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维护中药饮片的国际形象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推进中药饮片等类别药品监督实施GMP工作的通知》,从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质量管理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未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一律不允许生产。 在这一强制性升级中药饮片产业的政策正式实施之时,中国医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推进中药饮片等类别药品监督实施GMP工作的通知》,从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质量管理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未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一律不允许生产。
在这一强制性升级中药饮片产业的政策正式实施之时,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饮片分会组织的“中药饮片出口诚信品牌”的评选工作业已结束,并于上周在其网站上公示了获得“中药饮片出口诚信品牌”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名单及品种。包括中嘉国际有限公司申报的一物兼牌冬虫夏草、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申报的新荷花牌厚朴、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申报的协和成牌牡丹皮等9家企业及其产品入选。
有迹象表明,各地已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正试图以各种有效的方式积极提升品牌效应,并在对外出口上寻求战略转型。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饮片分会秘书长刘张林指出,中医药出口的结构正由“中药材出口为主”向“中药饮片出口为主”转变。
饮片出海市场广阔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首次超过10亿美元,比2000年出口额增加近1倍,年增长率为两位数。
在2007年1~7月的中药产品出口统计中,中药饮片出口欧盟达1967万美元,占中医药出口欧盟总额的21.2%;同期,中药饮片出口美国达1684万美元,占中医药出口美国总额的16.1%。中药饮片已然成为仅次于中药提取物之后的第二大类中医药出口品类,领先于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饮片分会秘书长刘张林指出,中医药出口的结构正由“中药材出口为主”向“中药饮片出口为主”转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趋势,与日本等国在中国开展中药材深加工有关。”刘张林表示,中药饮片既是工业原料,同时也是可以直接出售给消费者的终端产品,既有治疗功效也有保健功能。随着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风靡,中药饮片出口量必将持续增长。
以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因协和成牌牡丹皮获得“出口诚信品牌”的美誉,其饮片出口展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早在2003年,该企业生产的中药饮片外贸供货出口额约为40万美元,到2007年已升至800万美元,短短4年时间内,其出口额增加了20倍。
从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生产质量管理等规范措施,对于鼓励创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国内生产良莠不齐
近年来,饮片行业虽然迎来了恢复性增长,不少企业的销售利润增长率达两位数以上,但行业总体发展水平并不高,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以及中药饮片的国际化进程。其中凸显的问题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益差,生产工艺设备落后,市场集中度低,基础研究不深,创新能力薄弱。同时,中药饮片生产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竞争过于无序。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出口情况分析表明,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在我国医药商品整体出口数量攀升的情况下,中药饮片出口利润曾一度增长缓慢。
而今,中药饮片生产GMP认证开始强制施行,但目前通过了GMP认证的相关生产企业数量不过1/3,这样的状况令人担忧。
据了解,中药饮片GMP认证项目共111项,其中关键项目18项。要通过认证,企业就得按要求进行厂房改造和生产流程控制,引进相关的生产及检测设备。平均算下来,企业完成认证改造大约需要投入1000万~2000万元。大部分规模较小、生产工艺设备落后、管理不规范、效益不佳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将无力进行改造,在2008年初即面临被迫停产的命运,而有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却能在此轮规范中脱颖而出,获得长期的发展机会。“从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生产质量管理等规范措施,对于鼓励创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另一方面,就算企业通过了GMP认证,行业的有序竞争依然面临考验。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董事长江云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由于行业内对于中药饮片的界定范围还比较模糊,我们担心部分企业继续按照农产品的标准生产饮片,这对于已经通过GMP认证的企业来说是不太公平的。因此,在行业内部建立一些推选名牌和诚信品牌的制度是有必要的,企业要以质量和品牌取胜。”
由于国内目前还未建立针对各类中药饮片的完整的标准体系,同时各地的传统炮制方法各有差异,客观上造成了中药饮片质量不稳定的局面。对此,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蔡宝昌建议,在制定行业质量管理规范生产的同时,应使相关企业成为药材与饮片质量的研究主体,加大科研投入。同时,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推荐优质优价的品牌产品,多管齐下,全面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
