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绿色”正以一种“时髦形态”在中国大地蔓延

和讯网 2011-05-19 17:48 行业分析
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绿色环保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影响,遗憾的是,绿色环保虽是好毛,但多数企业却

  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绿色环保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影响,遗憾的是,“绿色环保”虽是好“毛”,但多数企业却没能将其植入企业运营的“皮”中,而只是当成品牌营销中的装饰品、口号和标签。

  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超威电池以低碳环保自居,却接二连三在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发生铅污染事件。一直对外宣称“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紫金矿业(601899,股吧),2010年水污染事件更是震惊全国。

  污染事件的背后,是这些企业没有将环境利益和对环境的管理纳入企业经营全过程,而仅仅通过噱头使企业表面上看起来“绿色”。皮毛脱离让这些被“漂绿”的企业自食恶果。

  企业的环境管理不应该成为顺应政策法规或讨好消费者的被动之举。

  埃森哲管理咨询公司做过一项关于企业引入绿色概念的专门研究。对120家来自挪威、丹麦、芬兰和瑞典的营收超过8亿欧元的大型企业的调查发现,70%的实施了绿色计划的企业实现成本降低,39%的企业实现了盈利增长,近50%的企业因绿色计划大大提升了企业形象。

  蒙牛集团的沼气发电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蒙牛的澳亚国际牧场每天都会产生300吨牛粪和冲洗污水500吨,这些以前都是环境污染的源头,而现在它们都在发电厂内转化成了电能,年发电量1千万度,直接接入国家电网。

  由此可见,“绿色环保”一旦被纳入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不会成为企业的负担,反而成为名利双收的投资行为。

  现在,消费者的需求已经超越产品本身,企业及品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西安世园会418公顷的土地上,中国本土企业在发展进程中生态智慧展示的平台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可见,随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愈发青睐,生产者参与环保的意愿愈发强烈。

  据了解,蒙牛从去年开始不限品牌地回收牛奶的利乐包装,并再利用制作成彩乐板。这种板材不仅能加工成相框等小饰品,就连园区内的大部分座椅都使用了这种板材。

  美国奥美公司对1300名中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71%的人愿意为部分“绿色”产品支付10%或更高的溢价。可见,绿色标准已经不仅仅是企业营销策略的点缀,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