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百威的中国策略变调

2007-05-16 09:30 行业分析
5月份,百威啤酒广东佛山工厂正式动工。它是继武汉、哈尔滨之后百威中国第三个生产基地。在啤酒业竞争激烈甚至产能过剩的华南市场进行产能布局,百威有其深谋远虑。

  “百威在产能过剩的广东建厂,其实剑指利润丰厚的香港市场。”一位在华南啤酒市场浸淫十几年的人士语出惊人。现在内地啤酒市场高营销费用、低利润的不正常竞争让企业感到困惑。令人关注的是百威佛山工厂除了生产百威系列产品外,还将定位于中档酒的哈尔滨啤酒精品酒(2004年收购)引入华南生产,以百威与哈尔滨啤酒组合打市场。

剑指香港市场

  百威佛山工厂的一连串儿数字显示这将不是一个普通的生产基地。最初投资6300万美元,产能26万吨,可进一步扩建至78万吨……百威武汉厂,今年的产能才达到50万吨。

  AB(百威是旗下一个品牌)亚洲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程业仁表示,未来百威的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佛山工厂的关键作用是完成了百威在华南区的布局,产品将供应广东,辐射周边省份。

  但另一种解读是,佛山工厂生产的百威系列产品还主要看重香港市场。上述华南啤酒行业资深人士分析,香港啤酒市场规范,不打价格战,啤酒进终端的价格比内地高出40%,厂家利润丰厚。如现在香港主要的啤酒品牌是Blue Girl,年销量在300万箱左右,年盈利超过1亿港元。“而现在百威在内地年盈利是1000万美元左右,如果百威能在香港做到年盈利5000万港元就很了不得了。”他补充道。还有业内人士透露,百威华南区负责人何润之也主张争夺香港市场。何本人是香港人,目前掌管百威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香港等市场。

  实际上,一般外资啤酒品牌在开始做中国区市场前,先选择香港、台湾做试点,投石问路;然后再选择内地的广州、上海以及北京等大城市做测试。如百威、喜力、嘉士伯等外资品牌在香港均有销售。但据记者了解,当年百威在香港试点并不成功,原因是香港人对啤酒的口味偏重,嘉士伯、喜力等啤酒卖得较好。而近几年香港人的口味变淡,百威的机会来了。

内地市场的压力

  提振香港市场的背后,是百威在内地市场正面临不少压力。“中国目前有300多家啤酒公司,基本是1/3亏钱,1/3持平,1/3赚钱。过去两年原材料在上涨,但不少地方出现恶性竞争。”程业仁表示。

  现在华南中高端啤酒市场竞争很激烈。记者在广州沿江路的一家露天酒吧发现,一共有生力、嘉士伯、力加、青岛、珠江等近10个啤酒品牌在竞争。某一啤酒品牌的促销小姐反映,现在她每个月的底薪是1800元,每月包销2400支啤酒(即100箱),少卖1支啤酒扣1元钱,多卖1支啤酒加1元钱。压力很大,基本上都完不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