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海南毒豇豆事件的营销启示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0-03-01 17:01 营销分析
继毒豆芽、毒粉丝,毒奶粉之后,海南又惊现毒豇豆。 我们这代中国人是不幸的,有位老者在餐桌上面对满桌珍

继毒豆芽、毒粉丝,毒奶粉之后,海南又惊现毒豇豆。
  我们这代中国人是不幸的,有位老者在餐桌上面对满桌珍馐,极端地感慨:中国人都在“慢性自杀”。空气污染、土地污染、水源污染,农药、化肥污染,生产出来的粮食、蔬菜能不污染?!能没有毒?!

  某种程度上,中国商业文明的建立,是以一代人的被“毒化”为惨重代价的,要不慢性中毒,要不中毒致死。

  先看一则新闻。

  07年8月24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一则新闻:一位英国妇女名叫泰勒完全抛弃每日例行程序,体验了一段不洗澡、不刷牙、不化妆的特殊生活,以测试化妆品的效用。而以前泰勒每天需要使用的清洁和化妆用品多达十几种,包括保湿水、乳液、发胶、身体清香剂、香水、脱毛剂、苗条霜等等。泰勒把自己的行为称作“第一次科学实验”,旨在观察不借助昂贵的化妆品,自己的外貌和心理会发生怎样变化。坚持到第二周,她周身散发出难闻气味。

  甚至她的孩子都不愿拥抱她……到了第四周,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泰勒却发现自己的皮肤开始发光,眼皮上的一块囊肿也消失了。这次实验的结果是:喜欢化妆品完全来自心理的需要,不用化妆品,皮肤倒很健康。那泰勒做这个测试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呢?那我们还是来听听她自己的回答吧。泰勒说:“我曾阅读过有些化妆品的说明书,发现自己每天接触的化学物质超过200种。虽然厂商保证它们的安全性,但日后会造成何种影响却不得而知。”听到了吧,泰勒的消费化妆品的底线是什么(广大的爱美女性也一样)?那就是化妆品对人体皮肤必须保证绝对安全,没有毒副作用,不会至癌,不会到老年留下后遗症。

   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费底线无处不在。手机的消费底线,不是花里胡哨的各项新功能,而是保证最基本的通话质量和沟通便利(短信功能)。也难怪诺基亚的高端品牌VERTU伟图只保留了通话和短信功能。冰箱和空调的消费底线是保证最基本的制冷能力。保鲜食品的消费底线不是味道如何鲜美,营养价值多高,而是不要过了保质期。就像我们在超市买牛奶,你第一注意看的肯定是生产日期。乘坐交通工具出行,不管是汽车、火车、飞机,乘客的消费底线不是舒适的空间,惬意的旅途,而是能够保证安全、正点到达。

  食品、蔬菜的消费底线是什么?不是健康、营养,而是食用安全!自从海南出了毒豇豆,全国消费者对海南豇豆,谈“豆”色变,噤若寒蝉。受害最大、损失惨重的是海南的种豆农民,一车一车的豇豆都倒掉了。估计,消费者对豇豆的消费信心,就像毒奶粉事件一样,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设想,如果在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中,蒙牛等国内大品牌能独善其身,“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对蒙牛来讲是多大的广告啊?这个广告毫不夸张的讲,能顶央视几十亿、几百亿的广告费。这是比蒙牛所谓的“神五上天”、“超级女声”更大的营销事件,蒙牛肯定要赚爆了。但可惜的是,以“大胜靠德”的蒙牛也未能幸免。自此,蒙牛的牛根生——这个所有消费者崇拜的企业家偶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可以肯定的说,毒豇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可能会有更多的前“毒”后继。

  对于许多行业,特别是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快速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行业,每个行业的产品都有对消费者的消费底线。先不要夸夸其谈,如何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的需求,作为企业首先要满足的是消费底线。这道底线,在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短线为上,鼠目寸光的今天,是很容易被“潜规则”和突破的。 

  对于想基业长青、做百年老店的企业家,企业老板,企业营销决策者来讲,产品消费底线是一定要坚守的,坚守底线往往是最大的营销,特别是在出现行业危机的时候。

  对中国企业谈坚守底线,是中国企业的幸事,还是不幸呢?读者还是自己判断。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作者营销活化石韩锋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coolwindhan@yaho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