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从我国茶叶机械发展看贵州的茶叶机械化与清洁化生产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9-07-28 14:42 行业分析
据史料记载,蒸青绿茶始于中国唐代,后被广泛传播于日本、韩国。其品质特征为口感鲜爽、回味甘醇、苦涩味低
据史料记载,蒸青绿茶始于中国唐代,后被广泛传播于日本、韩国。其品质特征为口感鲜爽、回味甘醇、苦涩味低、保质期长,素有“三绿”之称,即色绿、汤绿、叶底绿,深受消费者(尤其是国外消费者)青睐。蒸青绿茶最初由蒸青团茶、饼茶发展而来,后再发展到散茶,直至如今出现的各种蒸青绿茶种类及其深加工产品在诸多领域的应用。日本人称蒸青茶为具有真色、真味、真香的纯天然绿色食品,韩国、西欧、美国等也需要大量蒸青绿茶用于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我国于1973年恢复蒸青茶生产,当时由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牵头,通过日本出口株式会社引进6条蒸青茶生产线,分别安装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4个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台湾茶叶生产渐趋衰退,对日供应量逐年减少,加上日本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本国货源短缺,转而大量进口中国蒸青茶。1986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杭州茶叶试验场和日本三明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浙江三明茶业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先进的蒸青茶生产设备,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市场得到巩固和发展,“三明”蒸青茶生产和出口处于独家经营的地位。1993年,绍兴县茶场与日本大石株式会社合资成立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使全省蒸青茶生产线达到l2条(三明公司9条、绍兴御茶村3条),年产量超过3000吨,蒸青茶出口也获得丰厚的回报。1996年,浙江省有5个地区l2个市(县)建起蒸青茶加工厂,蒸青茶生产线猛增到90条,产量占全国90%以上。

  2000年以后,随着国产蒸青茶设备投产面市和日本进口设备增加,福建、安徽、江西、江苏、四川、河南等省也紧跟浙江大力发展蒸青茶,在全国范围内蒸青茶生产能力继续提升,生产线总数超过160条,总产能达3万吨,其中浙江有生产线130多条,产量突破2.5万吨,蒸青茶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日本蒸青茶年产量约9万吨,消费量约10万吨,从我国进口1万吨左右。

  2006年,日本相继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和《原产地标识制度》等新政策。根据“肯定列表制度”,农残检测项目从83项扩大到284项,涉及到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5万多条残留限量标准。而对日本自产的茶叶检测项目则按原标准不变,以技术壁垒实行贸易保护。对市场供应的茶水饮料和原茶产品,全面启动“原产地标识制度”,无论属何种产品,都要标明所用茶叶产地和拼配比率,否则不准上市。

  随着“东茶西移”和贵州茶产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东部蒸青茶生产企业逐步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自然气候条件较好的西部,贵州省也在积极引进企业到本地发展。2007年6月,安顺市引入中日合资企业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在安顺签订项目合作协议,组建安顺市御茶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建成省内首条蒸青生产线。

  一、运作模式

  自2007年11月7日蒸青茶生产线投入运行以来,公司已解决夏秋大宗茶原料出路为出发点,采用组织现有专业机械化采摘队伍与周边茶农有机结合的“公司+订单+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负责茶青加工和产品销售,机采队负责茶青采摘,茶农按照公司技术要求进行茶园管理,公司实行全程质量可追溯制度管理,通过订单与农户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连动发展、利益共享,走专业化分工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二、蒸青茶自动化生产优势

  1、蒸青茶具有成熟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蒸青茶主要是销售给国内外的茶饮料企业和茶叶深加工企业,市场需求量大,每年国内茶饮料的销量在大幅度提高,对蒸青茶的需要量在不断的增加。随着国内和国际食品行业对速溶茶粉的需求的增加,以及茶叶深加市场的不断扩大,低档蒸青茶原料的需求还会增加。生产质优价廉的蒸青茶将是贵州茶叶的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大的方向。

  2、蒸青茶加工对原料要求不高。蒸青茶生产线对原料没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原料完全依靠机械采摘,夏秋茶实行机采可大大提高劳动效率,以一台采摘设备、五人为一个作业组计,每个工作日可采摘5亩夏秋茶鲜叶,远远高于以人工为主平均5人每个工作日仅采摘0.5亩鲜叶的劳动生产力水平,有利于蒸青茶规模化加工。

  3、蒸汽杀青可有效改善夏秋茶品质。杀青是茶叶加工的关键工序,由于夏秋茶原料老嫩不匀,用传统滚筒杀青方式容易出现杀青过重,造成焦边烟味,或杀不透造成红梗红叶,杀青程度不容易控制。而蒸青茶采用蒸汽杀青,即使原料老嫩有差异都能够杀匀、杀透,通过冷却装置能够使杀青叶得到迅速冷却,对保证成品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鲜亮、滋味醇厚起到非常关键作用。

  4、蒸青茶加工生产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目前,每条生产线设计加工能力为每天加工茶青10吨,产干茶2吨,从而保证进厂原料能够及时加工,防止因设备产能不足导致原料红变的情况发生。每条生产线所需要配置13人,与非自动化流水线相比节约劳动力一半以上,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5、设备实现清洁化生产:整个加工过程中各工序原料不着地,有效防止加工过程受到污染,符合当前食品安全的发展要求。设备清洗方便快捷。

  三、效益分析

  1、夏秋茶原料的有效利用

  自2007年11月生产运行以来,生产周期166天,利用当地夏秋茶原料1606吨(含杜仲鲜叶),生产成品321.22吨(见表1),实现销售收入300余万元。往年夏秋季节茶园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大量原料老在树上,消耗茶树体内大量养分的同时,病虫害的发生频次也增多,当地茶农还要花大量的精力去中耕锄草、修剪和防治病虫害。通过组织蒸青茶生产,推广机械采摘,下树率可达95%,提高了夏秋茶原料的利用率,在一定程蓬面高度得到有效控制,度上减轻了茶园病虫危害,减少夏秋冬季茶园管理的费用,茶树有效增加了蓬面生产枝,对提高来年的春茶产量有明显作用。

  2、茶农增收

  茶园以亩产1500—2000公斤鲜叶计算,每亩可增收600—800元;茶农以500人计算,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以一台双人采茶机、五人为一个作业组计,按每个工作日可采摘3000公斤鲜叶,每公斤鲜叶采摘费0.2元计算,每人每天可收入120元。

  3、辐射效应

  3.1有利于推广机械化采摘,提高茶青下树率,推动茶园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建设。改变贵州茶叶生产单一依靠手工采摘的生产方式。降低采摘劳动强度,提高茶树资源的利用率;设备自动化的生产特点,提高了生产率的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