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另一场危机在迫近:粮食富余时代已过去
当全球都在关注金融危机时,另一场危机正在迫近:全球粮食的消耗量在加速上涨,而产量增长率却原地踏步甚至还在下降 自从2000年以来,全世界粮食价格翻了大约1倍。在英国,通货膨胀则使得粮食价格提高了3倍。今年,有30个国家因粮价高增引发了街头示威,一些还酿成了暴
当全球都在关注金融危机时,另一场危机正在迫近:全球粮食的消耗量在加速上涨,而产量增长率却原地踏步甚至还在下降
自从2000年以来,全世界粮食价格翻了大约1倍。在英国,通货膨胀则使得粮食价格提高了3倍。今年,有30个国家因粮价高增引发了街头示威,一些还酿成了暴乱。
对那些只将很少一部分收入用在食物上的人来说,粮价的高涨仅仅只造成他们的烦恼。而对世界上将近1/3每天收入不足2美元的人来说,粮食涨价就引发一场悲剧。据世界银行估计,粮价的增加将使1亿多在过去10年中摆脱了贫困的人口重归贫困。
多年来,农业专家早已指出,那些为世界农业研发投资最多的富裕政府,投资量事实上还远远不够。现在,人们已经感受到研发不足的后果。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已经做出预测:由于供需差距的增长加大了市场压力,粮食价格将几年高居不下。更糟的是,由于预测的气候变化因子增加了作物压力,高粮价会持续更长时间,甚至还会继续向上攀升。
为什么是现在
在过去的八年中,全球的谷物需求量比产量增长块。
全世界每年的谷物产量只有1.1%,而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是1.2%,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城市化和日益增长的繁荣,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动物基础的食物需求增加,这对谷物的供应造成了进一步的压力。要知道用2到6公斤粮食喂牛、猪、鸡才可以产出1公斤肉、蛋、奶,其中1公斤牛肉需要6公斤谷物饲料转化。所以,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膳食习惯的改变使得全球粮食的需求量每年增长1.6%。
生物燃料也起着一定作用。自从2000年以来,一些国家的政府就开始补贴鼓励农民将粮食转变为生产生物燃料。根据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的统计,这对目前谷物价格的上升要占30%的原因,该所估计,一旦没有了这些补贴,粮价会在一夜之间跌20%。照此态势推算,从现在到2020年,全世界对谷物的需求每年将增加2.5%。
其他原因也使得这个问题更为复杂。比如,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较大的小麦出口国,已连续遭受6年的干旱。油价的一再升高也使得开动拖拉机、运输粮食和制造化肥的成本增加。
与此同时,一些投机者也参与进来哄抬粮价,大量投机的金钱从美国房地产市场涌出,投入到商品期货市场。研究者指出,这种价格的拉升与实际消费者需求并无关联。
最终,一些国家的政府,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开始做出反应,通过限制谷物出口以保证自己的人民先吃饱。当国际市场的粮食减少时,世界粮食价格更倾向于突然波动,这可能会特别伤害那些纯靠进口粮食的国家,比如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和大多数的非洲国家。
粮食富余时代已经过去
2个世纪以前,英国牧师汤姆斯马修斯曾警告世人,人口的增长可能会超过地球的粮食生产能力。二次世界大战后,对饥荒的恐惧和其政治影响使得富裕国家纷纷开始投资绿色革命的研发,加速了农作物单产的提高。此外,耕地的增加也促进了农作物总产量的增加。在1700年时,全球的农业用地仅为可利用土地的9%,而到了1992年,世界上大约40%的可利用土地都成为了农田。从1960年到1980年之间,粮食生产翻了一倍,粮食价格下降,粮食储备大大增加。在1980年代,除了非洲,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富国,粮食都堆积如山。
于是富国开始得意,对穷国的发展援助从帮助他们栽种粮食转变为发展其他工业,然后让他们用所获得利润去购买富国农场所生产的多余粮食。与此同时,富国在农业上的研发投资大幅削减:在1980年代,每年增长2%;但是自从1990年代以来,却每年缩减了0.6%。发达国家的科学界也不再搞增产研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圣保罗国际科技实践和政策中心主任菲尔帕蒂说:“人们停止了提高生产率的研发,转而集中于环境和营养学的工作。”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研究项目日益私人化。公司优先研究的是那些将激发利益的项目,而不管它是不是增进产量。比如,私人公司会开发杂交玉米而不是小麦,因为根据玉米的生长机制,对公司而言,控制玉米的种子专利更容易。
