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涨”声一片,调味品企业如何应对?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8-09-28 11:21 行业分析
涨,涨,涨,什么都涨。统计显示,在近一年里,我国企业、老百姓几乎是在一片涨声中艰难度过的。 年初开始至今,无论是处于上游的原材料、能源、动力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还是处于下游的居民消费价格如食品、粮食,近半年均处于连续上涨态势,通胀压力持续加大。
 涨,涨,涨,什么都涨。统计显示,在近一年里,我国企业、老百姓几乎是在一片“涨”声中艰难度过的。

  年初开始至今,无论是处于上游的原材料、能源、动力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还是处于下游的居民消费价格如食品、粮食,近半年均处于连续上涨态势,通胀压力持续加大。2007年12月份至今年5月,国内生产资料价格PPI、食品消费价格CPI同比平均涨幅分别为:6.8%、7.5%。

  下面试举生产调味品的部分原辅材料近一两年涨价的情况。近一两年,辣椒、花椒、色拉油等价格一路飚升,生产麻辣调味品的主料辣椒从最初的4元/斤涨到了时下15元/斤左右,涨了3倍多;色拉油从2.5元/斤涨到了4.5元/斤,涨了近50%;棕榈油,从去年均价4200元/吨,猛增到现在的8000元/吨;大豆是酱油、酱料、腐乳产品的主要原料,而进口大豆的价格已经连续一年出现上涨,今年4月份进口价格突破600美元/吨的关口,创出613美元/吨的新高,同比涨幅达到82%;进口大麦价格也飙升,成交价已经从300美元/吨涨至400美元/吨,等等,不一而足。

  为此,央行极为罕见地举出重拳,近一年连续5次加息、10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发行2万亿国债、大幅减免利息税,以有力防止流动资金过剩,抑制物价全面上涨和通货过度膨胀。

  可以说,时下对于大多数调味品企业来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与难题让它们倍受煎熬,困境逼临。生产成本的日益上涨,资源的紧张匮缺,造成调味品企业利润的不断降低,挤压着企业的生存空间。对于资本并不充裕的调味品企业来说,这种挤压将会导致致命的窒息:中小调味品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强,市场规模不大,经营利润低,资金链脆弱,而国内CPI连续一年狂飙,已经跨越了严重通货膨胀的警戒线——在这个时候,调味品企业如不能积极应对度过难关,则必然引起企业利润持续下滑,造成亏损乃至倒闭。

  欧美等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几百年中,曾数次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而在通货膨胀后,消费品行业大多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大量的中小企业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而亏损、倒闭或被兼并,而那些大品牌与大企业,也在通货膨胀中遭遇了重大冲击。

  如今我国调味品企业近年来所面临着各种的通涨压力与经营困难,从深层分析,实际上是资源不足、体制不顺、观念落伍和管理薄弱的并发症。因此面对未来可能不断持续的物价上涨、资源短缺的挑战与危机,现在是反思的时候了:调味品企业应如何面对物价、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全面问题,如何面对未来?调味品企业如何依靠有限的自身资源,化解通货膨胀、资源匮乏等多重压力,以最小的资源、环境和资金的代价屹立于市场而不败,并傲然壮大?

  这些都深深拷问国内每个调味品企业应急应难机制----我们应难机制在哪里?如何强化优化调味品企业的应对危机机制?调味品企业未来战略如何正确抉择?

  节支降耗 提高竞争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货膨涨的压力,调味品企业必须强化管理,节支降耗,紧紧牵住成本“牛鼻子”挖潜增效,最大限度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资源紧张之下的负面效应。1、减员增效,降低企业人力成本;2、增强生产能力,提高设备的运转及完好率;3、降低原材料、煤、油、电等原燃料的吨耗量,提高产出比;4、增加原燃料、备品备件使用的反馈程序,提高易损、易磨件的使用寿命;5、提高废物的回收、利用率。

  海天调味品企业成立财务管理结算中心,使分厂、车间都建立成本综合分析制度,整个生产成本、管理费用一降再降;同时企业员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粒米、一块煤……仅原辅材料一项一年就节支近千万元。

  黄酒中的加饭酒,也是上佳的调味品,而古越龙山生产加饭酒非常著名。近年,古越龙山一直在节支降耗,推广循环生产。古越龙山采用米浆水综合利用技术后,黄酒生产的其他废水不经处理就可以达到进入城市排污管网的标准,这样就省下了专门的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费用1000万元,每年可节约废水处理运行费用80万元,年节约自来水3万吨,节支10万元;而在黄酒配料中,利用米浆水的酸度节约调酸用的乳酸2万瓶,节费36万元,同时米浆水综合利用后,每年合计可为公司产生经济效益200万元左右。

  同时严峻的物价、资源形势也要求今后调味品企业在研究制订的企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重大项目时,必须把资源节约、降低消耗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硬杠杠”,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资源承受能力和涵养、接续能力。

  完善提价策略 避免竞品乘虚而入

  面对涨声一片,调味品企业首选一个主要策略就是产品“跟涨”。但如何涨、涨得有效,以避免竞品乘虚而入,却得讲艺术讲策略。目前产品提价可用三种涨法:

  1、硬涨。即不改变产品的品质、成分、含量、包装等属性下跟随着市场形势直接提价。这种方式之所以称“硬涨”,是因对消费者来说,这种提价似乎缺乏“合情理由、充分依据”,是企业要转嫁成本,易使消费者产生反感和抵制情绪,以致使消费者“移情别恋”到其它品牌,从而让竞品有可能乘虚而入抢占市场空间。

  2、软涨,即通过改变产品部分或全部的功能、包装、品质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情况下变相提价。这种“软涨”,表现在消费者不尽了解产品的包装、成本构成而使提价后的产品价格变得不透明,虽然产品有一些属性发生了改变,但仍会使顾客有“理由”默认、忽略和接受提高后的价格,认为“物有所值”,对产品的认同、需求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从而最大程度防止竞品乘虚而入。如某调味品业利用加大包装容量或买一赠一或连环抽奖等手段来提价,使产品“软着陆”。

  3、暗涨。这种“暗涨”是以改变工艺配方或实施减量不减价等方式来隐性提价,即事先未告知顾客的情况下悄然地改变产品材料的构成,或适当减少产品包装容量,以有效保持产品整体形象,减少市场的阻力,避免竞品的冲击。

  比如在一定程度上不影响产品品质的前提下,用略为便宜的原料代替原来的中高档原料,比如八宝粥的原料小红豆涨价了,但大红豆比小红豆便宜不少,企业可适当地添加大红豆的使用量或直接用大红豆,以减少成本费用,而消费者一般难于发觉;同样,酱油、酱料的制造原料也可由进口大豆改为国产大豆,或两种混用,以降低成本;再如某胡椒粉80克规格的零售价为1元,现在换为70克的规格,零售价为0.9元。由于消费者一般不会再计算一下与以前的相比,消费者没有70克的作参照物,因此心理上对这样的涨价并不敏感,也可或者换成精美的包装,使原来1元的产品价格调为1.18元,而新包装增加的成本小于0.18元,从而借换包装之名达到了涨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