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中小乳企因规模偏小通常并不被各地政府所鼓励

www.gemag.com.cn 2011-05-26 14:15 行业分析
中小企业产品为了规避蒙牛、伊利等巨头竞争,多主打巴氏奶、酸牛奶等保质期较短的细分产品(内蒙古等主产
  中小企业产品为了规避蒙牛、伊利等巨头竞争,多主打巴氏奶、酸牛奶等保质期较短的细分产品(内蒙古等主产区除外),其产品结构代表着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中国80%都是常温奶,这在全球已是独一无二,成熟国家均以巴氏奶、低温奶为主。越来越多的中小乳企退市,畸形的消费环境可能还会恶化。”西安市乳协秘书长王伟民说。王透露在西安市,巴氏奶日消费量仅30吨左右,理想情况应该是200吨。

  而且,此类中小乳企因规模偏小通常并不被各地政府所鼓励,且常给人以奶源控制不力的错觉,常温奶企却因规模大、纳税多而更受欢迎。“现在错以为愈大愈安全,从产业的集中度来说,适度才好,越集中越失控越可怕。”顾佳升说。顾认为中小型乳企只要产品质量良好就应该扶持鼓励,中小型乳企的大量涌现不仅利于奶农,也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但急功近利的管理者却不这么看,他们更爱贪大—不仅企业规模要大,单一牧场规模也要大。

  王丁棉亦认为食品安全在于原料、品质与管理的控制和风险预防,而不在于企业数量的多少或规模的大小。“被砍掉的大部分都是黑榜上无名的中小型乳企,而上黑榜的大企业依然屹立不倒,这不是举刀砍错了对象?”王反问道。

  事实上,全球单个乳品工厂以及奶牛养殖场规模均不大,国际巨头均是通过多层次合作形成的奶农合作社,由大量小工厂、小牧场聚集而成。但在中国则相反,当新西兰奶农通过董事会决定各项重大决策时,中国的奶农还在为能否卖出牛奶、卖个好价钱、能否按时结算而头疼。在中国,乳业寡头涌现的最终结果并非奶农获益,乳企与奶农并非共生共荣的关系,乃是弱肉强食、你多我少的恶性食物链,奶农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零散的农户以及仅具初级形态的奶业合作社多数只能解决销售难题,却无议价能力,自发生长的中小型乳企原本可能成为调和其间的脐带,如今却被粗暴剪断。随着中小型乳企的非正常死去,奶农们的生存环境并不会更好,而可能更坏—要么因无人收奶而被迫杀牛,要么不得不忍受寡头们更加苛刻的收购盘剥。

  “从国内乳业历次爆发的危机来看,最核心的问题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衡造成的奶农与奶企之间的紧张博弈关系。随着大量企业的非正常消失,一旦寡头成为格局,那才是乳业最危险的局面。”王丁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