这些变化意味着粮食增产的速度开始下降。虽然每公顷谷物的产量还在上升,但其增长率的变慢,导致需求量的增长已经远远地超过了粮食产量的增长。根据国际科技实践和政策中心经济研究人员贾松北斗的计算,全球小麦和玉米产量每年的增加率小于1%。按照这种分析,在过去的10年中,主要的三种谷物的产量都比绝大多数农业研究人员原先预计的增长速度要慢,粮食供应已经跟不上增长人口的需求,更不要说还得加上家畜和生物燃料对粮食的需求了。
提高产量:非洲的潜力
世界需要更多的粮食!但是粮食要从哪里产出,怎么生产?因为耕地有限,提高单产是唯一的办法。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呢?农业专家们无一例外地都认为,只有进行研究开发,并对农民进行政策扶持,才能获得高产。
可是,不论小麦、大米还是玉米,通过常规育种和基因改造技术培育高产品种的研究却很难获得经费。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主任马瑞恩说:“出资人说他们想要的是抗旱性状,而不是高产潜力。”
提高非洲和南亚部分地区的作物产量是促进全球粮食产量提高最有效的途径。那里的农业发展一直被忽视,就算没有新的研发,也能获得很大的改进。有专家认为,只需让当地农民利用现有的高产品种,给予足够的化肥、供水和所需的杀虫剂,就能将产量提高3倍。
在非洲,保护性农业让农民每5年犁地一次,任由作物收割后的残余物遗留在地中来保持土壤的养分和水分也存在巨大潜力。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研究显示,假如农民可以在5年之内保持该系统,作物产量会比一般耕种方式提高30%。推广保护性农业需要在最初几年对农民给予财政和技术上的支持,而这种策略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已经获得成功。
对于干旱地区,增加土壤湿度和覆盖物可以减轻土地生产力衰退。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主任乔汉说,非洲一些地区的降水通常会很快从叶子和土壤中蒸发,根本没机会汇入小溪或灌溉沟渠。研究人员在马拉维利用这些技术做试验,成功地减少了该地区的水分蒸发损失,在其他农场饱受旱灾之苦的情况下,试验田获得了大丰收。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非洲水稻中心的主任帕帕塞克认为,非洲最紧迫的是,让农民掌握新的和现有的技术。塞克的实验室已经研究出一种新的杂交水稻,叫做纳瑞卡,产量是非洲现在种植的亚洲品种的2倍。非洲大米中40%靠进口,今年受到大米价格剧增的严重冲击。塞克说,水稻在非洲的作物中比例很小,因为当地的公司不能生产出足够的种子,而农民也没有接受培训,不知道如何种植水稻。
非洲的农民也非常需要有卖掉多余作物的市场基础。他们始终束缚在一个不良的循环中:没有发展出多余物资的市场,没有市场农民就不能从多余产品中获利。要改变这一切就需要好的道路,交通、储存设备,而最重要的是信息。
等待下一场绿色革命
从长期来看,不管是贫困落后的地区还是富裕发达的国家,都需要使粮食生产保持产大于需之态势。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基因库收集了世界上最多的水稻品种。比如抗棕叶蝉的品种目前就是东南亚地区最需要的,因为这种水稻害虫已卷土重来。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还希望将玉米上能更有效进行光合作用的基因转移到水稻上,这样将使得水稻产量加倍,并可以大大减少植物的需氮和需水量。
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正在和孟山都与巴斯夫公司合作研究抗旱玉米,其中一种转基因品种即将发布。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研究人员也正在研究小麦的抗旱机制。
提高作物的抗病性也有助于提高产量。如今全世界的小麦育种专家都在努力研制能够抗秆锈病新变种Ug99的品种。Ug99是一种新型小麦杆锈病真菌,于1999年在乌干达被发现,依靠风媒传播,人称小麦杀手,所到之处,已经击败了很多小麦抗病品种。可怕的是,Ug99已经由东非跨越红海登陆也门。有人估计,这种新型秆锈病有可能对非洲和亚洲80%的小麦种类构成威胁。
提高产量还有一些方法。肯尼亚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世界农林中心的主任加里提说,将固氮的“肥料树”种在一排排玉米中间,可以促进土壤降解并给作物提供养分,减少对需要消耗石油的化肥的需求量。
增产科学不仅仅包括培育新种,也包括作物生产中的管理科学。农民在生产中实际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每块地给的水、肥和管理都一样多,微观管理却导致产量不一样。随着油价的螺旋形上升,氮肥的价格一路推高,磷肥储备也渐告枯竭,这个问题将日益重要,农民将不再简单地靠多施肥来保证产量。
