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我国黄羽肉鸡育种发展特点与对策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8-12-03 13:53 行业分析
黄羽肉鸡是我国特色畜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80年代以来,黄羽肉鸡发展从最初的土种鸡群养,经历了专业户饲养、小型企业到公司加农户的一体化养殖历程。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产业化中发展最快的产业,育种工作也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而逐步走向规范。产业化发展对黄羽
黄羽肉鸡是我国特色畜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80年代以来,黄羽肉鸡发展从最初的土种鸡群养,经历了专业户饲养、小型企业到公司加农户的一体化养殖历程。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产业化中发展最快的产业,育种工作也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而逐步走向规范。产业化发展对黄羽肉鸡育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育种- 生产-加工产业化分工格局正在形成。

  一、黄羽肉鸡育种发展历程

  黄羽肉鸡的育种是从优质鸡概念的理解开始,它是针对市场对优质鸡的要求而开展的素材选择和性状选育。

  育种素材 最早的优质鸡育种在广东进行。八十年代初期,优质鸡就是生长较好的土种鸡,广东的地方鸡品种成为最初的育种素材,包括石歧鸡、阳山鸡、怀乡鸡等。随着优质鸡概念的扩大,生产的品种结构改变,黄羽肉鸡成为优质鸡的代名词。国外进口品种如狄高黄、安纳克、红宝等也作为育种素材利用。此后的优质鸡向内地发展,育种素材进一步增多,适应地方消费习惯的品种加入到新的育种素材中,它不仅包括了有色羽鸡,同时还有白羽、黑羽、丝羽鸡等。

  育种方向 80-90年代,黄羽肉鸡的育种主要围绕着羽色、体型和性发育等进行,采用的育种方法大多以外观选择为主。选种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市场要求进行。

  加工方式影响黄羽肉鸡市场销售,选育方向随之变化。以广东、广西和香港市场为例,肉用鸡(不包括淘汰老鸡)多以白切、清蒸和白水等食用,讲究的是保持鸡的原汁原味。性发育较充分的肉鸡味浓,汤鲜,结合历史形成的活鸡消费习惯,育成的黄羽肉鸡(包括优质型、中速型和快大型)都具有了早熟、淡黄羽和脚细短等特征。

  内地的其它省份消费习惯也各不相同,以鸡汤、红烧、火锅、小炒等为主要食用方法,育成的黄羽肉鸡普遍表现出体长、脚高、毛黄(麻) 等特征。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大部分消费者认为黑脚与土种鸡有关。黑色胫(铁脚、青脚)、麻鸡是对活鸡的普遍要求,育种企业随之育成了小型、中型和大型的青脚麻鸡。

  不同地区对同一类型的黄羽肉鸡的要求也不相同,如华东地区对快大黄鸡的毛色要求要比广东地区的深得多,而华南市场则要求腿短而细。

  饲料价格上涨引起了市场的普遍关注,企业育种中引进矮小节粮型的品种参与到黄羽肉鸡的育种。最近的三年中,大部分育种公司都在矮小型黄鸡育种上给予了大量的投入,育成的矮小鸡陆续在快大型和中速型黄羽肉鸡中应用。

  育种技术 我国黄羽肉鸡育种时间短,初始阶段选种采用的多是原始选种方法,通过二十多年的不断进步,现代育种技术已经大规模在育种中应用。

  八十年代的黄羽肉鸡育种主要围绕着土种鸡羽色选育,逐渐扩大到体型外貌要求、生长速度提高。九十年代初期,将快大黄羽肉鸡引进杂交选育,最有代表性的成果是石歧杂品系;同时开展了胫长、第二性征和产肉性能的选育,特别是将影响生产效益的均匀度性能纳入选种中,对育种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利用基因导入技术进行不同品系特殊性状的选育是从20世纪初开始,包括现已育成的矮脚鸡、青脚鸡、快大黄鸡、胡须鸡和高产蛋率黄羽鸡等,也有企业进行分子标记育种的探索研究。

  以快大黄鸡为例,为提高生长速度,育种者用快大黄鸡引进品种如安纳克等与地方品种杂交,并按照市场要求,在杂交群体中对羽色、羽速、生长速度、性发育等性状进行选择,培育适合生产需要的新品系。采用个体选种的方法,符合要求的选留,通过这种选种方式,群体的表型整齐度得到提高。

  由于表型选种只能针对部分高遗传力的性状,而遗传力较低的性状选育效果较差,性能提高受到限制。先进的育种技术实施需要育种专家参与到育种工作,产学研结合在黄鸡育种中开始实施。最典型的例子是广东温氏集团与华南农大的结合。通过现代育种技术的实施,选择性状范围扩大,选育进展提高。并在繁殖性能、矮脚品系、绿壳蛋、快慢羽自别系等选育上获得了全面突破。

