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头不是赌博,而是一个对冲
金融危机前,高盛出现过两个净空头高峰,第一次净空头高峰在2007年2月,公司持有约100亿美元净空头,第二次高峰在2007年6月,净空头达139亿美元。
2006年,高盛意识到按揭贷款市场下跌风险,除了将可疑资产打包推销给客户外,也开始大量做空。
2006年12月14日,高盛首席财务官David Viniar和按揭贷款部门的核心工作人员一起召开会议,指示这个部门“回家”(Go Home)。意思是,让按揭贷款部门采取中性头寸,既不大量做多,也不大量做空。
然而,按揭贷款部门一系列行动的结果是,迅速超过了“回家”范围大量做空。2007年2月,高盛首次出现大量净空头。
按揭贷款部门的行动包括:迅速卖出已有的次级贷款RMBS,CDO,ABX资产,同时为还持有多头的资产买入CDS作为保障,停止了新的RMBS证券化以及逐渐停止CDO账户中的新资产购买等。
一个月内,按揭贷款部门大量减持或抵消高盛和次级贷款有关资产的多头。然后,按揭贷款部门开始购买空头,让公司可以从价值下跌的RMBS和CDO证券中获利。
到2007年第一季度末,高盛按揭贷款部门从2006年12月的60亿美元左右的多头转为100亿左右的空头,转换额高达160亿美金。
高盛的前高级经理曾将30亿次级按揭贷款背景的资产空头描述为“巨大且极大的”,而高盛的净空头是这一数字的3倍以上。
当年2月底,高盛风险委员会(FWRC)下属的运营委员会对100亿的净空头开始担忧。FWRC的三位主席Viniar,Messrs Cohn 和Blankfein参加了这次会议,要求按揭贷款部门通过“覆盖空头”来锁定利润。结果是,按揭贷款部门覆盖了大部分但不是全部的100亿美元空头,降低了VAR(风险价值)。从2007年3月-5月,高盛的按揭贷款部门保持着相对低风险的资产组合。
2007年6月中旬,贝尔斯登的两家避险基金倒闭,引发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又一波迅速下跌。两周内,高盛购买了大量CDS合约,做空多种次贷抵押资产。当年6月22日,高盛的净空头达到139亿美金,其中包括了90亿对AAA级ABX资产的空头。这一规模比2007年2月的空头还要增加40%。
这是一场豪赌。
高盛抵押贷款部门的VAR在2006年中期大约在1300万美元左右,低于3500万美元的限制。但到2007年2月,VAR达到8500万美元,同年8月更达1.13亿美金,超过该部门3500万VAR风险额度的350%。更甚者,这一部门在2007年以前对于公司的净利润贡献从未超过2%,2007年8月造成的风险却占到公司总风险的54%。
幸运的是,豪赌成功了。巨大的空头带来巨大利润。2007年一季度,抵押贷款部门的收入约为3.68亿美金;当年第三季度,空头带来了28亿美元的账面收入。到2007年底,结构性产品(SPG)交易柜台的净收入达到37亿美元,除去其他柜台的损失,按揭贷款部门2007年净收入12亿美元。
“此前部门的主流观点是降低多头,达到平衡水平。”Joshua Birnbaum,SPG下ABX柜台的经理在2007年回顾评价中写道,“但是我决定我们柜台不仅是保持中性,而且要大量做空。我们的计划是,在2个月内不放过任何一个CDO保护的购买。这一计划在2月份开始生效,市场下跌了25%,我们利润丰厚的年份就要到来。”
但是,这些空头数量巨大且很有风险,抵押贷款部门一遍又一遍违反自己的风险限度,高盛的高级经理则不断给予抵押贷款部门新的暂时性的风险限制以调和交易。
高盛试图否认自己做空是为了盈利。在向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和公众作证时,高盛试图将净空头的数量最小化,并且告诉委员会按揭贷款部门的空头是作为多头的对冲。贝兰克梵2007年9月曾如此说道:“空头不是赌博,而是一个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