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老相声 新创业

投资有道 2011-09-07 09:30 行业分析
在并非相声艺术大本营的上海,这家竖起80后相声大旗的北京相声团体,每次专场演出都有八成以上的上座率。

 在并非相声艺术大本营的上海,这家竖起“80后相声”大旗的北京相声团体,每次专场演出都有八成以上的上座率。

  顶着上海酷暑烈日,26岁的高晓攀走出下榻的市中心某经济型酒店。前一晚凌晨直至大半个白天,他的身份主要是晓攀文化传媒公司的董事长,接连不断地与市场合作伙伴商谈发展计划。而午后去附近的小面馆随便打发掉午饭之后,他就要进入剧院,粉墨登场,恢复他那备受追捧的嘻哈包袱铺掌柜的角色。

   “原来一听说相声,都觉得只有那些传统段子,但嘻哈很不一样。说相声的是年轻人,说的是时髦的事儿,形式新颖喜感十足,而且保留着传统相声的精髓,说学逗唱言之有物。”

  剧院外,举着一块专门制作的写着“攀”字的灯牌,身为沪上白领一员的王荣告诉记者:今年来,无论雨暑,每个月固定出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她们这一批“嘻哈迷”的习惯。在并非相声艺术大本营的上海,这家竖起“80后相声”大旗的北京相声团体,每次专场演出都有八成以上的上座率。

  嘻哈包袱铺成立于2008年,最初只有二十几个演员,成立当天第一场演出“只来了两位观众,演出阵容隆重的让两位观众都不好意思走”,但是很快他们就以时代感极强的相声风格迅速蹿红。2009年,高晓攀成立了晓攀文化传媒,在这个从小拜师学艺,读过正规曲艺学校,却在毕业后卖过衣服、刷过油漆,在相声圈子经历过大起大伏的“掌柜”心里,开始有了更大的“商业野心”。

  “相声这种语言表现形式,在我们的邻国都很受欢迎,是主要的娱乐产业之一。但在国内,相声整体处于‘打游击’的状态,产业链很不完善。”言谈老成的高晓攀告诉记者。

  他正试图用娱乐产业的方式打造一个多元化品牌。“完全市场化运营管理”的模式,使以嘻哈包袱铺为基础的企业迅速扩张,打入了南方市场,表现出的成长性已引起文化产业领域诸多风投们的注意。

  “任何的创业都是艰辛的。我们创业三年,一开始什么活都接,来者不拒,后来逐渐注重品牌和人的经营,直至今年嘻哈包袱铺和晓攀传媒的运营走上正轨。这三年我们经历了如何从感性到理性来运作一家公司的变化。”

  “在万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本质。”他在晓攀传媒的商业策划书上这样写道。

 

嘻哈包袱铺的表演敢于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上更多符合潮流的创新创意。

  “卖乐子”能否“卖”出商业模式?

  晓攀传媒的公司介绍很简单:我们不卖车子、不卖房子、只卖乐子。

  “卖乐子”中是否存在具有成长性的商业模式。这点或可借鉴日本最大的搞笑艺人公司吉本兴业的发展稍作参考。

  这个以经营“笑的事业”而著称的娱乐集团,从最初一家演艺团体的小剧场经营,发展成一个规模化的演艺制作公司,并成功上市。他们拥有演艺人员业务、经理人业务、电视节目、动漫制作,以及自己的卫星频道和遍布日本的剧院、多媒体剧场。他们的发展是一直坚持以娱乐作业的方式进行多元经营,形成一套具有独创的娱乐业体系的结果。

  吉本兴业的模式简单来说,得益于采用成熟的现代演艺经纪制度和内容的多媒体应用。

  去年4月,高晓攀在参加日本冲绳电影节期间接触到了这家娱乐集团,对他们的经纪公司模式印象深刻。尽管旗下艺人众多,但吉本兴业至少两三个艺人就配备一个经纪人,负责全面统筹管理,搞笑艺人们被打造成潮流明星。高晓攀认为,仅这一点,就值得借鉴学习。

  当被问到晓攀传媒目前的盈利模式时,年轻的创业者想了想,举出了项目开发、剧场运作、宣传策划以及明星经纪四大部分。

  这个模式或多或少借鉴了本山传媒当下的运营模式:本山艺术学院的人才储备、影视造星平台、明星经纪以及以刘老根大舞台为基础的连锁剧场。

  “他们的每个环节都是健康的并且环环相扣,很值得学习。但是,他们是能够在一开始以实业养艺术,再以艺术去养艺术。而我们初期并没有雄厚的资金链条,只能靠艺术赚得利润。”

  他认为项目开发是盈利的“矛”,嘻哈包袱铺的相声艺术是核心产品,“只有生产出好产品,才能找到销售的渠道和方案”。

  事实上,他们最初的蹿红,正是因为这个平均年龄24岁的相声团体,在相声的表演上敢于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上更多符合潮流的创新创意。他们的段子里加入了很多“80后”才懂的“包袱”,大量融入最热的网络用语,甚至加入脱口秀的内容,调侃时下最新的热门事件,这些都很难从老相声演员口中听到。