  成果共享 黄羽肉鸡育种最突出的表现。一个新的品系育成,至少要经历五个世代以上才能在生产上全面应用,除育种费用的投入外,新品系育种成功的比率是非常低的,同时在新的品系育成过程中,其它公司的育种水平也在不断进步,育成的新品系存在着落后于同行的风险。以上原因促进了育种成果共享,一个企业育成的优秀品系,在相当短的时间就能够在大多企业中应用。国内的快大黄鸡父本、矮小鸡、优质型黄鸡(两广地区)母本和青脚麻父本等是在生产上广泛共享的代表。成果共享促进了品种性能提高,缩短了专门化品系的育成周期,降低了育种成本。

  二、黄羽肉鸡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十多年产业发展,促进了黄羽肉鸡育种技术快速进步,新品系不断出现,品种生产性能大幅提高。但是,育种的整体水平还是较差,先进的育种技术还有待实施,育种方向有待提前于市场,特别是育成的品种引导市场的能力还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育成的新品种(配套系)多,但应用范围小

  到2008年3月,我国利用各种素材育成的国家级审定黄羽肉鸡新品种(配套系)数量达到17个,各省通过审定的新品种(配套系)约50多个。这些品种 (配套系)饲养量大,生产性能优良,市场适应性好,具有较高的饲养效益。但总的饲养量仅占我国黄鸡生产总数的35%左右。也就是说,在黄鸡生产中,65% 左右的饲养品种(配套系)还是处于不合法经营中(包括公司自给数量)。

  2、表型选育为主,数量性状选育未能广泛开展

  育种场调查发现,企业选种内容以羽毛颜色、生长速度、性成熟和体型等表型选种为主。性状选择对选种时间要求严格,但大部分不能在最佳时间进行选种。数量性状的选种除几个大型企业外,大部分企业存在选种方法不当或没有开展。

  3、育种的企业多,投入大,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我国黄羽肉鸡缺乏一个公认的品牌,由于各地的美食文化对黄鸡的要求各不相同,形成了几乎所有的黄鸡企业都要开展育种的格局。据初步统计,我国从事黄羽肉鸡的育种企业超过了100家以上,这还不包括没有注册的个体养殖场。在市场应用中,快大、中速、优质和药用(保健)的配套系达到了400个以上,平均每个企业选育的配套系达到4个以上。各个公司为长期发展,进行了育种素材收集,包括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品系,保存素材10个以上的企业达到了15家,保存育种素材总数超过了400个,这些工作无疑增加了育种的投入。

  4、育种企业的技术力量普遍不足

  从企业育种看,育种技术得不到提高的原因是技术力量的缺乏,没有育种核心专家的现象普遍存在,先进的育种技术不能应用,科学选种技术得不到普及,普遍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

  5、育种基础条件普遍较差

  遗传性能的充分表达是关系到选种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大多育种企业测定鸡舍环境控制和疾病防控条件较差,影响了选种的准确性。

  三、黄羽肉鸡育种的竞争特点

  黄羽肉鸡与白羽肉鸡育种的最大区别是前者高度重视外观和品质,而后者只是对商品产量进行选种,因而黄羽肉鸡育种需要技术创新。正确分配性能指标的选择压,顺序开展各个性状的选育是黄羽肉鸡育种的关键。经过了近二十年的育种工作,黄羽肉鸡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外貌和品质相关的指标得到了稳定遗传。当这些易选性状初步稳定后,繁殖性能等数量性状的选择将是选种的主要性状。

  1、育种基础条件的竞争

  影响繁殖性能等数量性状选种效果的两大主要因素是育种条件和育种技术。性能的测定需要一个产蛋周期,在这个较长的周期中,测定鸡的性能充分表达是选育的前提条件。育种场不仅要有个体测定条件,同时需要相对恒定的测定鸡舍环境,现今大多数育种企业很难做到。另一点是必要的选育技术,包括了育种的理论知识和育种的经验,这对企业育种人才提出了要求。

  育种企业在基础条件上的投入是今后育种竞争的关键之一。长期从事育种的企业必须从测定舍条件、育种设备和技术人才上加强,切实提高育种水平,使育种的科技进步真正成为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育种企业数量减少和更加专业,纯生产型企业正在产生

  黄羽肉鸡发展的三十年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进行适合于本地推广的品种的选育和配套。但是,近年来市场的发展和育种技术的进步,一些企业认识到从事育种工作的成本较高,技术水平造成育成品种性能低下,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一些企业开始引进和饲养其它公司的品种,逐步放弃育种,专业从事商品生产的公司开始出现。这种状况促进了一些育种公司的效益提高和规模扩大,专业育种公司的优势开始显现。同时,对育种公司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供应的品种质量和技术服务成为争取客户的主要内容之一。一些基础条件差、技术力量不足及资金规模小的育种企业将会逐步退出育种市场。

  3、生产企业与育种企业重组合作

  以公司为龙头的家禽商品生产在国内已经基本形成,几乎所有发达地区都有公司加农户的一体化生产公司布点。其中,一些公司放弃了育种,致力于发展生产。商品生产中最重要的是品种质量稳定,希望能有一个质量稳定的育种企业长期合作。一些公司选择了信誉较好的小公司专业育种,在保证基本性能条件下,要求生产成本和生活力 (包括种鸡的健康和抗病性能)都有较好表现的配套系。企业联手合作将是最近几年黄羽肉鸡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也是专业育种公司发展的机遇。

