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的换标从一开始就注定将引来无数话题
2010年7月29日晚,走在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人们突然发现,水立方晶莹剔透的蓝色“泡泡”上,突然出现了一些巨大的红色“泡泡”,细看之下,这些红色泡泡拼成的图案正是李宁的新Logo。
在西单、三里屯、后海等京城各大潮流汇集之地,李宁的“快闪”运动同样吸引眼球,一群年轻人一起脱去身上的外套,露出“攻无不克”的统一T恤,大喊:“90后李宁,我们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尔后迅速四散开去。
尽管用上了最时尚的传播方式,可李宁的新Logo一亮相还是遭到潮水般的批评。关于新Logo“二流”、新广告“立意有问题”的诟病不绝于耳。在大多数消费者眼里,新Logo没有旧Logo好看,这对李宁公司来说是个令人不太愉快的反馈。
在设计专家眼中,并不是李宁原来的Logo很完美,只是新标识真的没特色,从美学的角度看,整个标志失去了原来的飘逸、圆润,视觉冲击力也远远不及,而且致命的是,新Logo的L分成了两部分,这在整体性和终端运用上都不是很理想,国际化感觉不是强了而是弱了。
没有超越的新Logo引来大量的反对声,如果单纯从标识设计的角度看,李宁的换标算不上成功。但李宁的这次换标是在2010年销售额超过阿迪达斯,重夺国内销售亚军前提下实施的,这有一定意义。不过,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美好的开始,但却是一场更大危机来临的前夜,耐克仍在快速增长,Kappa后劲十足,一大群来势汹汹的国际国内品牌在身后拼命奔跑。前有猛虎挡道,后有群狼追赶。
李宁的核心消费者为30~40岁人群,主要核心区域市场为二三线城市,一线市场已经是耐克、阿迪达斯的天下,二三线市场中低端产品上安踏、匹克等晋江品牌则更具竞争力。随着现在耐克、阿斯达斯的价格下降,安踏、匹克等晋江系品牌不断拉升,留给李宁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为国际化蓄力,切入一线市场争夺年轻消费者赢取未来,成为李宁换标的根本意义。
此外,在刚刚换标之后的今年1月,李宁2011年第二季度的订单金额下降了6%,股价更是暴跌近16%,依赖密集分销和渠道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新标识对订货量下降有多大影响难下判断,但通过换标实现品牌价值提升,获得更高的利润率,这既是应对竞争对手,也是对股东要求的合理选择。
尽管新的标识存在种种不足,但以李宁的传播实力,这个饱受诟病的Logo最终也会被人接受。因此,能不能换标其实不重要、新标识是否完美也不重要,标识更改背后的战略调整才是李宁换标能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