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及未来盈利展望
我们采用美国两大啤酒企业Anheuser-Busch和Molson Coors的整体盈利状况来描述美国市场盈利情况,以此作为参照来看国内的几大啤酒企业,比对发现,我国其啤酒企业的毛利率并不低,但是销售费用率过高导致了净利率相对偏低,一般看来国内啤酒企业的销售费用率都是销售净利率的2-3倍左右。当然,从另一格方面看,也是说明国内企业的盈利能力改善的空间大,而且对销售费用率的变动非常敏感,以5%左右的销售净利率看,销售费用率下降1个百分点,净利率的绝对值将可以增长20%。而在企业销售规模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在竞争相对平稳的背景下,期间费用绝对值上升、费用率下降是完全可以想象和实现的。一旦行业竞争状况略有缓和,则可能出现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如果能在10年后达到美国的前5家企业集中度84%,销售净利率增加80%(由6%-10.8%),销售收入以保守的8%的年增长速度增加,则复合的企业利润年增长率将达到21%。不过,这不会是个线性的增长过程,实际的轨迹可能是前期相对缓慢增长,后期行业竞争缓和后利润可能出现暴发式的增长。
此外,对于啤酒这一大宗的消费品,我们坚持认为尽管行业目前盈利比较艰难,最近几年的盈利增长很难如高档白酒一样放量提价,但是龙头企业规模继续扩张(无论是新建还是收购兼并)空间很大,并且市场集中度提升后的盈利弹性也非常大。短期,我们也看到了成本的压力,不过在区域市场上的强势地位有助于几个大企业提价和维持相对稳定的利润来源。维持对啤酒行业08、09年销量和收入快速增长的看法,盈利能力增长的快慢还处决于提价和成本上升的博弈,08年行业的销售毛利率可能略有下降。
- 上一篇
啤酒行业竞争格局:三足鼎立、区域分割、集中度上升
我们更加关注国内市场集中度、竞争格局的变迁、盈利能力的变化。基本观点是: 市场集中度将继续逐渐上升,规模效应有望逐渐显现。 华润、青岛、燕京目前还是前三强的格局,虽然集中度不高导致价格同盟短期内难以完全达成,但是地区的垄断逐渐形成。 行业盈利能力在经历
- 上一篇
2008 内资糖果企业路在何方
前言 糖果行业是中国传统的食品行业之一,自2002年以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以上高增长率,2007年糖果行业营业规模高达260亿人民币。但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因宏观市场环境和微观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使整个糖果业提前进入了品牌的调整期。相对于其他比较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