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新冷战拉开序幕
王丁棉正在酝酿:检测常温奶的营养物在保质期内的损失情况。他说,一旦检测数据出炉,将“对常温奶是一个致命打击”。
国内液态奶领域有两大阵营,以伊利、蒙牛为主导的常温奶和以光明、三元为主导的巴氏奶。两大阵营的明争暗斗由来已久。
王丁棉是中国奶业协会理事、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巴氏奶阵营的拥趸,在乳制品行业内人称“王大炮”。从2003年初披露“部分乳企长期使用奶粉勾兑还原奶冒充鲜奶出售”至今,一直在各种场合坚挺巴氏奶。
这个检测计划,三年前曾经胎死腹中。王丁棉说,现在再度启动,和三年前一样,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缺钱。他说,为了保证数据的公正性,检测不会接受来自巴氏奶阵营企业的经济支持。
未尽的计划
王丁棉称,一旦找到检测经费就立即启动。目前,他已经与中山医科大学、广州出口商检局两个单位进行了沟通,想委托他们做常温奶营养物损失的检测。
“理论上说,常温奶在符合要求的存放环境下,在保质期内是不会变质的,都可以饮用。但是,这个观点忽视了一个问题,牛奶中的营养物是否有流失。”目前,常温奶的储存时间从三个月到八九个月不等。王丁棉介绍,国外有研究表明,常温奶在存放8-9个月时营养物流失率达到30%-40%,在存放至4个月后,其内溶物的蛋白质等成分就开始发生变性,牛奶的营养也就随着存放时间的越长久而越为弱化。
“目前我国对牛奶产品在保质期内即消费的中后期这段时间内,对营养物的保持能力或流失程度缺乏检测与评价。”王丁棉说。
常温奶营养物流失检测,不是王丁棉现在的突发奇想。“我们已经呼吁了两三年。”2005年,王丁棉找了广州的一家检测单位商量检测的事。王丁棉当时做这个检测有两层考虑:一是想拿检测的准确数据做依据,提议将巴氏奶作为学生奶的品类之一,因为当时学生奶的政策要求指定生产企业都提供常温奶;二是“禁鲜令”如火如荼进行中,“对错误观点的最好批驳,是用事实说话,(常温奶营养物流失的)检测数据是反禁鲜的最有力证据”。
不过,当时筹划的检测行动无果而终。至于原因,王丁棉说,当时如果做出来,乳业大公司就受不了了,“2004年下半年开始的 不过,当时筹划的检测行动无果而终。至于原因,王丁棉说,当时如果做出来,乳业大公司就受不了了,“2004年下半年开始的 ‘禁鲜令’事件,直接激化了巴氏奶阵营与常温奶阵营关于反禁鲜与禁鲜的矛盾,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再坚持常温奶的营养物流失检测,对常温奶阵营无疑是火上浇油”。
王丁棉所说的 “禁鲜令”是指2004年8月1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下属的“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出台《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其中规定“巴氏杀菌奶”只要是生鲜乳经过任何一种加工处理(包括热加工、杀菌、灭菌)就失去“生鲜”的意义,不准巴氏杀菌乳“称鲜”和“标鲜”。此后,上海、四川、广东、广州等各地的奶协随即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声讨,明确表态反对禁鲜,要求纠正。2004年12月,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江苏、新疆、杭州、西安八省区市地方奶协集会北京,要求纠正“禁鲜”的错误,反对《实施指南》。
“禁鲜令”事件的起始之时,正是巴氏奶与常温奶之间市场争斗的分水岭。2004年,巴氏奶占国内液态奶市场的份额首度跌到30%以下,而常温奶占国内液态奶市场的份额则突破70%。自此后,巴氏奶阵营陷入与常温奶阵营长达三年多反禁鲜与禁鲜的论战,一直到2007年11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农业部联合下发 《关于加强液态奶标识标注管理的通知》,连年的“禁鲜”论争画上了一个句号。也是自此后,巴氏奶在国内液态奶市场的份额越发远离重回30%的机会。
时隔三年后,为何重启检测计划?王丁棉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把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做完,而且,“这是有意义的事情”。
不过,数万元的经费竟难倒王丁棉。他说,自己正在想办法募集,包括已经通过广州当地的朋友放出风去,希望能找到给这个项目提供资金的支持者。
“常温奶营养物流失的检测,不仅仅是检测一种营养物质的流失。比如,我们设计检测的主要营养成分有10种,1种成分需要按照存放时间的递进做3-4轮的检测,每次检测的费用需要1000多块,这样粗粗计算,整个检测费用少说也需要数万元。”王丁棉说,当年为了让协会、相关乳制品企业避嫌,王丁棉找了广州当地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商来资助检测,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家房地产开发商中途退出。
和三年前一样,王丁棉说,这个检测不会向巴氏奶生产商拉赞助,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也不给竞争对手发难的话柄。
乳业专家陈瑜认为,常温奶营养物流失的检测,国内技术是否支持是一个问题,“超高温灭菌、无菌包装等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远比中国深入得多,国内现有的检测水平做常规的检测没有问题,但是要观察出(营养物流失)这样细微的差别,恐怕很难”。他说,如果检测数据不准备,反倒弄巧成拙,授人以柄。
王丁棉说,国内的检测技术能达到,而且,对国外已有的检测数据“充满信心”。
联盟策略
王丁棉希望,这一次不要错过稍纵即逝的时机,“国内巴氏奶已经到了唱国际歌的时候了!巴氏奶的发展已经跌近谷底,常温奶的发展高峰期已过,液态奶的发展已经趋向多元化,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再不挽救(巴氏奶),时间就来不及了”。
今年6月初,在福建省首届巴氏鲜奶高峰论坛上,王丁棉面对台下三四百的参会人员呼吁:“中国巴氏杀菌奶市场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候,我们不能让有被称之为奶中之王的巴氏奶在中国这样惨淡地衰亡下去,中国巴氏奶需要拯救,需要复苏,需要重振辉煌。”
另一方面,王丁棉已经在不同场合布道:“常温奶发展高峰期已过”。2007年3月,王丁棉在亚太地区奶业论坛上表态,超高温灭菌奶(UHT)虽有保质期长、不需冷链配置、便于贮存、运输和方便饮用等诸多特点,但它在中国的最高峰、最快速的发展已渐渐在弱化和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