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经营者:自信是立身之本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一。白酒的经营者们一边在用价格血拼博取着消费者的眼球,一边咬着牙关作最后的冲刺。国企、事业单位不再发福利,大部分私企的采购也全面结束,白酒的大宗团购渠道基本无望。当面向人民大众的价格底线被一再击穿,白酒品牌与白酒本身的价值在不断受到拷问。白酒的出路在哪里?本刊认为,无论是调整未竟还是已矫枉过正,转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仍然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共同坚守。
致经营者:自信是立身之本
中国白酒文化已逾千年。从诞生起,就与我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息息相关,融为一体。白酒作为情感抒发的最佳伴侣,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备受推崇,美酒衬托美文,方显出喜悦之情洋溢奔放、洒脱之意肆意纵横、悲伤之感感人至深。李白的一首《将进酒》,将我国的美酒文化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随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千古流传,中国白酒也随之传承发展,生生不息。民以食为天,佳肴也须配上美酒才登对,白酒这种特殊的情感消费品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所以,当困难来临时,不必杞人忧天,也不必妄自菲薄,自信才是立身之本。记者了解到,在困难的市场条件下,山东白酒在2013年仍交出了令人鼓舞的答卷。据统计,2013年1—11月份,山东省白酒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59家,完成白酒产量115.42万千升,同比增长2万千升。消费方面,2013年1—11月份鲁酒实现销售收入376.41亿元,同比增长10.53%,实现利税51.41亿元,增长4.01%,利润28.34亿元,增长12.68%。
调整是发展之需
业内专家认为,行业的大调整需要忍受阵痛,最坏的时刻有望在2014年跨过。在这个过程中,权贵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型将逐渐完成,品牌重新定位与渠道重建需要持续1—2年左右。厂家需要在这个时间内将营销重点偏向于大众营销,并重建厂商分工合作关系。目标市场的集中带来的将是品牌集中度的提高,企业之间进入挤压式发展,小企业盈利状况的恶化将为兼并收购提供机会。
本刊认为,调整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当生存环境恶化的时候,适者生存法则是真理。
坚持是进步之源
打铁还需自身硬。外在环境的变化无法改变,白酒行业的不断进步需要以坚持修炼内功为基础。从2012年冬初现端倪,到2013年“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全面贯彻实施,塑化剂事件、年份酒事件接连被曝出,2013这个调整之年注定不平凡。限制三公消费,狠刹奢侈浪费之风,让高端白酒的主打市场消失大半。消费者愈发理性,负面新闻成为白酒与消费者之间的层层阴霾。高端品牌价位、渠道下沉,进一步挤压中低端品牌的目标市场。酒企和经销商忙着清库存,价格血拼在所难免。但是,价格底线虽不断被击穿,质量底线必须坚守。
每次行业调整都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这一次,是白酒价值回归的另一种进步。理性的大众消费群体关注的是性价比,需要企业以及经营者在品牌、品质等各个方面形成合力。这就要求企业在这场大浪淘沙中坚守品牌价值,坚持酒体质量。质量低劣的白酒产品及品牌将会在市场的审判中败退,为优质企业让出经营空间,捱过寒冬,即是暖春。
致消费者:“酒介眉寿”不只是传说
《诗经》曰,“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意思是说喝酒有助于长寿。古人认为,饮酒的目的在于“借物以为养”,而不能“身为物所役”。唐宋时期,人们喝酒的习俗逐渐完善,日益重视养生。人们开始懂得对不同的酒,采用不同的喝法,同时搭配不同的食物。通过考古挖掘发现出各种酒器就是很好的例证。我国“十大长寿之乡”之一的安徽亳州,百岁以上的老人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据调查,这些长寿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就是喜欢适量饮酒。传统观念,常常容易将白酒与高耗粮、有害健康以及酗酒造成的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而往往忽略了白酒复杂酒体体系中对健康有益的、可以减轻酒精伤害的另一部分生物活性成分(功能成分或健康成分)的更多理解和认识。白酒生物活性成分能够缓解酒精伤害,充分显示在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奏以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方面,具备较高的养生功效。白酒中有机酸类、不饱和脂肪酸类、杂环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含量非常丰富,消费者需客观科学地认识中国白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白酒的保健功效。
情感充分表达,饮酒点到为止
临近春节,各种应酬酒局多了起来。豪爽的山东人喜欢喝酒,亲朋好友聚会时,豪饮者不在少数。在此,本刊提醒各位读者在春节期间要适量、健康饮酒,做到情感充分表达,饮酒点到为止。
古书中记载“饮酒莫教大醉,大醉伤神损心志”。如高血压患者,饮酒过量有导致脑溢血的危险。因此,饮酒要适可而止。一般酒精(乙醇)的中毒量为70-80毫升,饮白酒的一次量不宜超过50毫升。在饮酒前先吃点食品,使体内分解酒精的酶活力增强,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同时,开车赴会的市民朋友,酒后一定要选择代驾或者打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