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技术创新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相对于技术创新而言,商业模式的创新更为根本和彻底,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更大。
过去十年,中国的商业模式赢家大多属于忠实模仿外国特别是美国的企业,在互联网行业尤为明显。所谓的互联网战国七雄,在美国都能够找到原型。中国的IT人士被大洋彼岸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Groupon所创造的资本神话不断激励着。
用最快的速度模仿和扩张,成为第一批淘金者的成功模式。
然而这种商业模式思维在最近两年遇到了挑战。原因不在于模仿的像不像,而在于模仿者太多,一个Facebook带动了校内网、海内网、开心网等等;Groupon则更厉害,不到一年时间,国内的团购网站就蔚然成军……在相同行业,采取同样的商业模式,最终的结果是所有企业都挣不到钱。
令人欣喜的是,类似于“鼠标+水泥”、“Groupon+Foursquare”之类的拼接型商业模式开始出现。虽然并不能确定这样的商业模式必然能够成功,毕竟企业的成败受到商业模式、战略、管理团队还有运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能够从不同的地方吸取商业模式的营养,创造出一种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交易结构,差异化竞争,多少增加了成功的可能。
另外一种突破的商业模式思维是嫁接,就是把另外一个行业的模式嫁接到本行业。如果能够充分意识到不同行业中资源能力分布的差异,这种嫁接往往会是神来之笔。例如,爱尔眼科把连锁的概念引入医院的眼科,化以前的“院中科”为三级连锁的眼科医院;吉峰农机把连锁引入农机销售。这两个企业都在首批成功登陆创业板的创业企业之列。
跟模仿、拼接和嫁接相比,中国企业原始意义上的商业模式创新仍较为少见。虽然创业板明确提出了“新商业模式”的标准,但笔者曾经整理过创业板的商业模式,发现超过80%仍然是传统型的研发、制造、销售等专业化或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局部有商业模式亮点的只占极少数,在整体上称得上商业模式创新的更是乏善可陈。
这意味着,从模仿、拼接到真正的创新,中国企业在商业模式的创新求索上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