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世界500强:中粮“二次革命”

和讯网 2011-08-23 17:59 行业分析
当今的13亿中国人,每天吃的、喝的,可能都不得不与中粮集团打交道。 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

  当今的13亿中国人,每天吃的、喝的,可能都不得不与中粮集团打交道。

  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自1994年开始,连续18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企业,企业实力雄厚。

  目前,中粮集团拥有九大业务板块和七大集团控股公司,涉及粮油、地产、酒店、畜牧、包装、金融、生物能源等多个行业,并拥有长城葡萄酒、可口可乐、蒙牛、特仑苏、金帝巧克力、福临门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产品。

  但中粮集团又被不少人称为“最像企业的央企”,这是因为,它处于高度竞争行业,大部分公司行为都依靠市场决策而不是行政垄断,是在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快速成长的。

  自我救赎 转型实业

  中粮集团有着60余年的历史,虽然是大型央企,但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改革开放之前,中粮一直承担着专业化经营和行业性管理的双重职责。但1988年外贸体制的改革,却令公司分崩离析,陷入低谷。

  此前的1987年,中粮还主管着全国49家粮油食品分公司,拥有独立核算的企业达1313个。参照198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 当年的中粮比“国际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AMD公司的资产总额高40亿元人民币以上,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农业大公司之一。

  但随着《1988年外贸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各外贸进出口总公司和部分工贸进出口总公司的地方分支机构与总公司脱钩”的要求,中粮也开始了被“肢解”的行动。昔日旗下的49家分公司转瞬间自立门户,一下子成了中粮集团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1988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山东、上海等6家分公司尽管没有与中粮一下子脱钩,但其人事管理权、业务经营权等都下放到了地方分公司。这样一来,曾拥有165.15亿元的中粮集团总资产一夜之间缩减到了25.26亿元,净资产才只有6625万元,而员工人数也一下子从12万人锐减到不到500人。

  经此一役,中粮元气大伤,开始了“自我救赎”运动,着手由传统贸易型企业向生产型企业转变。中粮相继做过彩电、纺织、陶瓷等业务,但最终都没什么起色,而从事的食用油、葡萄酒、巧克力等业务却风生水起。

  于是,中粮再次调整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加快食用油、葡萄酒、麦芽、面粉、大米、饮料、巧克力、金属包装等生产加工业务以及地产开发、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逐步由传统外贸代理公司向以实业为基础、综合化经营的跨国公司转型。1999年上半年开始,中粮对企业进行重组、改制,并在香港整体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中粮的全球化经营。

  中粮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兼并重组和资本运作在实业经营过程中的作用,而这在一向善于资本运作的原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进入集团后达到登峰造极。

  进入中粮后,宁高宁就没有停止过并购的脚步,将原先资本重组的经验一股脑儿用在了中粮身上:重组中土畜,进入畜牧业;受让深宝恒股权,进入地产业;并购新疆屯河,进入番茄酱加工和甜菜糖加工产业;收购丰原生化,进入生物能源领域;2009年7月,联手厚朴基金入主蒙牛,进军乳制品行业……

  通过多年的南征北讨,中粮集团以低成本迅速进入相关领域,形成了如今中粮集团的九大业务板块,并拥有中国食品、中粮地产(000031,股吧)、中粮控股、中粮新疆屯河、蒙牛乳业、中粮生化(000930,股吧)和中粮包装七大上市公司,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形成庞大的“中粮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