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香蕉重创:谁是真凶?

2007-06-14 09:09 行业分析
2007年注定是香蕉的受灾年。一场场的人祸给海南香蕉业致命打击。

  3月中旬,中国香蕉主产地之一的海南省遭遇了第一场人祸。事件缘起于3月13日广州一家媒体发表的名为《广州香蕉染"蕉癌"濒临灭绝》的文章称,广州香蕉大面积感染巴拿马病毒,几年内就会灭绝,这种病毒被称为"香蕉癌症"。3月21日,又一家媒体发布消息称"香蕉等12种水果有毒残余,有致癌物残余,成了毒水果"。这两篇文章先后刊登后,许多网站转载,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蕉癌"谣言四起,很多人误以为吃香蕉会得癌症而拒绝购买。至此,海南香蕉销量急剧下降,价格从2.6元/公斤跌至1元/公斤。

  就在海南市政府为抵制谣言焦头烂额之时,海南香蕉业的恶梦才刚刚开始。 4月底到5月,“海南香蕉有毒”的谣言短信在各大城市迅速蔓延。短信称,“目前海南的香蕉中发现了一种病毒,类似于人类的SARS!新闻在报!请转告每个你珍惜的人”这样的短信以无人可控的速度传遍了大江南北。又一轮毁灭性的打击重创了海南香蕉业。短短几天时间,香蕉价格继续下跌,三分钱一斤的价格刷新了最低价格记录,成千斤的待收香蕉烂在了地里,农民们损失惨重。据有关人士分析,如果每公斤香蕉降价2元,海南蕉农每天损失1700多万元。而先是“吃香蕉致癌”,接着又是“香蕉有SARS病毒重创使海南蕉农损失近亿元。

  在这场人祸之中,我们不应只看到的是农民的血泪,更多的是留下来的反思。

反思一:面对危机,政府主管部门的处置能力尚待提高。

  面对此次危机,海南省有关部门虽然在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澄清谣言,鼓励香蕉的生产和销售,但这些举措一直到香蕉的地头收购价格异常暴跌近半个月后才匆匆出台,暴露出政府主管部门处置危机的能力尚待提高。海南省农业厅市场处负责人表示,自3月15日至4月1日,全省种植香蕉户的损失大约为6000万元,之后虽然价格逐渐回升,但与事件发生前的价格相比,损失仍然很大。如果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出手救市,损失就能降到最低点。

  据悉,这场风波在影响海南的同时,也影响了国内产蕉的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有的地方跌到0.1元/公斤也卖不出去。因此,进一步提高对农产品灾害的防控和应急能力,已成海南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反思二:海南香蕉种植应尽快实现产业化、集约化,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目前海南的香蕉生产虽然有一些种植大户,但还是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蕉农们市场信息不灵,产量有限,销售渠道不畅,在与经销商的谈判中处于被动局面。在这次事件中,售价最低、损失最大的就是那些香蕉种植规模较小、势单力薄的农户。因此,海南在香蕉等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中,应该尽快实现产业化、集约化模式,做大做强,从整体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应推动农业保险,向农业种植生产户推广套期保值,以期货市场手段让农民避免损失。

反思三:媒体应该正确行使话语权,避免成为谣言的始作俑者。

  当时,有些农业专家向媒体提供所谓的信息称,广东3000多公顷的香蕉林患"癌",且每年以20%的速度扩大感染面积,全国的主要香蕉产地也都发现此病,国产香蕉将面临全部死亡的命运,就有部分媒体公开发布香蕉染"蕉癌"濒临灭绝等片面信息,以此造成以讹传讹的被动局面。从事件本身看,有关专家与媒体均缺乏谨慎的态度,没料到后果的严重性,此次事件是对有关专家和媒体如何行使好话语权的最好警示。

反思四:充分电信运营商的把关作用。

  社会有关方面尤其是电信运营商应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海南的香蕉谣言主要通过互联网和短信传播,但现在增加网络流量和短信数量,是增加电信运营商收入的手段之一,电信运营商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管理办法,黄色网站、黄色短信、谣言短信猖獗与此有关。如果电信运营商平时采取技术手段,对一些关键词语进行拦截,严禁某些带有危害性的言论通过短信或互联网传播,香蕉谣言的危害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大。

  一个个角色的欠缺和失误将海南香蕉送上了死亡的境地。天灾无法避免,人祸可以规避,相信这场焦农付出血泪的灾难会在众多人的记忆中留下深刻反思。

来源:食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