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谈判者必然能舌灿莲花
共同创造价值还应该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只聚焦在立场(Position)的争执上,要思考的是立场背后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在了解深层动机的基础上双方才可能形成互惠的提案,达到双赢局面。
其次,听要先于说。很多人认为好的谈判者都是雄辩滔滔,让对手无还嘴之力,而赵大维认为这样往往可能忽略对方要的是什么,只是强加自身观点于他人。甫一上谈判桌便滔滔不绝巩固自身立场不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而是应该先倾听,思考双方异议的原因、对方立场背后的动机、共同创造价值的可能。
最后一点,准备先于行动。这一点人所皆知,中国谚语叫“磨刀不误砍柴工”,亚伯拉罕•林肯也说过“如果我有8小时的时间砍一棵树,我就会花费6小时磨利自己的斧子。”然而要完整地准备一场谈判,并非易事。赵大维认为应该从三个维度来准备:人(People)、问题(Problem)和流程(Process)。
人的维度,要考虑的是将要面对的谈判者是谁,他背后的那一群人是谁,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谁是关键决策者,如何与之建立关系。在跨文化谈判中,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同的文化中组织结构和决策体系各不相同,例如北欧的组织结构比较扁平,上桌谈判者往往已有充分授权,而中国就截然不同,庞大复杂的关系网使得“背后那一群人”往往更加重要。
问题的维度,要明晰谈判中真正要处理的议题是什么,双方的深层动机和核心需求。在这个维度,还要准备好谈判桌上的解决方案及谈判桌外的解决方案。如果谈判谈崩了那么桌外的替选方案是什么,如果忽略了这一部分就会使自身在谈判桌上力量大减。另外自然还要准备充足的论据、理由,包括专家意见、调查数据、第三方观点等等。
流程的维度,要提前准备、设计谈判的程序,先谈什么,后谈什么,以什么样的顺序和节奏披露信息,还有在谈判过程中后勤的配合与安排,具体到双方座位的高度、空调温度的调节等细节都有可能对谈判结果产生影响。
从过去的不够了解到现在企业都意识到了跨文化沟通、跨文化融合的重要性,跨文化整合与管理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必然提及的一个词。然而赵大维认为作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要面对的第一关:跨文化谈判的能力以及后续的跨文化冲突解决的技能仍然是现阶段许多中国企业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