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企业风险管理:海外应收账款管理黑洞

牛津管理评论 2011-06-10 15:35 网络营销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商务部预计2006年我国贸易总额有望超过1.75万亿美元,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商务部预计2006年我国贸易总额有望超过1.75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到9630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排名中名列前茅。然而伴随着贸易额增加的,是国内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迄今已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海外应收账款预期无法收回,海外应收账款已成为国内企业面临的巨大风险。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信用交易逐渐取代现金交易成为企业结算方式的主流,在欧美国家信用交易甚至已占到交易总量的80%,而在国内这一比例仅为20%,尽管如此,欧美企业的坏账率也仅为0.25-0.5%,而国内企业则高出数倍;在企业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期上,美国为45天,中国为125天;足见国内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之底下。但尽管如此,国内企业在外贸中大量采用信用交易的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企业出口的产品大多技术含量不高,因而只能在价格、结算方式、付款条件等上面做文章,比如为节省5%的信用证手续费而选用信用交易方式,在货品发出后大都等到付款期末才到去办理收款业务。另外,国有企业的外贸指标压力也促使其为完成业绩指标而甘冒出口风险。不可忽视的是,国内长期执行严格的海外投资和外汇管制政策,也使得部分企业通过操纵海外应收账款规避审批、缓解海外公司资金压力。

  长虹曾经是国内家电企业的领军者,拥有良好的业绩和口碑甚佳的企业形象,却为了拓展海外市场与美国APEX进行了大量信用交易,结果导致海外欠款高达39亿元,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而长虹的信任管理者在2004年一次性计提26亿元坏账准备,以表示重振旗鼓的决心,但也使企业在证券市场备受打击,至今未能恢复元气。

  长虹的案例并非个案,大量赊销在国内企业的出口交易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国有企业更为严重,因而对于贸易风险的管理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要解决海外应收账款问题,企业可以委托专业追账公司,但必须承受高额的追账佣金;也可以通过仲裁方式,但企业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且仲裁结果的执行也存在困难;还可以申请进出口信用保险,如保理业务;从根本上,企业应建立“3+1”的内部信用管理体系,“3”即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评估机制、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及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1”指建立信用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