  4、品种选育从单一性状向综合性状发展

  黄羽肉鸡的发展过程中,对品种的要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外貌适合于传统消费习惯,体重与市场要求的结合,性发育标记及体型等都列入了选育指标。同时,对配套系的生活力、适应性能及屠体质量等综合性能。近年来,选种又扩展到了饲料报酬、皮肤毛孔及风味物质等性状。

  四、黄羽肉鸡育种企业的应对策略

  产业的发展加大了育种公司的竞争,同样可促进产业的进步。就育种工作而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对育种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1、素材基础性能是育种成败的关键

  当今育成的家禽商用品系全部都是在前人经过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选育的基础上形成。用原始素材进行育种,去重复前人走过的路是不明智的选择。在世界范围内资源高度共享的今天,选择具有较高水平的品系进行商业育种是正确的选择。在素材的引进中,公司都是不惜代价,将国内最好的品系引进,在最短的时间内育成最好的品系。

  引进的素材必须经过测定后再进行选育方案的制定。测定的性能指标包括后代各个性状的表型均匀度,通过表型均匀度判断引进品系的纯度。对引进的纯系品系直接进入选育程序,提高目标性状;如发现引进的是杂交品系,可根据测定结果(目标性状的成绩和均匀度)决定淘汰或进行整理后重新选育。

  2、培育适合国内大市场的通用品系

  不同地区的优质鸡配套性能要求各不相同。但细细研究发现,尽管各地对外观性状要求不一,但是总体要求是相似的。经过精心策划培育适合全国各地市场的通用品系,可能是育种企业竞争获胜的重要途经。目前的通用品系包括了快大型黄鸡(黄羽、麻羽青脚)的父本和母本;也包括了中速型父本和优质型母本专用系。通过通用型品系的培育,进行适合各地市场的专用配套系生产,供应各地不同市场,从而加强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成本控制型品系的培育

  全球粮价上涨带来了养鸡成本高的现状,养鸡生产成本成了业者关注的热点。低生产成本品系的培育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矮脚、高繁殖率和低脂。矮脚和高繁殖率主要针对的是种鸡,降低每只苗鸡的生产成本,形成父母代种鸡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低脂是商品鸡生产配套系的性状,降低商品鸡的脂肪含量不仅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生产瘦肉型鸡市场更欢迎。

  矮脚鸡选育工作持续已经有十多年,最近的几年在生产上使用面快速扩大。以广东鹤山墟岗黄为代表的快大型鸡(矮脚鸡母本)配套系大面积应用以来,节粮型配套倍受人们关注。矮脚鸡选育中解决了商品群经常出现的僵鸡,造成群体整齐度差的难题,让育种者再度坚定信心将矮小鸡在黄羽肉鸡配套中应用,可降低20- 30%苗鸡生产成本;矮小鸡的抗马立克病特性也是矮脚配套受生产欢迎的另一原因。

  繁殖性能的选育首先要选择性能好的素材。繁殖性状的选育与其它性状的选育难度在于其遗传力低,选择压和遗传进展相关度低;为使遗传性能充分表达,在长达50周以上的饲养过程中,必须保证饲养条件的稳定和鸡群的健康状况良好;繁殖性能包括了产蛋数、种蛋合格率、蛋重、蛋品质量和受精率性能等多因子影响,选择的权重分配需要较多的育种经验;育种技术水平也制约着繁殖性能的选育进展。

  商品鸡的低脂系选育是育种界近来开始关注的新性状。大家知道,脂肪沉积需要更多的饲料来满足生产需要,低脂商品鸡饲料报酬高,同时还发现具有优于其它品系的明显的抗病力。而黄鸡体脂的测定方法,选种的最佳日龄等都没有完整的成熟技术,由此限制了选育工作实施的规模,国内仅有个别公司进行了低脂品系的试选育工作。在遗传性能较好的品系中根据品系特点,当产蛋率达到10%左右进行皮下脂肪测定,根据家系成绩选留低脂家系是十分有效的。

  4、培育应对新市场的新品系

  最近几年新的禽病发生给养禽带来前所未有的打击,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国家将会选择适当的时期,逐步限制活鸡上市,实行鸡肉分割产品超市销售,也是家禽产品销售的长期发展趋势。这对黄鸡育种者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生产的商品鸡在冰鲜鸡市场上有竞争力吗?北方养殖企业利用蛋鸡商品代与快大肉鸡品系杂交生产冰鲜鸡,我们的优势在那里?不管他们的做法是否科学,年数亿只的生产量,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可能会引起黄羽肉鸡生产格局的巨变,能否向南方转移,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切实面临这个问题。

  新市场的新品系主要针对的是快大型黄羽肉鸡,可作为冰鲜鸡上市的商品鸡。已有公司已经对此做出反应,育种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总体的思路是对羽色的要求适当放宽,高产的母本品系,符合优质鸡特点的生长速度和屠体外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