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醇香的密码——南洲酒业现象的文化解析
2007-08-09 14:40
行业分析
“南洲无限酒,醉煞洞庭秋。”把李白诗中的主语作一下变换,似乎更符合从新千年初到现在的真实情状。洞庭之滨有南洲,是为南县县治,其上有南洲大曲酒业有限公司出产美酒, 得“甜、绵、软、净、香”五字真谛,并以雄厚的实力跻身全省白酒行业前三甲,三度被授予湖南名牌称号,其商标“南洲”也获得了湖南省著名商标的荣誉,在全国十几个省市烽火正炽的白酒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自2003年以来,该公司上交税金连续四年占到南县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可谓春光正好,意气风发。然而,有谁能想像十年前这是一个负债近千万、产品滞销、职工工资也无法保证的濒临倒闭的县办小厂?它何以起死回生,奇迹般地成就了一方霸业?
逼上梁山、抱成一团、拼命的精神、艰苦奋斗、胆识、谋略、创新、不断学习、管理的跟进……追寻南洲酒业的足印,似乎可以说:成功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集合体,少不得一个条件。南洲酒业董事长郭志欢概括为“企业发展的和谐之道”。他说,企业之宝不仅是有形的财富和响亮的品牌,更加应当是作为灵魂的企业文化。南洲大曲如此醇香,是因为浸润着那种和衷共济、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密码。
氏族和部落依赖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图腾而成为一体,图腾是氏族和部落之魂,多图腾的部落注定要分裂;失去图腾的部落注定要消亡。相对于企业,没有自身理想和价值追求的文化就无法在今天生存。依赖那种和衷共济、艰苦奋斗的文化和精神,南洲酒业得以从谷底崛起为高峰。
1996年5月,曾经红极一时的南洲酒厂没能逃过市场经济无情的甄汰,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企业负债898万元,因资不抵债而破产重组。当时产品卖不出去,已经停产几年,工厂房屋破烂,设备陈旧,缺乏启动资金,破产企业又贷不到款,并且欠的电费、下岗工人的生活费、退休工人的工资加在一起总共有30多万元。这样一副烂摊子,谁有能力挑起?又有谁愿意来挑呢?南县县委县政府把重振南洲酒业雄风的重任交给了一个年轻人——当时担任酒厂副厂长的郭志欢。
但此时的郭志欢却已在深圳联系了一份年薪6万元的工作,在1996年,这是一份称得上是丰厚的薪水了。县领导苦口婆心做工作,还发动他的父亲——创办酒厂的老厂长劝说儿子。一些老职工也纷纷请求他出山:“志欢,搞酒厂只有你最在行,你不干,厂子还是垮的,重组有什么用啊!” 郭志欢一时犹豫起来。一天中午,他经过下岗职工周云才家,看到周的妻子正在做饭,她用一根绑着布片的筷子在油缸里蘸了一下,然后往烧红了的锅里擦拭几下,就开始炒菜。原来周云才两口子都下岗,已经11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了。前两天女儿要考试,还是在别人家借了一调羹油,炒了份油炒饭,算是开了荤。郭志欢听了,心里一下子像压上了一块沉重的石头,嘴唇翕张着,却说不出话来。他悄悄掏出袋里仅有的50元钱,轻轻放到周家的桌子上,迈出了门槛。此时,他暗暗发誓:哪里也不去了,一定要把南洲大曲做起来!
创业之始,百废待举,筚路蓝缕,郭志欢带着18位留守干职工开荒种菜,解决生活难题。没钱请工匠,大家头顶骄阳,砍树锯椽,检漏盖瓦,翻修厂房;没有工种之分,一起检修设备,搬运货物,整理车间。人晒黑了,手磨破了,没有人叫苦叫累。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看到他们胼手胝足地工作,厂里的退休工人再也没有找郭志欢讨要工资了。整理好厂房设备后,开始恢复生产。他们先对发酵了两年的酒坯进行蒸馏,收回了18吨大曲酒;又对出现偏差的57吨基酒进行复馏,挽回损失近40万元。靠着这“淘”出来的家当,郭志欢开始了他艰难曲折的“复兴之旅”。
1997年,他们生产了一种宏池酒,每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推销员。为了节省经费,硬是一分钱掰着两分钱用,连十几元一幅的宣传横幅都是自己买布自己写,自己搬梯子扯绳子自己挂。
真正上路是1998年,根据市场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公司由原来的宏池酒业有限公司改名为湖南南洲大曲酒业有限公司,决心借助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重振旗鼓,进行第二次创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洲大曲是湖南最有名的优质白酒,曾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国际乌兰巴托金奖等骄人的荣誉,在长沙也要凭票才能买到。郭志欢带头筹措了9万元资金,请来国内知名的酒业专家,一起奋斗了近一个月,研制出了100多种小样,从中挑选出两个最好的样品加以改进,送往长沙检测,结果出乎意料之好:这两个样品的多项指标竟居全省白酒品牌的前列。当年端午,他们克服资金、包装上的种种困难——郭志欢把妻子准备交给单位上的3万元集资建房款也投进来了,强势推出新设计开发的南洲精品和极品,凭着令人耳目一新的包装、优异的品质和口感,一炮走红,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42万元!
