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国储粮成为烫手山芋 惠农背后现产业危局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9-05-12 14:28 行业分析
核心提示 一年前,人们还在担心粮库空置可能引发的粮食危机,而一年之后,接连下达的国储计划却已使粮仓满溢。同时,需要警戒的是,出于惠农考虑的顺价销售政策在照顾到上游农民利益的同时,却无意中割裂了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性,农产品加工业正面临更大范围的危机与挑战
 核心提示

  一年前,人们还在担心粮库空置可能引发的粮食危机,而一年之后,接连下达的国储计划却已使粮仓满溢。同时,需要警戒的是,出于惠农考虑的“顺价销售”政策在照顾到上游农民利益的同时,却无意中割裂了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性,农产品加工业正面临更大范围的危机与挑战。

  焦灼的情绪正笼罩着东北和华北的众多粮食贸易商和加工企业,事实上,这种情绪已经经过了半年的累积。

  1 新闻背景

  2008年的10月20日,这一天,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下达了第一批中央储备和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以下简称“国储计划”),共1650万吨,包括大豆、玉米和稻谷,由中储粮系统负责实施,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

  按照国家粮食局的说法,这项政策是为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国务院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当时的农产品价格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正在快速下行,已经低于农民的种粮成本价。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为了托起仍面临下行压力的粮价,使这一政策惠及更多的农民,国储计划又先后下达了五批,最近的一批是在今年4月29日,累加起来,六批粮食国储计划将整整收储5975万吨粮食,其中包括大豆725万吨,玉米3000万吨,稻谷2250万吨。除了稻谷在南方也有收储之外,大豆和玉米集中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几个省份。

  但正是由于大豆和玉米两种作物较长的产业链,使得这近6000万吨堆放在粮库里的国储粮像一道大坝,阻断了下游产业的价格机制传导和原料来源。众多的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几乎失去了利润空间,叫苦不迭。

  由于成本高企,东北地区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油脂企业几乎全部处于停产状态,而东北、华北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也都只能勉强维持。

  “照这样下去,中储粮有可能成为中国粮食体制改革之前的粮食局系统。”一位东北油脂加工企业的负责人有些愤愤地说。

  如此多的粮食被临时收储在国库,何时投放市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按照国储计划的安排,这些粮食将实行顺价销售(指国有粮站、粮库等粮食购销企业出售的原粮及其加工的成品粮,必须以粮食收购价格为基础,加上合理费用和最低利润形成的价格进行销售)的政策,择机在粮食批发市场或网上公开竞价销售。

  但现在的外部条件却使得顺价销售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政府现在像拿着一个烫手山芋。”河北沧州一位国有粮库的负责人评价说。

  2 粮仓满溢

  “听说沧州要调来10万吨东北收储的玉米,我们已经上报了15000吨的代储申请。”河北沧州南皮县粮食局副局长邵文新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近一段时期,河北、山东以及南方安徽等省的国有粮库均开始承接来自中储粮东北各收储库点的移库任务。第一批移库130万吨已经完成,第二批移库300万吨正在进行。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前两批的移库规模分别为40万吨(全是玉米)和130万吨(包括110万吨大豆和20万吨玉米),“之后还将有第三批移库任务。”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综合处副处长曹冰寒说。

  而之所以要进行移库,是因为东北各地的库容都已饱和。据曹处长介绍,作为执行主体的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在全省的体系建设还不是太完善,直属机构十个,一共800多人,整个黑龙江中储粮系统往年的储备量只有400多万吨,“而到目前为止,今年的临时收储量超过1500万吨,这在黑龙江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如此大规模的收购使得黑龙江地区的收储库点明显无法满足需要。所以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只得临时在各地搭建收储点,“都是露天的,用草墩子搭起来,就像你在电视剧《天下粮仓》里看到的一样。”

  与之邻近的吉林省的情况同样如此。据悉,从仓储能力看,吉林省国有仓容加上各民营库点,整体库存已经基本饱和。目前全省露天存储的玉米达1000多万吨,“这些粮食不尽快调走或消费掉,新粮下来后肯定没地方放。”

  这正是调粮入关的用意所在——腾出库容,为2009年的新粮收购做准备。但让各个中储粮分公司苦恼的是,关内的库容也并不太富裕,“各地似乎都已经沟满壕平。”曹处长说,“现在只能见缝插针,能并库的并库,尽可能地腾出各地的一些库容。”

  但是,单靠中储粮的直属库远远满足不了移库的需要,“因此我们只能利用各地直属库在地方的辐射作用,利用当地的其他粮库库容,提供保管资金和一定的代储费用,让他们帮助完成移库。”

  3 扭曲的产业链

  然而更焦灼的是众多的粮食加工企业和贸易流通企业。

  “我们现在只能勉强维持,开工率只有50%左右,往年这个时候能达到80%。”山东省西王集团部门负责人王强说,他所在的西王集团是以玉米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年产值过百亿元。

  开工不足的原因很简单,国家在东北连续执行国储计划之后,各地的玉米加工企业集中在华北地区进行收购,通过间接的传导,逐渐抬高了华北地区玉米的市场价。现在西王集团的收购价为0.775元/斤,高于国储计划在东北地区实行的0.75元/斤(二等玉米)的价格。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终端产品的饲料、淀粉、酒精、糖等消费持续低迷,再加上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不振,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和往年相比,一般产品利润下降二三百元,有的甚至达到六七百元,加工即面临亏损。”

  据了解,和西王集团类似,山东省众多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均处于半停产状态。

  业内人士认为,玉米消费在深加工行业、饲料行业和出口三个方面的通道均不顺畅,更加剧了后期玉米大量积压的风险。

  而吉林粮食批发市场市场研发总监袁强告诉记者,国储计划对这家北方最主要的粮食批发市场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市场存在的基础是大家有买卖的意愿,在华北这个基础还存在,但在东北基本已经不存在了,整个的交易量、订货量都比往年有显著的减少,东北的卖粮企业没有了,因为已经没粮可卖。”据他介绍,整个市场的交易量萎缩了1/3,“我们有个客户,往年的交易量有六七十万吨,但近年才做了十万吨不到,还都是替政府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