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司兰在风机单机规模上也出现了误判
彼时,苏司兰的产品给人以“简单皮实”的深刻印象。其选用的定速风机技术路线结构简单,易上手,且风机运行稳定。而同时并存的变频和直驱两种技术路线,则因变频器的增加,故障率较高,风机运行难度也更大。尽管苏司兰的定速风机利用风速时段比后二者少,但其售价比维斯塔斯等其他外资风机低,又比国产风机故障少,很容易在中国市场拿到订单。
不过,随着中国70%国产化率政策在2007年推出,十多家国内风机企业迅速进入这一市场。他们大多来自于传统火电设备、重工领域,有着很好的技术积累,又具备极强的模仿能力。典型代表是依托大连重工的华锐风电,现在已拥有中国23%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大风机制造商。
在这一过程中,变频技术逐渐成熟,随着故障率的下降,其利用风速时段高的优势凸显,逐渐拥有了80%以上的份额。但苏司兰对这一变化显得异常迟钝。直到2010年,苏司兰才准备开始推出变频技术。“之前的那个老外CEO过于自信,自认为带着先进技术来到中国,但现在看那是有先天缺陷的技术。”一位接近苏司兰决策层的人士说。
与此一脉相承的是,苏司兰在风机单机规模上也出现了误判。在印度市场还停留在1MW以下规模时,1.5MW这种大型风电机组就已成为中国主流机型,而业内一线企业积极研发的都是3MW、5MW等更大容量机型和海上风电机组。但苏司兰风机最大容量也仅为2.1MW,而且不涉足海上风电。
在内部人士看来,苏司兰的迟钝与其决策层对中国市场估计不足有关。“中国用了两三年就走过国外十几年的历程,而我们还是按照过去的经验来做事。这种情况下,怎么谈发展,生存都很难了。”这种对中国市场的隔阂在2010年达到高潮。在这一年里,苏司兰中国区CEO一职竟然一直空缺。
祸不单行,苏司兰的全球战略亦在此时受挫。苏司兰起家于印度,一度占据当地超过七成的市场。2007年,其以13亿美元竞购德国第三大风机制造商Repower的绝对控股权,跻身全球第四大风机制造商行列,但随后整合却极为不顺。先是受制于德国保护政策,未能完全获取对方的核心技术,即使在中国市场Repower也一直以杨丽霞所在的北方风电这一合资公司开展业务,并未纳入苏司兰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