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将技术创新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了15 年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旨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力图把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从60%降到30%。
到2015年,中国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将超过所有其他国家;到2020年,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GDP的份额预计将超过欧盟。2011年中国将在研发方面支出1,537亿美元,高于今年的1,414亿美元 。今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甚至有望已经超过日本。
新技术和创新是保持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埃森哲联合经济学人信息部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业务业务增长与创新更加密切相关,而非运营效率;创新是盈利性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得益于政府和企业的持续投入和努力,中国在某些行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创新系统,也涌现出了世界级的企业;多年的基础设施投资使之具备了一流的供应链基础设施;中国制造业的多元化和规模以及新兴的庞大中产消费市场为创新提出了内在需求。未来五年,全球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将继续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发展以及全球产业结构的变革。政府也已从战略发展角度提出大力发展包括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信息和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中国企业应当尤其关注那些会对整个经济格局、企业运营环境与游戏规则带来深远影响的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创造了过去二十年的全球繁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在可预见的未来,信息技术依然将是最主要的商业动力。以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技术、远程传感器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对企业运营的诸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其一,它们会重新定义并扩展客户群的规模和市场疆域;其二,有利于业务流程监控与管理,便于优化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并提升决策的速度与质量;其三,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并使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朝着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方向发展,从而对传统的商业模式产生冲击;其四,这些技术的应用也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的全球化。
新能源与环保技术: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耗几乎和美国相当,而且总量持续增加,传统的化石能源的供应比例以及碳排放量将在未来50年依然占据主要,能源供应和环境压力非常严峻。能源供应以及碳排放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要求中国逐渐改变未来的能源结构。新能源技术将是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制高点,它包括了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清洁水,常规清洁能源,清洁交通能源和绿色建筑等六大行业板块,各个板块之间相互关联和影响。中国已成为新能源技术投资最大的国家,在可再生能源投入方面已居世界前茅,发展自主的新能源技术不仅在商业上有巨大潜力,而且泽被千秋。
新材料技术:未来新材料技术的重要突破将是传统材料不断性能升级的同时,各种新材料逐渐成熟并得以应用,人新型能源信息生物材料,纳米材料和仿生材料并不只是表现为渐进式的产品改进,这一领域的发展将对诸多行业产生广泛的影响,并催生新的行业和商业机会 。
生物技术:从目前来看,生物技术的影响力主要是在于医药和健康行业,但它具有向更广泛领域扩张的巨大潜力。系统生物学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的发展将帮助开发新型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和发掘途径,为未来新能源和新材料、农业及食品、营养及健康、生态及环境领域发展提供生物质资源的科技支撑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的融合,它对很多重要产业的影响都将逐一显现。
新技术创新需要在创新制度中培育和发展,创新和领先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要求中国企业还必须在组织内创建一套切实有效的技术研发与创新管理的流程和机制,走自主创新之路,形成企业的核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