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合作有没有意义,要看萨博有没有料”

《21世纪》 2011-06-08 16:06 行业分析
《21世纪》:此次长城与萨博接触的最终结果是擦肩而过,什么原因使长城汽车选择放弃? 商玉贵:近期长城与
  《21世纪》:此次长城与萨博接触的最终结果是“擦肩而过”,什么原因使长城汽车选择放弃?

  商玉贵:近期长城与国外品牌接触的传闻不断,有的事出有因,有的纯属媒体猜测。由于长城目前没有与任何跨国公司合资,是一个纯粹的自主品牌,这些因素引起了国外媒体、香港媒体和业界猜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长城不会为了对外合作而承担无法消化的风险,我们的品牌虽然处于弱势,需要提升,但不能借助新闻炒作去搞噱头。

  《21世纪》:业内普遍认为,此次萨博来华是用“技术来换市场和资金”,对国内车企而言,本次萨博中国之行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陈文凯:意义主要取决于合作方式。如果是收购,最终还是能为中国车企带来技术提升;如果合作方式只是参股,拿几款车型来中国作CKD,这就又走回代工的发展模式,这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对中国车企的意义不大。

  事实上,这一问题涉及到两个前提,一是萨博本身有没有“料”,也就是说这家公司是不是拥有自己的车型平台技术;二是合作的方式是不是用资本的手段来控制这家企业,就像吉利收购沃尔沃是100%控股一样。如果在这两个前提下,我们与之合作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合作的形式只是从萨博处拿到更好的车型,从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中分一杯羹,这样就没有太大意义。

  《21世纪》:本土企业在进行合资谈判过程中,应如何评估国外车企的资质,以减小合资、并购风险?

  孙健:第一,不要匆忙做决定,因为这种冲动性投资的危险系数很大。第二,如果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不足,应多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作全面、深入的调查,因为它涉及到巨大的风险投资。第三,应该对未来作通盘考虑,不仅看到当下要花多少钱,还要看到并购后,未来企业活下去还需投入多少钱。因为很多企业在做并购时,只考虑当下,没有考虑后续的融合问题,结果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常常有1块钱出售企业的说法,但相比后期资金投入面对的风险,代价往往是当时收购价格的十倍、几十倍那么大。

  陈文凯:这次萨博来华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融资,而我们的企业是想让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而进入中国市场前提只能是合资,合资对中方的风险不是特别大,因为中方考虑的是车子进入中国市场有没有竞争力、谈判中的股权、还有双方在合资公司中管理上的权益。其中,评估车型在中国有没有市场,是中方车企合资的最大风险。但如果是企业并购的话,要评估这家车企的整体运营情况和管理风险。

  现在许多中国车企都在赌购买的海外车型能否在中国市场畅销,这里面的风险需要好好评估。当年通用在中国市场下了很大功夫,也没有使萨博车型畅销,所以不能高估中国市场对车型的消化能力,也不能高估合作方的能力。事实上现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已经有些晚了,国内市场车型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使导入的车型在国内市场畅销需要花费较大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