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从传统奶牛养殖向农业产业化养殖转变———聚焦“强农奶牛合作社”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8-08-21 09:44 行业分析
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是现在全疆各地的热门话题。记者在伊宁县采访时,了解到伊宁县萨地克于孜乡强农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正成为实现农民期望的集大成者。目前,强农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已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重点推广。那么,强农奶牛合作社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是现在全疆各地的热门话题。记者在伊宁县采访时,了解到伊宁县萨地克于孜乡“强农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正成为实现农民期望的“集大成者”。目前,强农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已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重点推广。那么,强农奶牛合作社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它又是如何同时解决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这两大难题的?

  奶牛合作社与乳业公司签订收购协议,以保护价收购养殖户的牛奶,确保了奶农的利益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强农奶牛合作社为村民提供饲料的配给、技术咨询、资金协调、病疫防治等服务,并负责统一收奶、统一检测、统一交售;同时,强农奶牛合作社还和奶农签订了保障合同,确保即使出现市场奶价暴跌的状况,也会以保护价收购牛奶。因此,不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这个奶牛合作社得到了切实体现,而且依靠其完备的共赢模式,奶牛合作社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方面的成效也非常明显。

  萨地克于孜乡下萨地克于孜村奶牛养殖户苏中林告诉记者,与如今一年靠养牛“挣个十几万元”的景况相比,在今年年初国内原料奶价格暴跌的那段日子,他和村里的奶农“几乎要陷入绝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苏中林加入了奶牛合作社,没想到获得了“绝境逢生”。由于奶牛合作社与伊犁中洲乳业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苏中林的牛奶被乳业公司以高于市场价的保护价收购,确保了苏中林的养殖效益,化解了他的市场风险。

  萨地克于孜乡人多地少,近几年,乡政府引导农民依托养殖奶牛增收。2008年初,奶粉市场价格走低,奶制品企业压低二道贩子的收购价格,二道贩子又随意压价,不按时支付奶款,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村民兰木孜说,他家有8000多元奶款被二道贩子克扣,每次催款,二道贩子都以种种借口搪塞,或者以高价饲料抵奶款。在这种背景下,今年4月初,乡政府以及县供销合作社引导农民成立了“强农奶牛合作社”,与伊犁中洲乳业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协议中规定,最低收购价为1.8元,而当时二道贩子的收购价只有1.3元。

  现在苏中林心里很踏实,不用再为市场上的“天灾”发愁了。他说,自己现在吃了“定心丸”,这得益于加入了乡里的奶牛养殖合作社。

  合作社负责质量检测,保证了鲜奶质量,从而确保了乳品企业的产品安全

  强农合作社理事长马强说,近年来,奶牛养殖已经成为萨地克于孜乡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该乡现有奶牛养殖户360户,共有优质奶牛720头,日出售鲜奶可达12余吨。建有集防疫、改良、门诊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站一座,现在申请入社的社员达到545户。

  为什么中洲公司愿意以高出二道贩子的价格收购合作社的鲜奶呢?因为合作社配置了鲜奶检测仪器,如果发现鲜奶掺水则拒收,从而保证了鲜奶质量,也保障了中洲企业的产品安全。

  现在,强农奶牛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入社奶农的鲜奶,负责质量把关,统一结算,既保证了农民利益不被侵害,又为企业的产品安全把好了第一道关。此外,合作社与新疆天康饲料公司达成协议,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给入社农户提供平价饲料,仅此一项,农户每头牛每年可节约成本1200元。

  目前,萨地克于孜乡上萨地克于孜村还采用“支部+农户+合作社”的奶牛养殖滚动发展的办法,联合中洲奶业集团建立强农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购买了5头荷斯坦奶牛,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村民玉依布拉告诉记者,自从他加入强农合作社后,每个月一头牛便可收入500多元,且能及时拿到牛奶款。

  合作社的成立还为不少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今年4月1日,上萨地克于孜村村民亚库尔·买买提加入合作社,每天在自己的片区内负责收购牛奶运到收购站,按照收购一公斤一角钱的利润,他一天便可赚80元,一年四季生活都有保障。

  强农奶牛养殖合作社的运营也是如此,社员不仅可以将牛奶变换成现金,还可以用牛奶换取饲料,养殖的奶牛还可享受临床疾病诊疗、冻精冷配、疫情检测防疫、饲料供给、技术培训等免费服务。仅防疫一项一头牛一年便可节约成本近1000元。

  萨地克于孜乡乡长马培勋告诉记者,强农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标志着该乡养殖模式已由传统奶牛养殖向农业产业化养殖转变。强农合作社今后将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力争2010年实现户均优质奶牛三头以上。以组建合作社为契机,引进科技信息,转变养殖观念,努力把合作经济组织打造成产业支柱。通过奶牛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使养殖收入占到农牧民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