“中药饮片出口诚信品牌”评选是中药饮片分会推动品牌战略的第一步,旨在促进出口中药饮片的标准化建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加强企业品牌意识,培育和增强中药饮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变被动为主动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国内企业在对外贸易往来中没有主动权,只能按照客户的要求去做,处境比较被动。尤其是近两年来,我国饮片出口最多的日本、韩国等国家不断提出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中药进口标准,这对我国的中药饮片出口造成很大影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在关注中药饮片的利用和管理,并已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联合医保商会,共同为促进中药饮片的战略转型和出口而努力。
刘张林强调说,随着近几年来中药产品出口的逐年增长,饮片要坚定地确立国际化战略,坚持树立品牌形象及良好的企业信誉,培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和中介组织寻求支持,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此次的诚信品牌评选是中药饮片分会推动品牌战略的第一步,旨在促进出口中药饮片的标准化建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加强企业品牌意识,培育和增强中药饮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刘张林总结认为。
据悉,“中药饮片出口诚信品牌”评选活动将每年举行一次,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审定的出口诚信品牌,在两年的有效使用期内,企业可在所核定的出口品种的包装、说明书及广告宣传上冠以“中药饮片出口诚信品牌”的标识。
同时,在此期间若发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中药饮片分会有权责令企业暂停或撤销产品的出口,以维护饮片的国际品牌形象。
在历届广交会上,中药饮片是外商寻找的兴奋点之一。而部分企业在GMP认证正式实施之后可能继续以农产品的标准生产饮片,这对于已通过GMP认证的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行业内部建立并推选名牌和诚信品牌很有必要。
相关解析
饮片厂的后发优势
从医保商会历年的统计数据看,中药材每年都以5%~10%的幅度上涨,但去年情况异常——本应随着淡季的来临而价格趋稳的中药材,出现了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的反常现象。从去年5月下旬开始,中药材市场与上年同期相比异常活跃,有90%以上的药材品种涨价。再加上2007年我国能源价格、运费价格、劳动力成本等不同程度地上扬,以及企业的环保等成本费用攀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中药饮片行业的盈利水平。
据统计,2007年1~11月,我国中药饮片(含中药材)累计出口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出口平均价格逐步上扬,同比增长16.6%,达1.7美元/公斤;而当出口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中国外贸的焦点问题时,中药饮片也未能幸免,各国纷纷提高中药饮片准入门槛,中药饮片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另一方面,我国中药饮片企业多年来习惯于作为原料供应商直接向国外客户供货,不太关注企业品牌建设,长此以往,企业缺乏后发优势,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极易受到冲击。目前,已有一些行业龙头企业逐步开始培育自己的出口品牌。此次公布的获得“中药饮片出口诚信品牌”的企业中,有不少企业不仅通过了国内中药饮片GMP认证,还获得了海外的相关认证。(张莉)
在这一强制性升级中药饮片产业的政策正式实施之时,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饮片分会组织的“中药饮片出口诚信品牌”的评选工作业已结束,并于上周在其网站上公示了获得“中药饮片出口诚信品牌”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名单及品种。包括中嘉国际有限公司申报的一物兼牌冬虫夏草、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申报的新荷花牌厚朴、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申报的协和成牌牡丹皮等9家企业及其产品入选。
有迹象表明,各地已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正试图以各种有效的方式积极提升品牌效应,并在对外出口上寻求战略转型。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饮片分会秘书长刘张林指出,中医药出口的结构正由“中药材出口为主”向“中药饮片出口为主”转变。
饮片出海市场广阔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首次超过10亿美元,比2000年出口额增加近1倍,年增长率为两位数。
在2007年1~7月的中药产品出口统计中,中药饮片出口欧盟达1967万美元,占中医药出口欧盟总额的21.2%;同期,中药饮片出口美国达1684万美元,占中医药出口美国总额的16.1%。中药饮片已然成为仅次于中药提取物之后的第二大类中医药出口品类,领先于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饮片分会秘书长刘张林指出,中医药出口的结构正由“中药材出口为主”向“中药饮片出口为主”转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趋势,与日本等国在中国开展中药材深加工有关。”刘张林表示,中药饮片既是工业原料,同时也是可以直接出售给消费者的终端产品,既有治疗功效也有保健功能。随着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风靡,中药饮片出口量必将持续增长。
以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因协和成牌牡丹皮获得“出口诚信品牌”的美誉,其饮片出口展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早在2003年,该企业生产的中药饮片外贸供货出口额约为40万美元,到2007年已升至800万美元,短短4年时间内,其出口额增加了20倍。
从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生产质量管理等规范措施,对于鼓励创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国内生产良莠不齐