  在他们“火”起来之后,市场上涌现出了一批标榜时尚相声、新潮相声、先锋相声的小团体。“都是有了我们这个风向标,他们争相效仿。不过,我们现在连‘80后’这个概念都不太提了。”在他们最新的海报上,写着“最洋气的相声团体”。

 

目前在嘻哈包袱铺的节目中,60%是传统节目,原创节目占40%。

  各种形式推广“嘻哈”

  2010年,晓攀传媒成立了自己的话剧社——嘻哈乐透社,策划的一系列相声剧自主项目在2011年的演出市场大获成功。其中《超级新白娘子传奇之有碘咸》更是场场爆满。

  相声剧形式,最早是高晓攀在嘻哈包袱铺开张不久就提出的设想。当时所有人都反对,认为这太耗人力、财力,还没有经营好传统的相声大会,没必要上相声剧的项目。高晓攀却坚持认为相声大会并不是嘻哈的强项,结果相声剧的上演,成为嘻哈包袱铺剧场演出的第一次爆满。

  “输入传统相声,输出创新相声”,这是他们一贯的坚持。目前在他们的节目中,大约60%是传统节目,原创节目大约占40%。

  他们的项目计划里还包括与各地演出商、企业或政府合作的大量商业演出,以期找准机会拓展全国市场。

  最近,高晓攀还在微博上说起了“嘻哈包袱铺微相声”,仍以捧哏逗哏的形式,话题从热门电影到热点事件,段子一个不落,广受追捧。

  高晓攀说,现有的商业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定位清晰、品牌提升度很好。

  目前,嘻哈包袱铺吸引和选择的合作品牌都以潮流、时尚的品牌效应为主,比如百盛、凡客、阿迪达斯、三叶草、乐途等等,都属于年轻群体集中度较高的品牌。

  不久前,他们刚与上海文广影视集团达成了合作协议,试图借助这个庞大的影视平台,进一步打开知名度,创造明星效应。同时“也为以后开发自己的影视公司项目积累点经验”。

  “在创新节目时我们就会加以细化分类,比如哪一类适合电视节目,哪一类适合剧场演出等等,在此基础上继续与一些优质品牌合作,用各种形式推广嘻哈的相声和喜剧艺术。”

  目标国内相声市场领跑者

  嘻哈包袱铺目前已有70多名演员,在北京有4个固定剧场,每个月还要赴天津、上海等地做专场演出。

  相声回归剧场是这门传统艺术走向商业化的标志,高晓攀把剧场经营比作“盾”。

  “现在嘻哈在北京每周固定有19场演出,平时的上座率约八成,周末三天四个剧场是爆满的,多时每晚客流量能达到两三千人。”他说。

  据悉,在保持门票20元不涨价的情况下,嘻哈包袱铺的纯利润每年大约有四五百万元。去年嘻哈赴香港开了专场演出,今年10月,又将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做两场专场演出。

  “相声事业的运营管理有极大特殊性,既不能是单纯的剧团,也不能是纯粹的企业。我希望我们能让这门艺术有继承性、发展性和可延续性,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利润最大化。”

  为了弥补眼下相声界人才匮乏的局面,晓攀传媒投资开设了相声培训班,目前已在全国招募了四五十人的学员队伍,他们中间,已经有人可以登台表演。高晓攀对学员的要求是,首先要练好相声的基本功,技术含量得高,其次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

  他希望晓攀传媒能够作为一个平台,获得横向发展。现阶段的任务是把现有的商业模式做得更清晰,明晰四个版块的利益链条,在各自的环节上开发出新利益点和利益空间,以点及面形成健康的利益链关系。

  “我说过在商业上要么做第一,要么做第二,要么就别做。第一名会占到50%的市场份额,第二名会占到40%,其它效仿者只有你争我夺剩下的10%市场份额。嘻哈包袱铺已经是德云社火了之后第二家火起来的民营相声团体。而晓攀传媒除了嘻哈,未来还计划延伸出更多的子品牌。”

  他在采访中还提到了英国的维珍集团,这家目前英国最大的私营企业,旗下有近200家公司,它的创业者在发展时提出的策略是“做一只跟在大企业屁股后面抢东西吃的小狗”。

  高晓攀告诉记者,到北京拜师学艺的第一天,师父就跟他说,打死别回去,宁为凤尾不为鸡头。

  “我一直很坚持,遇到多大挫折我都没有退,我想就算跟着腕儿混,只要努力,迟早有一天我也能成腕儿。”

  成立嘻哈包袱铺之前,他曾经在德云社说过一年半的相声,最终还是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想法”而选择离开。

  现在,当有人建议高晓攀“去别的剧场多看看”时,他说:“不用了,我们需要的是创新,而不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