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场酒潮汹涌
7月中旬的几场小雨使甘肃兰州的空气变得格外清新,兰州南关十字民安大厦主楼上一块甘肃地产酒的户外广告牌显得愈发清晰、耀眼。就在它正对面的一幢写字楼内,甘肃金徽公司面向全国,以50万元年薪招聘经营销售副总经理的启事也从一个侧面透出今年酒市的“醉人钱景”。
“汉武御”星级系列酒启动,世纪崆峒新品换包装了,滨河集团的滨河粮液即将面市……在甘肃本土酒各自“作为”的同时,来自茅台镇、四川宜宾等地的白酒也借助名酒故乡的概念或者知名品牌的惯性入驻兰州。和往年一样,在不知输赢的前奏中,白酒的战争一样应时展开。
兰州市场:大消费小品牌
“一年喝倒几个牌子”,这种近乎刻薄的说法,也是许多白酒经销商对白酒经营的一种潜在思维。多少年来,在竞争对手残酷厮杀,力求在“兰州留下影响”的氛围中,本地白酒新品如林,竞相亮相,以跌倒了再站起来的勇气随着潮起潮落,在酒市攻城略地,求得生存。
“兰州人很能喝酒,人均每次可饮高度酒8两左右。”这是7月初香港华美食品公司销售总经理蔡德琦在兰考察市场时对兰州酒类消费总体印象。在他看来,如果在兰州酒店里聚餐时不喝白酒,那么,可能就意味着东道主对你不热情。而正是这种饮酒的习惯和风气,使得兰州成为响当当的白酒消费大市场。
但好客、善喝白酒的甘肃却始终为“甘肃白酒走不出甘肃”的小品牌形象而尴尬。其实,在多年的征战中,甘肃本地白酒从来都是此起彼伏,死了一批,新上一批,那种近乎悲壮、悲情的努力,理想只有一个:生存下来,期待品牌的崛起!
事实上,甘肃本地白酒多年来都在坚守区域阵地,并在精耕细作的策略下求得了生存。他们无论在营销手段、市场策略,还是在竞争战术以及对资源和市场的整合能力方面,都毫不逊色于强势的全国品牌,加上他们对地方市场的熟悉和了解,运用灵活机动的操作手法,“割据”加“狙击”的战术都让进入本地的对手备感压力。也正是这种在“割据”地内树旗圈地的竞争让它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活得有些滋味,这种“小富即安”的思路也导致了“一年喝倒几个牌子” 的现状产生。总之,品牌崛起是遥远的理想,而眼下的存在则诉说着或杂乱或坚韧的酒话故事。
怪状:当年出头次年没
笔者亲自见证了许多从甘肃地、市酒厂出来的小品牌逐鹿兰州酒市的精彩战略。
从1998年到2008年,许多地县区域白酒品牌在自己家门口逐步拿下属于自己的小市场后,无一例外地将目光盯向甘肃省会——兰州市场。10年间,有不少品牌曾经在兰州市场上风靡一时,创下了“春节卖断货”的喜人局面,2003年底至2004年春节前夕,以“世纪金徽”、“康庆坊”、“天脉”、“骄子”系列等为代表的本地白酒品牌大多出现了经销商有钱拉不上货的现象。然而,还是没有脱离“一年喝倒几个牌子”的谶语,除上述品牌外,一些当年在兰州家喻户晓的品牌,经过一两年的沉淀,也淡出人们视野。
笔者在近几年的采访中见到许多酒业公司“老面孔”的经理,他们从一家公司跳到另一家公司,重复追寻着自己的梦想。这种在业内看来平常不过的事,却被外地酒商很形象地形容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虚幻!
在这种趋势下,甘肃的酒类经销商并没有气馁,没有“弃城而走”。今年,在川派、贵派等两大外地派系白酒的夹击下,仍然在共同谋划这块市场,“不抛弃、不放弃”。
“甘肃有全国的酒业市场,全国却没有甘肃的酒业市场”这种特殊的现状夹杂着震撼和无奈。在“强龙也怕地头蛇”概念远去的时代,虽然白酒的消费市场有限,但兰州酒市的“钱途”毕竟是无量的。7月,兰州酒市新品牌争香斗艳,外埠名酒相继涌入,地产白酒吹起逐鹿中原的“号角”,兰州区域市场再次硝烟四起,究竟谁是今年兰州酒市的黑马,仍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