1999年,迅速成长的南洲酒业向财政上交了自己的第一个百万元税金。
从1998年到2007年,南洲酒业实现了十倍速的发展,年产值6000多万元,销售值5000多万元,上缴税金1300多万元。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打造企业文化和品牌,南洲大曲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强力地拓展了市场。其中最出彩的是,在2004年3月完成产权改革,由国有企业成功转换为民营企业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当年产值较上年度翻了一番,上缴税收首次超过1000万元。
“十年风雨铸酒魂”,和企业一起成长的企业文化,正是企业得以成长的活力之源,这是一种不可剥离的逻辑。从“采洞庭灵气,酿南洲美酒”到“一杯美酒,品味湖南”,证明南洲酒人践行的和衷共济、与时俱进之团结和创新的企业文化具有蓬勃的生机。团结为体,创新为用,把洞庭美酒递进为湖南美酒,再递进为整个行业和市场的美酒,寓滴水于大海,化有形于无形,这是南洲人智慧的思辨。郭志欢如是说:“企业最终是社会的。”
和谐共振,同步叠加,能够实现最大的效能。南洲酒人自己算过一笔账:从2004年到2006年,平均每个员工上缴税金为40万元,贡献不可谓不大。这种计算方法也体现着南洲酒业独特的文化思维:成绩是所有员工共同创造出来的。企业决策层把员工的家事视为自己工作的一项特殊内容,员工家属的升学求读、生病住院,以及红白喜事,都会列入“备忘录”,一一到位。员工则把自己的责任和荣誉紧紧系在企业这架大战车上,对工作充满热情,精益求精。何德梅是酒厂的老机修工,见证了企业的几度兴衰,他非常认同南洲酒业如今的环境氛围和文化理念,工作特别努力。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何德梅一人要负责全厂的水、电维护,机器检修和设备安装,24小时要随喊随到。有一次洪水过后抢修水泵,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他连续工作几天几夜没休息,直到把积水排干。这个没读过多少书的老工人,谈到自己努力工作的动机时,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员工和企业,是皮和毛的关系,皮没了,毛无处可粘。”一心想着企业的员工还有许多许多。在南洲酒业的文化辞典中,只有和谐的团队才能够产生强大的战斗力,达到临界的同质聚变反应,为基业长青提供核能。这是一种已为事实所证明的“高见”。
文化是软件,产品才是硬件。企业的活力体现在既要“软硬兼施”,还要软硬皆优。近年来,南洲酒业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购进电脑自动检测分析仪器,添置白酒综合设备,引进全自动灌装线,建造现代厂房,绿化美化厂区,改善了生产条件。他们引进的一条纯净水生产线,有27层过滤功能。为了提高南洲大曲的品位和质量,公司聘请了两位国家级的品酒大师负责产品研制和定型把关,生产出了多种型号的可与国内最好的名酒媲美的产品。早在1998年,公司就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论证体系标准建立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销售的每个环节严格规范,从原料进厂到产品进入市场以及售后服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对市场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南洲酒业可谓“严于律己”。高粱是做曲酒的原料之一, 前年雨季,仓库里一吨高粱轻微霉变,按以往的经验,稍加处理还可以用,但为了保证质量,公司以非常低的价格卖给别人做了饲料。虽说损失不小,但大家一致认为就应这么处理。近年来,南洲大曲多次荣获湖南省产品质量奖,被评为湖南名牌,企业多次被省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公司把握市场动态,不断改进配方、改进包装、改进工艺,先后开发出高、中、低不同度数的精品大曲、珍品大曲、星级大曲等数十个系列的产品,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结构。南洲金尊、银色经典、南洲渔歌......这些产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的新产品,在白酒市场上演了一场场真正“经典”的战例,在不断突破周边长沙、岳阳等被其他白酒封、堵的市场的同时,成功开辟了广州、北京、上海等新的“根据地”。
