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向东:苹果的遐想
乔布斯走了,苹果还在。
有人说:人类有三个苹果:夏娃的苹果改变了人类,牛顿的苹果改变了科学,乔布斯的苹果改变了生活。
对乔布斯和苹果贡献的评价,在全世界的公司和企业家中很少能出其右者。你可以不喜欢乔布斯和他的产品,但是你不可能无视他的存在,那只残缺的苹果如同一道魅影,总是萦绕在人们的视线里。
苹果用什么样的精神气质打动和吸引了全球无数的消费者呢?是创新。苹果的产品将工业设计的创意变为主流应用,把硬件和软件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把冷冰冰的产品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甚至包括它与众不同的字体。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把人们追求更新体验的欲望点燃,也在滚雪球般扩大它“果粉”的队伍,这是市场对创新的认可。
做生意的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人们对你产品的态度。对一款产品来说,人们对它的需求有多大,企业就能做多大。而为了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产品就必须创新。当然完全靠技术领先,永远创造前沿产品是很难的一件事儿。人们都在议论: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还是不是那只苹果。其实,即使乔布斯万寿无疆,苹果也不可能永远是那只苹果。乔布斯不是神,美人瞬间迟暮,英雄难得不朽,我们也不必期待每年一度的苹果新品发布会。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期待一种百折不挠、创新进取的精神,这才是苹果给我们的真正启迪。我相信,全世界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一个苹果。
中国人善于模仿,但少有创新,中国人勤于制造,但缺乏创造。我们的自信力和想象力哪里去了?记得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将一只苹果切成两半,问学生苹果的断面象什么?有说象蝴蝶,有说象扇子,有说……有一个学生欲言又止,最后鼓起勇气说:我看象一个屁股。全班同学哄笑,老师厉声斥责:胡说八道!我们的教育,多让孩子做“选择题”、“判断题”,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我们的企业,将敢于对产品提出批评和建议的人,往往打入“另类”。我们的社会也还没有给创新准备好适合的土壤。其实,乔布斯就是特立独行,苹果总是另搞一套,这可能会成为苹果失败的软肋,但也是它引领成功的秘诀。
我一直不明白苹果公司的标志,为什么是一只被咬掉一口的苹果。原来,那是为了纪念一位计算机界的科学家叫图灵。他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者。1954年42岁的图灵因无法承受生活挫折带给他的痛楚,在家中咬了一口浸有剧毒氰化物的苹果而离开人世。至今,计算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最高成就奖就叫“图灵奖”。乔布斯选择这样一个公司名称和图形标志,也实在是别有用心!
乔布斯创造了事业的辉煌,但他的人生并不完美。正是缺憾促使他去创造美,其实,残缺本身也是一种美,正如断臂的维纳斯。《乔布斯传》上市了,我最震撼的是他在篇末的一句话:“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这就是苹果的灵魂,是乔布斯留给我们最好的“苹果”。