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品牌如何获得更大发展
目前在一线市场,海天、淘大、欣和、李锦记、老蔡等知名品牌酱油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还有众多的中小型酱油企业在二三线区域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拥有发展空间,但因为行业门槛低,导致的价格战、品质标准战、广告战、促销战此起彼伏。如何获得更大的发展,成为众多酱油企业关注的话题。
那么如何撬动这个传统的“新型”市场呢?虽然酱油制造历史悠久,但是在消费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情况下,酱油的发展远远楼后于其他食品和行业的发展。我们看到欣和仅仅通过以“卖酒的方式”,强调酿造时间为六个月,就在华东市场,尤其是竞争激烈的上海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见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巨大。
目前酱油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酱油标准品质问题
目前的酱油国标其实存在缺陷问题,事实上,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酱油,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隐患问题,如有的酱油采用转基因的大豆原料制作,再如中国酱油行业通过协议,同意制定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的三氯丙醇含量标准,限定有毒物三氯丙醇含量为0.02毫克/公斤。业内人士估计:这一判定酱油合格与否的强制性内容,将令中国近50%的企业面临一次准入洗牌。
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理事、我国酱油标准起草人之一鲁肇元说:“不少企业生产的酱油都含三氯丙醇。三氯丙醇超标的酱油,不仅不能出口,在国内市场也该受到控制。”
早在1999年10月,欧盟在对从中国进口的酱油进行抽查时发现,有5个厂家的酱油中三氯丙醇含量超标。这之后,我国及时制定了有关酱油的国家、行业标准。
然而,2001年颁布实施的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三个标准中,仅仅在配制酱油的原料标准中对三氯丙醇含量作了强制性的限量规定(1毫克/公斤)。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即使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三氯丙醇超标,也无法确切判定其产品为不合格。许多急功近利的企业,瞄准该标准的空子,为降低产品成本,往往在配制酱油中大量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充当成配制酱油。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常务董事杨科庭介绍,单纯利用传统微生物发酵工艺生产的酿造酱油一般情况下不会含有这种污染物。正因如此,不少企业用配制酱油冒充“酿造”酱油。
许多酱油企业如果不进行标准和品质升级,将面临类似乳业企业“三聚氰胺”门事件的大规模行业洗牌。
2、 酱油产品同质化严重
目前酱油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如以产品为例,主要就是老抽、生抽、宴会酱油、或者放有营养添加剂的产品,市场缺少满足烹饪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健康化的产品,产品本身的亮点没有充分放大和提升,例如酱油本身不含脂肪,不是油,鼓励消费者少吃油,多吃酱油,零负担,可能会吸引一大批关注三高、天天想减肥的都市白领、女性、中老年人的关注和购买。
而一些酱油价格虚高,却缺少打动消费者核心概念和诉求,我们知道酱油中含有的抗氧化成分活性远远高于维生素C,在目前甲流高发的季节,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提高抵抗力的最佳饮食来源。酱油品牌在产品研发与市场对接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分析和调研。导致一些高端产品放在终端无人问津的现象出现。
3、 酱油品牌营销推广大同小异
酱油品牌在塑造品牌形象和产品特色上,也陷入了同质化的苦海中,不是突出鲜,就是突出香,要么就是好味道、好原料,一个酱油瓶飞来飞去,每天看到这样的广告,有些审美疲劳。企业靠着既有的渠道网络,和广告轰炸,强迫消费者接受购买,笔者在终端调研发现,其实酱油品牌转换很高,在消费者眼中,不少酱油差别不大,只是终端看到,实现广告上知道,现场多了一些促销就购买,对品牌忠诚度并不高。
所以就出现了前几年销量较好的酱油品牌,被另一新品牌靠广告战、促销战很容易的夺取辛辛苦苦自己的胜利果实,市场份额急速下滑,某些区域市场,出现大王城头换大旗,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风水轮流转的局面。
更有甚者,为了把酱油的档次和所谓历史体现出来,非要包装成香港、台湾、澳门的品牌,拥有几百年的历史,可是这对日趋快节奏的家庭主妇有多少打动作用呢?对销量提升又有多少帮助呢?
简而言之,酱油市场的前景会越来越好,但是对酱油企业而言,尤其是中小型酱油企业而言如何占领自己的区域利基市场,通过品类创新、营销创新、品质提升,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认真思考和把握。
作者为上海劲释咨询品牌顾问,长期从事外贸转内销、人性化营销和绿色营销的工作,曾经服务中石油、红塔、横店集团、宝娜斯、浪莎、报喜鸟、雅鹿、中粮集团、燕京啤酒、有机农庄、香飘飘、紫罗兰家纺、亚光家纺等知名品牌,联系电话:13761404124,Email:juewu1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