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中国化出海法则

英才 2011-09-06 11:13 行业分析
出处|《英才》杂志2011年9月刊 21世纪头10年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事件,既不是2001年的9.11,也不是随后发动的

出处|《英才》杂志2011年9月刊

  “21世纪头10年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事件,既不是2001年的"9.11",也不是随后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是"中国的崛起"。”2009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主编扎卡亚如此表示。

  新世纪似乎确实对中国“情有独钟”。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的GDP总额为1.19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6位。而10年后的2010年,中国的GDP总额已经达到6.04万亿,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中国经济迎来了一个的黄金时代。

  然而,在德鲁克等西方主流社会学家眼里,比国家崛起更值得期待的是企业的崛起。中国经济崛起了,但崛起的中国企业在哪里?

  答案是:中国企业一直在积蓄力量。这十年中,一大批中国企业陆续冲出国门,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其中不乏历经坎坷与沉浮,甚至遭遇失败者。好在,适应了在竞争中游泳的联想、海尔、华为等先行者,已经趟出一条适合本土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成功之路。

  先易后难

  提起联想国际化,一般会提及三大标志性事件,或者说是“三步走”。

  首先是换标。2001年4月28日,联想推出新标“Lenovo”,替代原来广为国人熟悉的“Legend”。

  其次则是奥运。2004年联想签约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获得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计算技术设备支持机会,藉此得到世界认可。

  第三是并购。整合IBMPC业务,使联想得以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和东盟等新兴市场高歌猛进,逐渐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公司。

  回过头来看,这三件事分别体现了联想国际化的三种不同战略。换标是品牌战略,借机奥运是营销战略,并购则是投资战略。

  与联想一样,华为国际化采取的也是务实的“先易后难”战略。“为了活下去”,任正非于1996年做出国际化部署,首先瞄准了与深圳比邻的香港,然后又将视野拓展到非洲、中东、亚太、独联体以及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直至10年之后,在团队、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一定实力后,华为才开始进攻欧洲、日本、美国市场。

  开始总是最艰难的时刻。但任正非定下一条规定:只要是国际通讯大展,华为一个不落都要参加,为此每年投入上亿元。任正非说:“活下来是我们真正的出路,国际上的市场竞争法则是优胜劣汰,难做的时候,你多做一个合同,别人就少一个。”

  与以上两家公司不同,海尔是以自有品牌直接杀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而这就对海尔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张瑞敏所言:重要的是出口创牌,而不只是出口创汇。

  在创国际品牌的过程中,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同样是“先易后难”。“走出去”是指进入国外的主流国家、主流市场;“走进去”是指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营销的“三位一体”模式,走进国外的主流渠道,销售主流产品;而“走上去”是指“当地融资、当地融智、当地融文化”。

  通过这三家企业的国际化成功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在策略和步骤上,也都是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稳中求进。

  文化融合

  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以后,文化冲突开始显现。尤其是在2008年联想出现大幅度亏损时,表面看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其根本原因则是内部管理、文化磨合问题。

  好在并购完成之后,联想并没有强制性的用一种文化替代另一种文化,或者有意偏重某种文化,这为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在后来的融合过程中,联想提出“坦诚、尊重、妥协”的六字方针,并且将IBM“讲究创新、尊重员工、服务客户、追求卓越”等因素吸收了进来。

  为树立统一的价值观,联想主动放弃了部分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倡导职业化和职业精神。关于联想文化融合,比较有说服力的例子发生在2006年6月,联想中国平台举办过一次“文化鸡尾酒”活动,在联想内网上讨论提高中国团队的国际化能力、加强同国际同事沟通等方面的问题。这一活动后来一直被延续,并发展为多形式、多领域的讨论与沟通,许多联想老员工的工作心态和方式都发生很大的国际化转变。

  张瑞敏在2009年总结国际化时就谈道:“可能并购很简单,钱不是问题,但文化融合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他讲了一个故事:海尔并购日本三洋之后,张瑞敏提议对设计能力很强的团队发一份特殊奖金。在中国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团队却拒绝了,理由是这个设计让别的小组来干也会成功,所以如果有奖金应该大家平分。这就是日本文化和欧美文化、中国文化不一样的地方。

  如何改变国外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的认识?华为更相信在国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狼性文化”——凭借反应灵敏、奋不顾身、团队精神等特点,在国际市场攻城略地。在华为,国际化首先是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而不只是文化问题,要通过管理机制的提升来解决问题。但与此同时,华为也改变了“狼性”中提倡的“英雄主义”,变得更职业化,以便组成更有凝聚力又能征善战的国际军团。

  正如任正非所言:“只有破除了狭隘的民族自尊心才是国际化,只有破除了狭隘的华为自豪感才是职业化,只有破除了狭隘的品牌意识才是成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