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有效方法
注重处理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把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问题,又要着眼建立长效的机制。当前,尽最大努力解决最突出、最紧迫而又办得到的问题,比如就业、就学、就医、养老、特困救助、住房保障、食品安全以及吃饭穿衣等,努力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及于民、取信于民,致力消除绝对贫困。同时,要深刻认识到,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够完善甚至存在缺失,自觉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提脱离实际的口号、做不切实际的承诺。
注重处理试点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对象展开先期试点,为逐步推广、整体推进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可采取座谈讨论、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典型,让典型经验可信、可学、可借鉴、可推广。比如公共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公平、特困救助常态机制建设、诉求和纠纷的化解、流动人口管理等问题,要通过典型培育、攻克难题,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实现以点带面、点上突破和面上拓展,推动整体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注重处理发展考绩与管理考核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导向,以考核考绩为抓手,转变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思想,把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来抓社会管理,建议加快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的若干意见》,建立抓社会管理工作的科学绩效评估机制,系统地将社会管理实行指标量化和综合评价,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社会管理委员会,全面推进社会管理观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积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注重处理发展投入与管理投入的关系。长期以来,在投入配比问题上,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发展投入、轻管理投入的思想,直接造成了“经济这条腿长,社会这条腿短”的问题。要坚持投入取向,优化支出结构,新增财政收入重点投向社会管理领域,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经济发展创造的财富更多更好地用在社会管理上,充分履行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目前,很多社会管理项目都是采取中央直补的方式,建议把社会管理的国家投入主动权与地方各级投入的自主权结合起来,采取由中央向省、市、县(市、区)直接转移支付的方式,更好地贴近实际、突出重点,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注重以项目带投入,把应急投入与常态投入结合起来,明确各级财政出资比例,加强使用监督,防止不足额、不到位、不见效的问题。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对社会发展领域的投入,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人员尤其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问题,既要培养重用,又要提高报酬,调动更多的积极因素,共同推进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