标王”的荣耀、风光和现实利益被炸得无影无踪,鲁酒一个个偃旗息鼓,在生存与亏损的线上挣扎。
“秦池”没落,几乎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其他的鲁酒呢?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山东白酒龙头企业效益
持续下滑。2002年山东白酒产量超过5000吨的企业有38户。38户企业中,产量下降的有17户,其中“鲁酒四大家族”兰陵集团白酒产量由2001年的69444吨下降到48802万吨;景芝集团产量由2001年的27693吨下降到20232吨;孔府家集团产量由2001年的13500吨下降到5801吨。
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3户。53户企业中,销售收入下降的有15户,其中兰陵集团下降
25.14%、景芝集团下降24%、孔府家集团下降37.19%。亏损额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有6户,其中,兰陵集团亏损3650万元、孔府家集团亏损1324.5万元。
想当年这些不可一世的鲁酒企业正在全面走向低谷。龙头企业效益持续下滑;中小型企业没有明显起色,形不成行业的发展主流;省外市场逐步萎缩;产品价位不能支撑市场需求。对于鲁酒的没落,不乏业内专家做过多方的分析和探讨。当然“标王”事件只是危机的一个引爆点,市场观念的落后、企业素质的低下、产品结构的问题,甚至从鲁酒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都有人找到了鲁酒衰落的症结。可是分析归分析,一个白酒区域板块的没落却无法扭转。五粮液、茅台继续高歌猛进,不知鲁酒是否还能忆起令这两大白酒巨头打怵的生动局面。
加法,地头蛇的沾沾自喜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形容鲁酒是最为贴切的比喻。是做大池塘里的小鱼还是做小池塘里的大鱼,
被蛇咬之后鲁酒宁愿选择后者。当初将鲁酒整体击溃的“贴牌”事件如今已经成为一种营销模式,而鲁酒依然像躲着瘟神一样避而远之。鲁酒作为名酒的底气还在,于是在山东就出现了一个个的区域强势品牌。
绝大多数的鲁酒企业都甘愿做池中之物,盘踞一隅,并没有拓展全国市场的雄心壮志。整个山东的白酒市场,以地产酒为主导品牌,全省17市都有1至4个当地的强势品牌,85%的市场份额被鲁酒控制。
山东糖酒协会秘书长薛剑锐告诉记者,鲁酒割据称雄区域市场,使得外省酒没有多大发展空间,如今,除了一些高端市场被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占领外,其余市场均被鲁酒占据。据统计,山东白酒市场85%份额已经牢牢被鲁酒控制。
当然这种现象对鲁酒来说只是一时之计,对于鲁酒恢复元气、积蓄力量是有好处的。但是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安乐窝,不去参与竞争就是被竞争打垮,“标王”事件十年之后,路就隐隐感到了危机。···转自大食品杂志07年6-7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