不管穷国还是富国,人们都开始意识到,几十年的粮食丰收不足以战胜自古就有的饥荒之虞。在全球气候改变、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能源和化肥日趋昂贵,水和土壤资源已经恶化的情况下,要提高作物产量,就需要一场全新的绿色革命。(文/吕静)
自从2000年以来,全世界粮食价格翻了大约1倍。在英国,通货膨胀则使得粮食价格提高了3倍。今年,有30个国家因粮价高增引发了街头示威,一些还酿成了暴乱。
对那些只将很少一部分收入用在食物上的人来说,粮价的高涨仅仅只造成他们的烦恼。而对世界上将近1/3每天收入不足2美元的人来说,粮食涨价就引发一场悲剧。据世界银行估计,粮价的增加将使1亿多在过去10年中摆脱了贫困的人口重归贫困。
多年来,农业专家早已指出,那些为世界农业研发投资最多的富裕政府,投资量事实上还远远不够。现在,人们已经感受到研发不足的后果。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已经做出预测:由于供需差距的增长加大了市场压力,粮食价格将几年高居不下。更糟的是,由于预测的气候变化因子增加了作物压力,高粮价会持续更长时间,甚至还会继续向上攀升。
为什么是现在
在过去的八年中,全球的谷物需求量比产量增长块。
全世界每年的谷物产量只有1.1%,而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是1.2%,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城市化和日益增长的繁荣,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动物基础的食物需求增加,这对谷物的供应造成了进一步的压力。要知道用2到6公斤粮食喂牛、猪、鸡才可以产出1公斤肉、蛋、奶,其中1公斤牛肉需要6公斤谷物饲料转化。所以,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膳食习惯的改变使得全球粮食的需求量每年增长1.6%。
生物燃料也起着一定作用。自从2000年以来,一些国家的政府就开始补贴鼓励农民将粮食转变为生产生物燃料。根据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的统计,这对目前谷物价格的上升要占30%的原因,该所估计,一旦没有了这些补贴,粮价会在一夜之间跌20%。照此态势推算,从现在到2020年,全世界对谷物的需求每年将增加2.5%。
其他原因也使得这个问题更为复杂。比如,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较大的小麦出口国,已连续遭受6年的干旱。油价的一再升高也使得开动拖拉机、运输粮食和制造化肥的成本增加。
与此同时,一些投机者也参与进来哄抬粮价,大量投机的金钱从美国房地产市场涌出,投入到商品期货市场。研究者指出,这种价格的拉升与实际消费者需求并无关联。
最终,一些国家的政府,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开始做出反应,通过限制谷物出口以保证自己的人民先吃饱。当国际市场的粮食减少时,世界粮食价格更倾向于突然波动,这可能会特别伤害那些纯靠进口粮食的国家,比如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和大多数的非洲国家。
粮食富余时代已经过去
2个世纪以前,英国牧师汤姆斯马修斯曾警告世人,人口的增长可能会超过地球的粮食生产能力。二次世界大战后,对饥荒的恐惧和其政治影响使得富裕国家纷纷开始投资绿色革命的研发,加速了农作物单产的提高。此外,耕地的增加也促进了农作物总产量的增加。在1700年时,全球的农业用地仅为可利用土地的9%,而到了1992年,世界上大约40%的可利用土地都成为了农田。从1960年到1980年之间,粮食生产翻了一倍,粮食价格下降,粮食储备大大增加。在1980年代,除了非洲,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富国,粮食都堆积如山。
于是富国开始得意,对穷国的发展援助从帮助他们栽种粮食转变为发展其他工业,然后让他们用所获得利润去购买富国农场所生产的多余粮食。与此同时,富国在农业上的研发投资大幅削减:在1980年代,每年增长2%;但是自从1990年代以来,却每年缩减了0.6%。发达国家的科学界也不再搞增产研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圣保罗国际科技实践和政策中心主任菲尔帕蒂说:“人们停止了提高生产率的研发,转而集中于环境和营养学的工作。”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研究项目日益私人化。公司优先研究的是那些将激发利益的项目,而不管它是不是增进产量。比如,私人公司会开发杂交玉米而不是小麦,因为根据玉米的生长机制,对公司而言,控制玉米的种子专利更容易。
这些变化意味着粮食增产的速度开始下降。虽然每公顷谷物的产量还在上升,但其增长率的变慢,导致需求量的增长已经远远地超过了粮食产量的增长。根据国际科技实践和政策中心经济研究人员贾松北斗的计算,全球小麦和玉米产量每年的增加率小于1%。按照这种分析,在过去的10年中,主要的三种谷物的产量都比绝大多数农业研究人员原先预计的增长速度要慢,粮食供应已经跟不上增长人口的需求,更不要说还得加上家畜和生物燃料对粮食的需求了。
