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碘”背后的专营之争
8月17日,北京市昌平区城区镇一家食盐专营店里,摆着多种价格、包装不一的食盐,其中仅有一种白色塑料瓶装
专营店外的院子里,苫布下摞着数百袋50公斤装的无碘盐,产地为山东肥城。据介绍,这些盐大多销往食品出口企业,主要发往日本。
记者多方走访了解到,在拥有3个盐业公司、10个郊区县食盐专卖点的北京,甲状腺疾病患者购买无碘盐并不容易。
据公开报道,北京市高水碘地区——大兴区南各庄乡,按照法规不允许供应碘盐,但大兴区普及碘盐工作的却不少。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日前称,目前北京已没有高碘地区,老百姓吃的盐碘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这个结论如何得出没有详细披露。
焦点1
盐里要不要加碘?
中盐北京市盐业公司市场部副主任辛鑫桌上,放着一瓶无碘盐。由于媒体报道,给他们打电话的市民多了起来。
谈到北京市场的无碘盐销售数字,辛鑫毫不迟疑答道:“万分之一!一年我们直接入口的食用盐7万吨,无碘盐也就卖7吨,这几年基本稳定。从食盐加碘那一天就有这种盐。”
“这事说不清,太复杂”
对于加碘盐争议,辛鑫认为“和我们没关系,我们执行国家法规”。
“食盐办法规定,非碘盐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我们在市场上有一部分商店在卖无碘盐。老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买碘盐和非碘盐。”辛鑫说。
“问题是什么?这个大脖子病,甲状腺肿大,后果是克汀病。为什么山区出现那么多矮子、智障?就是因为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吃不起加碘盐,海产品吃不到。而且这些和饮食习惯、当地水质都有关系,所以国家才强制加碘。”
“如果一放开,这市场准乱,什么盐都有。非碘盐进入市场,大脖子病就复发了。这是铁定、必定无疑的!”
“这事说不清,太复杂!牵涉部门太多。盐不像一般商品,有些立论需要科学依据。要加碘你拿出证据来,不要加碘也要拿出证据来。”辛鑫告诉记者。
卫生部碘缺乏病专家组组长陈祖培批评媒体此前的报道错误:“现在市场上的标准20~50毫克/公斤盐是均匀度浮动标准,而不是浓度,浓度是35毫克。实际上浓度并不到35,因为会有挥发,最后就剩30毫克了。按每人每天吃10克盐的话,可以从盐里得到300微克碘,但实际上得不到,按爆炒损耗30%算,只能得到210微克碘。”
“有媒体炒作是20~50毫克/公斤盐,最高一天可以吃到800微克碘,那不是胡说吗?”
卫生部释疑又添疑
对于今年的加碘盐风波,卫生部通过8月13日《人民日报》的报道释疑:“甲状腺癌与食盐加碘有关”的说法缺乏证据,但又表示,明年上半年将适当下调现行食盐加碘量。
声音
“如果咱们国家不推行食盐加碘,世界上40%的克汀病就会有所复发,全民族身体素质就要下降。”
“加不加碘目前基本上不是考虑的范围,加多少的问题可以讨论。降低加碘量是可取的,但取消加碘是不可能的!”
——中盐北京市盐业公司市场部副主任辛鑫
“应该由卫生部举证证明,‘甲状腺癌’与‘碘盐’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这才是掌握公权力的政府部门应有的责任。”
——北京一位记者在博客中写道
焦点2
啥时下调食盐加碘量?
卫生部回答了问题,又引发了问题:为什么2008年就上报的调整方案非要2010年上半年才动?