财务上“精细管理”,经营上“精打细算”,工艺上“精益求精”,低成本扩张,高效率经营,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南洲酒人不作吝啬的守财奴,他们说收益来之于社会,还要回报于社会。多年来,南洲酒业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救困帮难,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每年为当地大型的公益活动提供的赞助都在100万元以上。无论是助残助学,抗洪救灾,还是庆祝节日,敬老爱幼,南洲酒业都会慷慨解囊。2007年,南洲酒业管理层推出一系列回报社会的举措,决定将全部利润回报捐出来,回报社会,回报消费者,也回报营销队伍,实践企业与社会和谐的善行和壮举。
来源:食品产业网
逼上梁山、抱成一团、拼命的精神、艰苦奋斗、胆识、谋略、创新、不断学习、管理的跟进……追寻南洲酒业的足印,似乎可以说:成功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集合体,少不得一个条件。南洲酒业董事长郭志欢概括为“企业发展的和谐之道”。他说,企业之宝不仅是有形的财富和响亮的品牌,更加应当是作为灵魂的企业文化。南洲大曲如此醇香,是因为浸润着那种和衷共济、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密码。
氏族和部落依赖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图腾而成为一体,图腾是氏族和部落之魂,多图腾的部落注定要分裂;失去图腾的部落注定要消亡。相对于企业,没有自身理想和价值追求的文化就无法在今天生存。依赖那种和衷共济、艰苦奋斗的文化和精神,南洲酒业得以从谷底崛起为高峰。
1996年5月,曾经红极一时的南洲酒厂没能逃过市场经济无情的甄汰,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企业负债898万元,因资不抵债而破产重组。当时产品卖不出去,已经停产几年,工厂房屋破烂,设备陈旧,缺乏启动资金,破产企业又贷不到款,并且欠的电费、下岗工人的生活费、退休工人的工资加在一起总共有30多万元。这样一副烂摊子,谁有能力挑起?又有谁愿意来挑呢?南县县委县政府把重振南洲酒业雄风的重任交给了一个年轻人——当时担任酒厂副厂长的郭志欢。
但此时的郭志欢却已在深圳联系了一份年薪6万元的工作,在1996年,这是一份称得上是丰厚的薪水了。县领导苦口婆心做工作,还发动他的父亲——创办酒厂的老厂长劝说儿子。一些老职工也纷纷请求他出山:“志欢,搞酒厂只有你最在行,你不干,厂子还是垮的,重组有什么用啊!” 郭志欢一时犹豫起来。一天中午,他经过下岗职工周云才家,看到周的妻子正在做饭,她用一根绑着布片的筷子在油缸里蘸了一下,然后往烧红了的锅里擦拭几下,就开始炒菜。原来周云才两口子都下岗,已经11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了。前两天女儿要考试,还是在别人家借了一调羹油,炒了份油炒饭,算是开了荤。郭志欢听了,心里一下子像压上了一块沉重的石头,嘴唇翕张着,却说不出话来。他悄悄掏出袋里仅有的50元钱,轻轻放到周家的桌子上,迈出了门槛。此时,他暗暗发誓:哪里也不去了,一定要把南洲大曲做起来!
创业之始,百废待举,筚路蓝缕,郭志欢带着18位留守干职工开荒种菜,解决生活难题。没钱请工匠,大家头顶骄阳,砍树锯椽,检漏盖瓦,翻修厂房;没有工种之分,一起检修设备,搬运货物,整理车间。人晒黑了,手磨破了,没有人叫苦叫累。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看到他们胼手胝足地工作,厂里的退休工人再也没有找郭志欢讨要工资了。整理好厂房设备后,开始恢复生产。他们先对发酵了两年的酒坯进行蒸馏,收回了18吨大曲酒;又对出现偏差的57吨基酒进行复馏,挽回损失近40万元。靠着这“淘”出来的家当,郭志欢开始了他艰难曲折的“复兴之旅”。
1997年,他们生产了一种宏池酒,每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推销员。为了节省经费,硬是一分钱掰着两分钱用,连十几元一幅的宣传横幅都是自己买布自己写,自己搬梯子扯绳子自己挂。
真正上路是1998年,根据市场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公司由原来的宏池酒业有限公司改名为湖南南洲大曲酒业有限公司,决心借助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重振旗鼓,进行第二次创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洲大曲是湖南最有名的优质白酒,曾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国际乌兰巴托金奖等骄人的荣誉,在长沙也要凭票才能买到。郭志欢带头筹措了9万元资金,请来国内知名的酒业专家,一起奋斗了近一个月,研制出了100多种小样,从中挑选出两个最好的样品加以改进,送往长沙检测,结果出乎意料之好:这两个样品的多项指标竟居全省白酒品牌的前列。当年端午,他们克服资金、包装上的种种困难——郭志欢把妻子准备交给单位上的3万元集资建房款也投进来了,强势推出新设计开发的南洲精品和极品,凭着令人耳目一新的包装、优异的品质和口感,一炮走红,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42万元!
