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上市:得兮?失兮?
几年前,民营企业在国内上市很难,银行贷款亦不是那么容易,为了筹措资金,集体奔赴海外上市。
去上市前,这些民营企业家曾有过种种美好设想。然而,向白皮肤黄头发的人,讲明白一个中国故事,并不是那么容易。没讲好这个故事的企业,其股价低迷不说,市盈率很低,股票还没有成交量,再融资变为奢望。如果是IPO上市的,至少当时还融到过一笔钱,而那些借壳上市的,它们就不曾享受过作为上市公司的好处。
第一家从海外上市回归到A股上市的企业是南都电源(300068,股吧)(300068.SZ)。南都电源的主体公司,2000年在新加坡借壳上市,2005年退市,2010年初登陆A股创业板。
南都电源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在新加坡上市,本意是为了获取融资促进企业发展,结果市场不活跃,不能融资。相反,有什么事情都要公开,要召开股东会,太麻烦了。我们就主动退市了。”
坊间猜测,南都电源的实际控制人周庆治能如此潇洒从新加坡退市,有个原因是在那前后,他在策划旗下的房产公司上市。2004年,这一块资产曾拿到A股IPO批文,随后周庆治放弃上市,原因不得而知。
而上市公司的义务,却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出。
5月26日,同济堂(NYSE.TCM)首席运营官陈岩跟记者算起了账:“美国上市公司的维护费用比A股和H股都高。这个费用主要分为合规费用和投资者关系费用。前者是律师费、审计费、发公告费用,此外404条款对公司内控也有要求。我们公司这一块每年支出不少于一百万美元。”
“另外就是投资者关系,包括请专门的服务公司,一年路演两三次,向欧美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推荐公司。两者加起来,一年的支出在两百万到三百万美元之间。”陈岩表示。
美国罗仕证券中国首席代表马峻告诉记者:“很多中国公司低估了上市的成本,以为就是打包上市的费用,其实每年有维护费用。有企业上市后,为了降低维护费用,会请比较便宜的律师和审计师,这也是一种办法,能把年维护费用压缩到一百万美元之内。但是,当遭遇诉讼时,更易于限于被动境地。这些中介机构,拿多少钱办多少事。”
朱召法则告诉记者,因为股票没什么成交量,后来他们干脆不去路演,也不再请专门的服务公司做投资者关系。这样,即使算上请懂国际资本市场的CFO这样的隐形维护费用,这样一年维护费用不会超过一百万美元。
“但是,股价太低迷,我们没法再融资,当初上市的意义完全没有了。而且,我们作为中小企业,主要市场面向国内,在海外上市在提高公司名气和影响力方面,帮助不大。就算去银行贷款,银行也是看公司实力的,我们在海外股价低,市值低,可能会误导外界,低估公司实力。”
而众所周知的是,A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至少可以抵押公司股票去银行贷款。而各大银行,更愿意借钱给上市公司,也是惯例。
马峻告诉记者,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都是通过反向收购上市。反向收购,类似于A股的借壳上市,上市时并没有融到资。马峻表示:“这一批企业中,可能有一半都没有再融资过。”
当在海外市场不如意时,很多中国企业选择了退退出海外市场,回到国内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