近年来,饮片行业虽然迎来了恢复性增长,不少企业的销售利润增长率达两位数以上,但行业总体发展水平并不高,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以及中药饮片的国际化进程。其中凸显的问题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益差,生产工艺设备落后,市场集中度低,基础研究不深,创新能力薄弱。同时,中药饮片生产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竞争过于无序。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出口情况分析表明,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在我国医药商品整体出口数量攀升的情况下,中药饮片出口利润曾一度增长缓慢。
而今,中药饮片生产GMP认证开始强制施行,但目前通过了GMP认证的相关生产企业数量不过1/3,这样的状况令人担忧。
据了解,中药饮片GMP认证项目共111项,其中关键项目18项。要通过认证,企业就得按要求进行厂房改造和生产流程控制,引进相关的生产及检测设备。平均算下来,企业完成认证改造大约需要投入1000万~2000万元。大部分规模较小、生产工艺设备落后、管理不规范、效益不佳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将无力进行改造,在2008年初即面临被迫停产的命运,而有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却能在此轮规范中脱颖而出,获得长期的发展机会。“从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生产质量管理等规范措施,对于鼓励创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另一方面,就算企业通过了GMP认证,行业的有序竞争依然面临考验。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董事长江云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由于行业内对于中药饮片的界定范围还比较模糊,我们担心部分企业继续按照农产品的标准生产饮片,这对于已经通过GMP认证的企业来说是不太公平的。因此,在行业内部建立一些推选名牌和诚信品牌的制度是有必要的,企业要以质量和品牌取胜。”
由于国内目前还未建立针对各类中药饮片的完整的标准体系,同时各地的传统炮制方法各有差异,客观上造成了中药饮片质量不稳定的局面。对此,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蔡宝昌建议,在制定行业质量管理规范生产的同时,应使相关企业成为药材与饮片质量的研究主体,加大科研投入。同时,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推荐优质优价的品牌产品,多管齐下,全面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
“中药饮片出口诚信品牌”评选是中药饮片分会推动品牌战略的第一步,旨在促进出口中药饮片的标准化建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加强企业品牌意识,培育和增强中药饮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变被动为主动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国内企业在对外贸易往来中没有主动权,只能按照客户的要求去做,处境比较被动。尤其是近两年来,我国饮片出口最多的日本、韩国等国家不断提出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中药进口标准,这对我国的中药饮片出口造成很大影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在关注中药饮片的利用和管理,并已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联合医保商会,共同为促进中药饮片的战略转型和出口而努力。
刘张林强调说,随着近几年来中药产品出口的逐年增长,饮片要坚定地确立国际化战略,坚持树立品牌形象及良好的企业信誉,培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和中介组织寻求支持,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此次的诚信品牌评选是中药饮片分会推动品牌战略的第一步,旨在促进出口中药饮片的标准化建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加强企业品牌意识,培育和增强中药饮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刘张林总结认为。
据悉,“中药饮片出口诚信品牌”评选活动将每年举行一次,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审定的出口诚信品牌,在两年的有效使用期内,企业可在所核定的出口品种的包装、说明书及广告宣传上冠以“中药饮片出口诚信品牌”的标识。
同时,在此期间若发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中药饮片分会有权责令企业暂停或撤销产品的出口,以维护饮片的国际品牌形象。
在历届广交会上,中药饮片是外商寻找的兴奋点之一。而部分企业在GMP认证正式实施之后可能继续以农产品的标准生产饮片,这对于已通过GMP认证的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行业内部建立并推选名牌和诚信品牌很有必要。
相关解析
饮片厂的后发优势
从医保商会历年的统计数据看,中药材每年都以5%~10%的幅度上涨,但去年情况异常——本应随着淡季的来临而价格趋稳的中药材,出现了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的反常现象。从去年5月下旬开始,中药材市场与上年同期相比异常活跃,有90%以上的药材品种涨价。再加上2007年我国能源价格、运费价格、劳动力成本等不同程度地上扬,以及企业的环保等成本费用攀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中药饮片行业的盈利水平。
据统计,2007年1~11月,我国中药饮片(含中药材)累计出口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出口平均价格逐步上扬,同比增长16.6%,达1.7美元/公斤;而当出口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中国外贸的焦点问题时,中药饮片也未能幸免,各国纷纷提高中药饮片准入门槛,中药饮片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另一方面,我国中药饮片企业多年来习惯于作为原料供应商直接向国外客户供货,不太关注企业品牌建设,长此以往,企业缺乏后发优势,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极易受到冲击。目前,已有一些行业龙头企业逐步开始培育自己的出口品牌。此次公布的获得“中药饮片出口诚信品牌”的企业中,有不少企业不仅通过了国内中药饮片GMP认证,还获得了海外的相关认证。(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