“具体时间不好说”
据公开报道,目前,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典等多数国家,都实行自愿补碘。而对于中国这种曾经的碘缺乏病高发区,复杂的国情让公共卫生政策左右为难。
食品添加剂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食品所,该所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食盐加碘标准已经于上周上报到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标准处。但标准处8月20日要求补充“依据和编制说明的材料”。
“补充上报后,再上报到卫生部多个部门批准,不只是部长批,还要征求专家意见,具体时间不好说。”标准处李女士称,标准降幅不大,但高碘地区、沿海地区可以自己制定标准。她还提醒,东北不是高碘地区,不必多虑。
无碘食盐冲销到周边非高碘乡
据了解,我国高碘地区主要分布于黄河平原,黄河以南的山东、河南、江苏、安徽4省交界处,黄河以北的山东、河北。《人民日报》关于卫生部的报道还称:“我国有3098万人生活在高碘地区,截止到2008年10月,已有山东、河北、江苏等6个省份82个县647个乡镇的高碘地区停供了碘盐,覆盖人口2831.79万人,占高水碘威胁人口总数的91.4%。”
但是哪些高水碘地区的人还在被供应碘盐,卫生部并未说明。
去年对于北京、河北等8个高碘地区的食用盐监测报告显示,53个县(市、区)辖有高碘乡与非高碘乡并存地区。而2007年的同一份报告更监测到复杂的局面:河北一些高碘乡与非高碘乡交错地区,向高碘乡供销的无碘食盐,冲销到周边的非高碘乡。
声音
“高碘地区不可供应碘盐,但还供应碘盐,是执法的问题。”
——卫生部碘缺乏病专家咨询组组长陈祖培
“关键是食盐有库存,大量的库存需要消化时间。”
——北京一位律师
“目前还在生产原标准的加碘盐。”
——山东一盐场告诉记者
焦点3
食盐价格高还是低?
食盐添加碘酸钾并不给消费者增加负担。虽然我国并不生产碘,但国内生产碘酸钾的9家工厂会得到补贴,盐场进的碘酸钾以8万元一吨计算,折合到1公斤的食盐里,按照30毫克碘酸钾含量计算,每500克食盐里的碘酸钾成本不到一分钱。
总体供过于求
中国食盐每年的消费总量在880多万吨,食盐生产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总体供过于求。但消费者还是对食盐比较敏感。作为国家定价商品,食盐价格到底是高还是低?
食盐生产流通成本向来比较神秘,北京市盐业公司和天津、山东几家盐场都谢绝了记者关于价格的提问。
据国家发改委今年6月1日透露,2008年,我国大包装加碘食盐出厂环节平均成本费用为每吨414元,产区批发环节成本费用为每吨80元,销区批发各环节成本为每吨607元。
据记者调查,目前北京市场上食盐大包装批发价格为每吨800元左右,与工业用盐价格基本一样。
包装流通环节加价甚多
食盐出厂环节平均成本费用为每吨414元,食盐批发价格按最低品种的价格500克1.09元,每吨2180元,整个批发销售环节的价差最低高达5倍以上。
这个应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中心学者、反垄断法专家毛晓飞信息公开申请后提供的数据,说明食盐成本很低,包装流通环节加价甚多。
据估算,排除浪费成本与非经营性成本,盐业公司的净利润率可以高达67%。
但盐业公司并不认为食盐价格偏高。北京市盐业公司工作人员说:“因为包装、运输、配送成本的提高,涨了几毛钱很正常。”
声音
“食盐市场一旦放开,盐的价格只会上去,绝对不会降!现在盐卖多少钱?一瓶矿泉水多少钱?我们这个东西是微利的。西方国家贵得离谱了,欧洲一些市场,有的卖到8个欧元、10个欧元。”
——中盐总公司宣传中心副主任余长火
“价格要和本国生产成本相比。”
——对于欧美食盐价格很高的说法,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中心学者、反垄断法专家毛晓飞认为
焦点4
食盐该不该专营?