1999年,迅速成长的南洲酒业向财政上交了自己的第一个百万元税金。
从1998年到2007年,南洲酒业实现了十倍速的发展,年产值6000多万元,销售值5000多万元,上缴税金1300多万元。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打造企业文化和品牌,南洲大曲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强力地拓展了市场。其中最出彩的是,在2004年3月完成产权改革,由国有企业成功转换为民营企业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当年产值较上年度翻了一番,上缴税收首次超过1000万元。
“十年风雨铸酒魂”,和企业一起成长的企业文化,正是企业得以成长的活力之源,这是一种不可剥离的逻辑。从“采洞庭灵气,酿南洲美酒”到“一杯美酒,品味湖南”,证明南洲酒人践行的和衷共济、与时俱进之团结和创新的企业文化具有蓬勃的生机。团结为体,创新为用,把洞庭美酒递进为湖南美酒,再递进为整个行业和市场的美酒,寓滴水于大海,化有形于无形,这是南洲人智慧的思辨。郭志欢如是说:“企业最终是社会的。”
和谐共振,同步叠加,能够实现最大的效能。南洲酒人自己算过一笔账:从2004年到2006年,平均每个员工上缴税金为40万元,贡献不可谓不大。这种计算方法也体现着南洲酒业独特的文化思维:成绩是所有员工共同创造出来的。企业决策层把员工的家事视为自己工作的一项特殊内容,员工家属的升学求读、生病住院,以及红白喜事,都会列入“备忘录”,一一到位。员工则把自己的责任和荣誉紧紧系在企业这架大战车上,对工作充满热情,精益求精。何德梅是酒厂的老机修工,见证了企业的几度兴衰,他非常认同南洲酒业如今的环境氛围和文化理念,工作特别努力。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何德梅一人要负责全厂的水、电维护,机器检修和设备安装,24小时要随喊随到。有一次洪水过后抢修水泵,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他连续工作几天几夜没休息,直到把积水排干。这个没读过多少书的老工人,谈到自己努力工作的动机时,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员工和企业,是皮和毛的关系,皮没了,毛无处可粘。”一心想着企业的员工还有许多许多。在南洲酒业的文化辞典中,只有和谐的团队才能够产生强大的战斗力,达到临界的同质聚变反应,为基业长青提供核能。这是一种已为事实所证明的“高见”。
文化是软件,产品才是硬件。企业的活力体现在既要“软硬兼施”,还要软硬皆优。近年来,南洲酒业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购进电脑自动检测分析仪器,添置白酒综合设备,引进全自动灌装线,建造现代厂房,绿化美化厂区,改善了生产条件。他们引进的一条纯净水生产线,有27层过滤功能。为了提高南洲大曲的品位和质量,公司聘请了两位国家级的品酒大师负责产品研制和定型把关,生产出了多种型号的可与国内最好的名酒媲美的产品。早在1998年,公司就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论证体系标准建立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销售的每个环节严格规范,从原料进厂到产品进入市场以及售后服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对市场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南洲酒业可谓“严于律己”。高粱是做曲酒的原料之一, 前年雨季,仓库里一吨高粱轻微霉变,按以往的经验,稍加处理还可以用,但为了保证质量,公司以非常低的价格卖给别人做了饲料。虽说损失不小,但大家一致认为就应这么处理。近年来,南洲大曲多次荣获湖南省产品质量奖,被评为湖南名牌,企业多次被省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公司把握市场动态,不断改进配方、改进包装、改进工艺,先后开发出高、中、低不同度数的精品大曲、珍品大曲、星级大曲等数十个系列的产品,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结构。南洲金尊、银色经典、南洲渔歌......这些产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的新产品,在白酒市场上演了一场场真正“经典”的战例,在不断突破周边长沙、岳阳等被其他白酒封、堵的市场的同时,成功开辟了广州、北京、上海等新的“根据地”。
财务上“精细管理”,经营上“精打细算”,工艺上“精益求精”,低成本扩张,高效率经营,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南洲酒人不作吝啬的守财奴,他们说收益来之于社会,还要回报于社会。多年来,南洲酒业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救困帮难,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每年为当地大型的公益活动提供的赞助都在100万元以上。无论是助残助学,抗洪救灾,还是庆祝节日,敬老爱幼,南洲酒业都会慷慨解囊。2007年,南洲酒业管理层推出一系列回报社会的举措,决定将全部利润回报捐出来,回报社会,回报消费者,也回报营销队伍,实践企业与社会和谐的善行和壮举。
来源:食品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