提高产量:非洲的潜力
世界需要更多的粮食!但是粮食要从哪里产出,怎么生产?因为耕地有限,提高单产是唯一的办法。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呢?农业专家们无一例外地都认为,只有进行研究开发,并对农民进行政策扶持,才能获得高产。
可是,不论小麦、大米还是玉米,通过常规育种和基因改造技术培育高产品种的研究却很难获得经费。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主任马瑞恩说:“出资人说他们想要的是抗旱性状,而不是高产潜力。”
提高非洲和南亚部分地区的作物产量是促进全球粮食产量提高最有效的途径。那里的农业发展一直被忽视,就算没有新的研发,也能获得很大的改进。有专家认为,只需让当地农民利用现有的高产品种,给予足够的化肥、供水和所需的杀虫剂,就能将产量提高3倍。
在非洲,保护性农业让农民每5年犁地一次,任由作物收割后的残余物遗留在地中来保持土壤的养分和水分也存在巨大潜力。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研究显示,假如农民可以在5年之内保持该系统,作物产量会比一般耕种方式提高30%。推广保护性农业需要在最初几年对农民给予财政和技术上的支持,而这种策略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已经获得成功。
对于干旱地区,增加土壤湿度和覆盖物可以减轻土地生产力衰退。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主任乔汉说,非洲一些地区的降水通常会很快从叶子和土壤中蒸发,根本没机会汇入小溪或灌溉沟渠。研究人员在马拉维利用这些技术做试验,成功地减少了该地区的水分蒸发损失,在其他农场饱受旱灾之苦的情况下,试验田获得了大丰收。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非洲水稻中心的主任帕帕塞克认为,非洲最紧迫的是,让农民掌握新的和现有的技术。塞克的实验室已经研究出一种新的杂交水稻,叫做纳瑞卡,产量是非洲现在种植的亚洲品种的2倍。非洲大米中40%靠进口,今年受到大米价格剧增的严重冲击。塞克说,水稻在非洲的作物中比例很小,因为当地的公司不能生产出足够的种子,而农民也没有接受培训,不知道如何种植水稻。
非洲的农民也非常需要有卖掉多余作物的市场基础。他们始终束缚在一个不良的循环中:没有发展出多余物资的市场,没有市场农民就不能从多余产品中获利。要改变这一切就需要好的道路,交通、储存设备,而最重要的是信息。
等待下一场绿色革命
从长期来看,不管是贫困落后的地区还是富裕发达的国家,都需要使粮食生产保持产大于需之态势。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基因库收集了世界上最多的水稻品种。比如抗棕叶蝉的品种目前就是东南亚地区最需要的,因为这种水稻害虫已卷土重来。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还希望将玉米上能更有效进行光合作用的基因转移到水稻上,这样将使得水稻产量加倍,并可以大大减少植物的需氮和需水量。
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正在和孟山都与巴斯夫公司合作研究抗旱玉米,其中一种转基因品种即将发布。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研究人员也正在研究小麦的抗旱机制。
提高作物的抗病性也有助于提高产量。如今全世界的小麦育种专家都在努力研制能够抗秆锈病新变种Ug99的品种。Ug99是一种新型小麦杆锈病真菌,于1999年在乌干达被发现,依靠风媒传播,人称小麦杀手,所到之处,已经击败了很多小麦抗病品种。可怕的是,Ug99已经由东非跨越红海登陆也门。有人估计,这种新型秆锈病有可能对非洲和亚洲80%的小麦种类构成威胁。
提高产量还有一些方法。肯尼亚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世界农林中心的主任加里提说,将固氮的“肥料树”种在一排排玉米中间,可以促进土壤降解并给作物提供养分,减少对需要消耗石油的化肥的需求量。
增产科学不仅仅包括培育新种,也包括作物生产中的管理科学。农民在生产中实际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每块地给的水、肥和管理都一样多,微观管理却导致产量不一样。随着油价的螺旋形上升,氮肥的价格一路推高,磷肥储备也渐告枯竭,这个问题将日益重要,农民将不再简单地靠多施肥来保证产量。
不管穷国还是富国,人们都开始意识到,几十年的粮食丰收不足以战胜自古就有的饥荒之虞。在全球气候改变、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能源和化肥日趋昂贵,水和土壤资源已经恶化的情况下,要提高作物产量,就需要一场全新的绿色革命。(文/吕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