这些日子,卫生部的专家们都在忙于调研,卫生部碘缺乏病专家咨询组组长陈祖培教授、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的主任李素梅都在跑地方,调研范围包括盐业体制改革。
“市场放开肯定有利于解决私盐泛滥,因为私盐泛滥的根本动因在于食盐垄断引发的食盐暴利。”目前身在德国的毛晓飞在短信中答复本报记者。
毛晓飞说:“盐业企业利用客观理由尽力扩大成本是有据可查的。卫生部在缺碘严重的新疆发现克汀病,说明那里的人长期缺乏碘盐,因为盐业公司的碘盐比一般土盐价格高,所以当地居民都只好买土盐了。”
她认为“如果放开(市场),价格一定下降,中国食盐产大于销的情况非常明显”。
对于1996年颁布的《食盐专营办法》,毛晓飞认为,当时主要考虑改善严重缺碘问题,而选择了“食盐加碘”和“垄断经营”。时至今日,国家专营制度已经完成历史使命。
食盐专营被认为滋生行业腐败
据了解,食盐专营制度已被认为不但造成了盐业公司的政企不分和垄断利润,还形成了对上游盐场和下游调味品加工企业的挤压,同时滋生了行业腐败。曾有媒体曝光,为了拿到食盐生产计划指标,“几乎没有一家盐业公司不拿回扣,也没有一家生产企业敢不给盐业公司回扣。”回扣名目繁多,有运费补贴、仓储补贴、回笼贷款奖励、吊销奖等等。”
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盐行业改革。最近,国家盐业体制改革调研组已到有关地区和单位调研。
中盐总公司党委副书记程文杰也承认:“食盐批发企业环节多,人员多,各自为政,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是食盐计划执行不严肃、食盐价格执行不到位、盐款结算不及时以及专营扩大化等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产销企业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而中盐官员余长火的观点是:“盐业体制改革肯定要改的,但这种改革呢,绝不是把原来的制度给推翻了,而是完善。中盐总公司在食盐专营最多只管到2/3,剩下的是各省自己专营。我们现在的基本看法是,要改变这种分层的专营,实现全国集中统一的经营,打破以省为单位,形成以经济区域为单位,建立大配送中心,实行集中配送,这样才能降低成本,保证质量。”
中盐利润总额增长5.8倍
在上世纪90年代确定食盐专营制度之后,作为盐行业中惟一的央企,中盐总公司重要职能是监管普及碘盐供应。
依托食盐专营制度,十几年来,其资产规模发展到260多亿元,是中国企业500强,也是亚洲第一大盐业企业。据该公司介绍,在2004年到2006年,公司总资产增长3.2倍,利润总额增长5.8倍。
但一位专家认为“中盐总公司的扩张,是行政化的”。
国内一份刊物半年前报道,国家将在今年出台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用10年过渡期来完成盐业专营体制改革。届时,赋予食盐生产企业经营自主权,直接进入市场。
一份刚刚出炉的采盐行业战略咨询报告明确提出,2009年中国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将出台。
但一位熟悉盐业改革的知情人士对此并不乐观:“改革能不能出来,难说。阻力很大,不是来自于问题的复杂性,而是来自于利益相关人,不只是盐业公司。过渡时间表10年,这很可笑,打两折,两年都用不了就可以完成,就是利益相关人不愿意放弃,拖10年就拖黄了,这是他们的本意。”
“一有风吹草动,他们(盐业公司)就惊慌失措,就拼命采取措施,甚至使劲让参与调研的人改口……盐业体制改革这个题目并不复杂,是做题的人复杂!完成这个题的人复杂。”该知情人士说。
据了解,中国盐业体制改革的呼吁与调研一直在进行,2002年就形成了改革方案,但由于当时的国家经贸委盐业办公室撤销,改革搁浅。
2005年,发改委提出要制定改革方案,调研到2007年形成草案,但由于发改委工业职能划出,盐改再度搁浅。迄今还能检索到2007年关于“我国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将出台”的报道。
声音
“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坚持食盐专营。因为食盐专营是运销企业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
——中盐总公司党委副书记程文杰
“我们认为,盐业公司的势力更大。因为这毕竟直接触及他们的生存利益,所有的东西都靠专营维持,靠垄断市场。”
——关于盐业体制改革的争议,一位律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