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错位营销的经营智慧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9-10-23 11:42 营销分析
当你与对手势均力敌,或者要同时面对多个对手的时候,能够让半个身位给对手,亦即在竞争中稍微侧半个身,

当你与对手势均力敌,或者要同时面对多个对手的时候,能够让半个身位给对手,亦即在竞争中稍微侧半个身,以错位思考的方式,并且采取错位营销的手段,以此来避开对手之锋芒,这样做,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营销智慧。
  独木桥上"侧半身"

  在一个狭窄的独木桥上,两个人相向而行正面相遇,因桥面狭窄,对急于过桥的两个人来说,所面临的可能是无处可避也无处可让的窘境。而且,在已经行至半路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再退回去--因为都要赶时间,多耽误一分钟可能就会错失一宗大的生意机会。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当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可能的解决办法,似乎也只有如下几种:

  其一,过桥的两人互不相让,并由此进入僵持状态,最终斗起气来,搞了个两败俱伤,到最后谁都过不了桥;其二,两人拼力前冲,看谁力气更大。最终一人落水,另一人顺利过桥;或者两人都落水,谁也过不了桥;其三,其中一方退回,待另一方过桥之后,自己再重新来过,这样,双方都能实现过桥目的,但其中先退回去的一方,要比另一方花费更多时间,成为明显的"吃亏者";其四,其中一方侧半个身位,或双方各自为对方侧出半个身位来,这样双方通过错身的方式,都能用最短的时间过桥,而且还不必面临落水的尴尬。

  但凡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在权衡之后,都会对"过桥"有一个明确而恰当的选择。很显然,在以上这几种可能的"过桥"方式中,僵持、拼力和退回的方式,对于其中任何一方,甚至是对于双方来说都不划算,只有"侧半身"的方式是最具智慧的。如果条件允许,在能够错得开身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说是坐赢不输。只要稍微错一下身位,就能在节省彼此时间的基础上,各自顺利实现过桥目的。不用说,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别看一个小小的过桥之举,其中却是充满了智慧,也充满了对机会的选择。以此为喻,应用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亦可以演绎成一种包含差异化营销、错位竞争等多种选择在内的商战智慧。

  侧半身,帮你打开前行中的"暗门"

  侧半身,实际上是一种生存智慧,它可以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大至对人际关系的经营,小至对某一笔具体生意的处理,都可以从"侧半身"的思维中,找到能够帮你打开堵塞前进道路的"暗门"。

  当被应用在经营活动中的时候,侧半身就是一种经营智慧;当被应用在营销活动中的时候,侧半身就是一种营销智慧。好哪口就吃哪口,走什么路就唱什么歌。"侧半身"的道理,其实放在经济领域任何存在竞争的地方都是相通的,至于要不要侧身、如何侧身、侧身到什么程度,各人有各人的评判标准。具体到营销领域,虽然有差异化、错位营销等种种貌似与"侧身"理论涵义相同的说法,但无疑,差异化、错位营销等概念都是从静态角度出发,而"侧半身"却是一种动态概念。当企业面对主要竞争对手的时候,如果说差异化、错位营销更多是处于劣势竞争地位者所做出的一种被动性选择,那么"侧半身"的营销方式则更具主动性,是企业自发、合理调整营销战略和竞争策略的一种姿态。在这种姿态下,企业对自身行动具有更强的掌控力。

  10年前,大概是从1996年左右开始,五粮液的市场规模跃升至中国白酒行业第一,并通过其后几年对"买断经营"的大力拓展,一举成为行业"头牌",并最终奠定和巩固了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号称"中国酒业大王"。当五粮液风光"称王"之时,茅台虽然扛着"国酒"的名头,却在五粮液面前失了"国酒"的颜面。5年前,茅台酒开始在终端发力,并着力打造自己"中国第一酒"的品牌定位,面对五粮液疯狂扩"量"(主要是扩大系列酒的产量、扩大贴牌酒的产量、扩大贴牌数量)所带来的市场压力,茅台没有迷失自己。"酒业大王"要的是高市场覆盖和高市场占有,"国酒"要的却是市场地位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高端占位。茅台的坚守,在与五粮液的市场竞争中最终赢得了阶段性胜利--目前,无论是从市场影响、品牌美誉度、市场定位上来看,还是从两大品牌在股市上的表现来说,茅台都已经重新压制住了五粮液。

  不与五粮液在"量"上相争,而是与之在"质"上抢位,茅台的这个半身"侧"得何其优雅,也许会更让那些有心学习的品牌羡煞。因为茅台知道,酱香型白酒长达五年的出厂周期,与浓香型白酒半年一载就可以出酒的"高产"相比,在量上永远都无法占到第一,因此只能在"质"和"品"上做足文章。
错位,是为了在竞争中避免锋芒相向

  但凡是存在竞争的地方,在竞争对手之间,没有哪个不是带着锋芒而来。如果竞争双方采取锋芒毕露的竞争姿态,难免就会锋芒相向,硬碰硬的最终结局就是折损双方各自的能量。

  在竞争中,当你与对手势均力敌,或者要同时面对多个对手的时候,能够让半个身位给对方,亦即能够在竞争中稍微侧半个身,以错位思考的方式,并且采取错位营销的手段,以此来避开对手之锋芒,这样做,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经营智慧。不仅可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也给了自己在竞争中寻找最佳突围方式的机会。

  在酒行业,陷入竞争重围而不知道转身的企业不在少数。这些杀红了眼的企业,甚至连侧个身的时间都节省了,只知道死冲滥杀、东施效颦。因此浪费了许多市场资源和从竞争中"突围"的机会,最终深陷竞争红海而不能自拔。这种"呆头鹅"式的竞争,在白酒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体现:广告标王时期,大家开始比谁钱袋鼓、比谁腰腿粗,头脑发热的企业一窝蜂;终端竞争时代,大家开始比开瓶费、比买店费和包场费、比促销费,水涨船高之下,不断向上抬行情的企业,最后都成了"冤大头";渠道竞争时期,所有企业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渠道经销商身上,要压货、要打款、要销量,最后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压缩到了极限。而经销商一旦"反水",将资源全部集中到优势品牌身上的时候,那些非强势品牌所要面临的,也许是"渠道崩盘"的结局。

  当然,酒行业也有一些善于在竞争中"侧身"的企业,他们最终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市场发展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错位方式的道理了然于心,而且会身体力行地去应用。比如洋河蓝色经典,在酒行业一窝蜂追求产品包装定位的大红大紫之时,能够另辟蹊径,借助"蓝色"与行业通行色形成的色差,开展差异化的"色"营销。同时,侧身让开了茅台、五粮液等强势名酒在传统名酒流通渠道的锋芒,转而向关系营销和"汽车后备箱"求解,从而在一"侧"一"错"间,赢得了市场成功,也赢得了行业尊重,更使自己在发展壮大中锋芒逐渐趋于厚重,从而具有选择更强对手和更强营销方式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